新利平台 > 生態

柴達木瀚海築起“風光”大道

發布時間:2021-01-19 15:41:00來源: 青海新聞網

  在海西遼闊博大的區域裏穿行,人們(men) 會(hui) 驚奇地發現,昔日曾以蒼涼示人的一望無垠的戈壁沙漠上改變了“容顏”:光伏發電的吸熱板比肩接踵匯成藍色海洋;一台台白色風機在荒漠的土地上紮下陣腳;高聳的吸熱塔於(yu) 藍天白雲(yun) 間“追光逐日”……

  在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亙(gen) 古的瀚海戈壁,依托綠色產(chan) 業(ye) 革命大潮注入的強勁之力,新能源產(chan) 業(ye) 蓄勢鼓起風帆,在波瀾壯闊中沿著推進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ti) 係的航線,一路劈波前行……

  冬入三九天,柴達木盆地的戈壁灘上寒風凜冽。出德令哈市西行10餘(yu) 公裏,車輛尚未靠近坐落在遼闊戈壁上的德令哈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於(yu) 遠處已可見兩(liang) 座高聳雲(yun) 天的太陽能吸熱塔在地麵上綿延向西的定日鏡的簇擁下熠熠生輝。腳下這塊曾被視為(wei) 當地“生態包袱”的戈壁灘,在穿越浩遠曆史中,已成為(wei) 孕育新能源產(chan) 業(ye) 迅速崛起的博大懷抱。

  戈壁灘的“身份”變遷,深刻昭示著青海省認真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力落實“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三個(ge) 最大”重大要求的執行力,敘述著新發展理念在實踐中衍生的傳(chuan) 奇;一個(ge) 朝陽產(chan) 業(ye) 的孕育和長成,詮釋著在發展路徑選擇中帶來的嶄新氣象。 “要把光伏發電打造成具有規模優(you) 勢、效率優(you) 先、市場優(you) 勢的特色支柱產(chan) 業(ye) ,使青海成為(wei) 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chan) 業(ye) 基地。”麵對新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順應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大潮,乘勢而上。

  理念之變,催化新能源產(chan) 業(ye) 降生

  眾(zhong) 所周知,礦產(chan) 資源的富甲一方,曾經成為(wei) 海西州發展工業(ye) 的長期依托。然而,伴隨新一輪綠色產(chan) 業(ye) 革命的到來,產(chan) 業(ye) 轉型,倒逼海西州亟須完成產(chan) 業(ye) 的重塑。

  青海省作為(wei) 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對推進國家能源生產(chan) 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擔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而置身柴達木盆地的海西州,肩上的責任尤為(wei) 重大。大自然的塑造為(wei) 在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提供了良好的先決(jue) 條件,也形成了這裏在其後新能源產(chan) 業(ye) 捷足先登的天然優(you) 勢。

  海西州是我國太陽能、風能資源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太陽輻射強度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能總輻射量達6888兆焦/平方米,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到1650小時左右;常年的戈壁大風“派上了用場”,采用中低速風機等效發電小時數可達2200小時。加之這裏擁有10餘(yu) 萬(wan) 平方公裏開闊平坦的荒漠戈壁土地資源,綜合的比較優(you) 勢,為(wei) 海西州發展零碳化、資源優(you) 、前景廣的新能源奠定了良好基礎。

  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在融入海西州產(chan) 業(ye) “棋局”後,不僅(jin) 給海西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而且為(wei) 西部資源型地區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大規模開發新能源走出了一條全新之路。 “十三五”時期,海西州圍繞高效光伏發電新技術、太陽能光熱儲(chu) 能發電技術、高海拔低風速風力發電技術研發應用,統籌新能源產(chan) 業(ye) 布局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速構建上下遊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體(ti) 係,著力打造國家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示範基地、國家新能源輸送基地。加快構建“裝備製造—新能源發電—負荷消納—向外輸出”產(chan) 業(ye) 鏈,基本形成了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產(chan) 業(ye) 配套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

  “一子落盤”,新能源下出“活棋”

  置身德令哈太陽能光伏產(chan) 業(ye) 園區,開闊的戈壁灘上擺開一望無際的光伏產(chan) 業(ye) 陣容,一條全長24公裏的光伏大道由東(dong) 向西貫穿其中。

  兩(liang) 側(ce) 的定日鏡場在太陽的照耀下,如張開的“蝶翼”,隨著日光在不覺間遊移,吸納著日照賦予的每一束能量。站在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的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定日鏡前,定日鏡每隔數秒便產(chan) 生一次移動,2.5毫弧度追逐日光的精度,幾乎讓人渾然不覺。這家光熱發電企業(ye) 的總工程師樊玉華介紹,中控德令哈公司10兆瓦塔式光熱項目是我國首座、全球第三座成功投運的大型塔式儲(chu) 能光熱電站,也是我國首座獲批上網電價(jia) 的光熱電站,目前已實現連續七年穩健運行,發電達成率達到97%,處於(yu) 目前世界領先水平。

