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全票通過

發布時間:2021-01-25 11:19:00來源: 西藏日報

  1月24日上午,西藏自治區十一屆人大四次會(hui) 議全票通過《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是首部關(guan) 於(yu) 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法規,將於(yu) 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在西藏自治區人大舉(ju) 行的《條例》通過新聞發布會(hui) 上,自治區人大常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周亦峰介紹了製定《條例》的背景意義(yi) 和過程、原則、學習(xi) 宣傳(chuan) 等;自治區人大法製委員會(hui) 副主任勇紮進一步介紹了《條例》的框架結構、內(nei) 容特點以及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的工作機製、具體(ti) 舉(ju) 措等。

  據介紹,《條例》共十章六十八條,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把西藏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重要指示精神,以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為(wei) 目標,以科學規劃為(wei) 統領,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wei) 載體(ti) ,以構建生態文明體(ti) 係為(wei) 支撐進行結構和內(nei) 容安排,規範國家機關(guan) 、社會(hui) 組織、公民個(ge) 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與(yu) 義(yi) 務。《條例》還規定每年8月為(wei) 自治區生態文明宣傳(chuan) 月。

  在談到製定《條例》的背景和意義(yi) 時,周亦峰表示,西藏是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製定