  距離一期光熱發電項目的不遠處,是企業(ye) 於(yu) 2018年底並網發電的二期50兆瓦光熱發電項目。在那裏整齊排列著20平方米大小的定日鏡2700餘(yu) 麵,最遠的定日鏡距離1.5公裏。排列的定日鏡“眾(zhong) 星捧月”般,每天向高空中200多米的吸熱塔源源不斷地傳(chuan) 送吸納的太陽光熱。

  “二期項目年發電量達1.36億(yi) 千瓦時,儲(chu) 熱時間長達7個(ge) 小時,保障了24小時不間斷發電,已經為(wei) 這裏的8萬(wan) 餘(yu) 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總師辦副主任謝壽安說,較長時間的儲(chu) 熱功能可以實現與(yu) 風能、光伏互補發電,保證了電網的供電需求,參與(yu) 電網調峰。

  與(yu) 中控相毗鄰的是中廣核,這是我國首個(ge) 大型商業(ye) 化光熱示範電站。2018年10月,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範項目正式投運後,我國由此成為(wei) 世界第8個(ge) 掌握大規模光熱發電技術的國家。

  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範項目占地2.46平方公裏,采用了槽式導熱油集熱技術線路,配套9小時熔鹽儲(chu) 熱,由太陽島、熱傳(chuan) 及蒸汽發生係統、儲(chu) 熱島、發電島四大板塊構成。矗立於(yu) 儲(chu) 熱島間的熔鹽儲(chu) 熱罐,直徑達42米,是亞(ya) 洲目前最大的熔鹽儲(chu) 熱罐。項目全部采用槽式導熱油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當光照不足時,存貯的熱量可繼續發電,從(cong) 而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而今,海西州以光伏發電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已然枝繁葉茂,初步實現了海西州第一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產(chan) 業(ye) 構架。這無疑為(wei) 海西州建設光伏發電應用領跑示範基地、柴達木光伏走廊、世界光熱之都,打造海西州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範基地和國家清潔能源輸送基地鋪出了前行之路。

  創新求變,新能源打通產(chan) 業(ye) 之脈

  如果說柴達木盆地的風光資源哺育了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健康成長,那麽(m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依托自身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與(yu) 生俱來的優(you) 勢,在延伸產(chan) 業(ye) 鏈和打通產(chan) 業(ye) 脈絡中顯化的能量,是對海西這片高天厚土的反哺。

  走進坐落於(yu) 德令哈工業(ye) 園的青海明陽新能源公司,企業(ye) 的綜合部負責人介紹說,青海明陽能源公司立足打造青海省新能源產(chan) 業(ye) 裝備製造基地,同時向風能、光能資源開發延伸觸角,逐步成為(wei) 風能、太陽能全產(chan) 業(ye) 鏈開發企業(ye) ,將傾(qing) 力建設以海西為(wei) 中心,輻射西北各省區乃至中亞(ya) 地區的風電、光伏裝備製造及風、光互補電站一體(ti) 化項目基地。

  德令哈工業(ye) 園依托快速發展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重點構建起新能源裝備製造關(guan) 鍵技術研發中心,打造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電池製造設備產(chan) 業(ye) 鏈,太陽能高純矽和多晶矽產(chan) 業(ye) 鏈以及風力發電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鏈。

  向前延伸的是產(chan) 業(ye) 的觸角,更是延伸了謀新求變的新思維、新探索。

  幾年間,海西州先後建成青海明陽新能源高原型風機裝備項目、華匯化工機械風機塔筒製造項目、興(xing) 明電力年產(chan) 1萬(wan) 噸電線電纜生產(chan) 項目……圍繞推進新能源產(chan) 業(ye) 落地落實諸多項目,不但助力了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有效緩解了全州清潔能源部分裝備運輸、價(jia) 位帶來的矛盾,而且在提升當地上下遊產(chan) 業(ye) 相輔相成、互助互推能力,進而實現由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新型現代產(chan) 業(ye) 邁進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黃河水電格爾木光伏公司創下了全國單體(ti) 項目裝機容量第一、創建了全國同一批同一地區兩(liang) 個(ge) “領跑者”示範基地項目。海西州已構建起光伏、光熱、風能開發利用的全產(chan) 業(ye) 鏈條,目前已形成16個(ge) 新能源發電園區,為(wei) 築起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地”積蓄了實力。與(yu) 此同時,隨著“風光互補+智慧能源高端科研示範項目”等有序推進,光伏暖棚、光伏供暖、光伏提水、戶用光伏等,已伴隨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在帶動海西州新能源應用多樣化的同時,助力城鄉(xiang) 各族群眾(zhong) 的高品質生活。

  海西“,風光”之變,正帶起這塊土地之變。

  采訪手記:把青海打造成中國的新能源高地

  出河湟穀地,越環湖地帶,穿過高海拔的關(guan) 角隧道不久,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域內(nei) 的柴達木盆地,便豁然從(cong) 身邊的瀚海戈壁向遙遠的天際鋪開。海西地大,而且物博。這裏既是全國八大沙漠之一,又因礦藏資源豐(feng) 富而享有“聚寶盆”的美譽。

  若幹年前,因為(wei) 到海西記者站駐站的原因走進這塊土地。此前便知海西州以發展工業(ye) 聞名,置身其間,便慢慢了解到此時正在奮力轉型的諸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都或多或少與(yu) 當地的礦產(chan) 資源存在著絲(si) 絲(si) 縷縷的關(guan) 聯。柴達木盆地既擁有豐(feng) 富的地下礦藏,同時又因域內(nei) 荒漠連綿,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保護與(yu) 發展的抉擇中,一批批打上“三高”標記的落後產(chan) 能,相繼退出產(chan) 業(ye) 舞台。而代表著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浪潮中,迎著朝陽,成為(wei) 海西實踐新發展理念的不二之選。而這裏的風能、太陽能以及此前視為(wei) 沉重生態“包袱”的荒漠化土地,也為(wei) 海西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聚集了天然的比較優(you) 勢。

  記得那是在2014年的冬季,從(cong) 德令哈市西行10餘(yu) 公裏,到一家建在戈壁灘上的光伏發電企業(ye) 采訪。彼時,這家光伏發電企業(ye) 雖已建成投運,但與(yu) 現在形成的發展規模相比,隻能算得上是處在一個(ge) 起步階段。

  當時這家光伏企業(ye) 的負責人介紹說,選擇在這裏發展新能源產(chan) 業(ye) ,因為(wei) 海西是全國太陽能、風能資源最為(wei) 富集的地區之一。太陽輻射強度大,日照時間長,可用於(yu) 開發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的荒地、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麵積達10萬(wan) 平方公裏以上,且地勢開闊平坦,為(wei) 發展新能源提供了天然平台。經科研部門測算,海西州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可達28億(yi) 千瓦,具有很大發展空間,其發電量相當於(yu) 125座三峽電站裝機量,能占到全省太陽能裝機及發電量的半壁以上“江山”。

  尤其,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終積極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紮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三個(ge) 最大”重大要求。在其後的數年間,海西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發展一直成為(wei) 我們(men) 關(guan) 注的重點,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海西新能源各產(chan) 業(ye) 園區已成為(wei) 青海省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主戰場”,並通過在“十三五”期間,傾(qing) 力創建海西州“領跑者”先進技術光伏發電示範基地、海西州國家太陽能光熱發電示範基地,柴達木盆地中的國家零碳清潔能源示範基地和青海省千萬(wan) 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已然崛起。

  新發展理念推動了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也帶動了新一輪產(chan) 業(ye) 升級,以新能源為(wei) 標誌的一大批新產(chan) 業(ye) 乘勢而上,成為(wei) 海西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采訪日益轉型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中強烈感受到,正是借力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之勢,海西的一批傳(chuan) 統工業(ye) “騰籠換鳥”;新能源裝備配套由此沿階而上,助力當地循環經濟發展衍生活力。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蓄勢而發,戈壁蒼涼不再、因之靈動,綠色發展方興(xing) 未艾。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讓綠意永駐黃沙頭

    黃沙頭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森多鄉完秀村,如果在夏日裏登上高21米的觀景台向遠處眺望,滿眼是蓊蓊鬱鬱、蒼翠欲滴的植物,楊樹、烏柳、檸條、披堿草等植物已經牢牢抓住了沙丘。[詳細]
  • 隻為心中的那一抹綠

    西紮灣是一個牛羊養殖大村,村裏的草山麵積近151.73公頃,但近年來因農戶過度放牧,草山退化嚴重,剛剛種植的樹苗,一轉眼便被牛羊啃得隻剩枝幹……[詳細]
  • 海西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平台助力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1月14日,記者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了解到,自該州生態環境保護大數據平台一期、二期上線運行以來,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生態環境執法效率和老百姓的獲得感明顯提升。[詳細]
  • 加快青海黃河流域生態經濟體係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這一戰略目標,並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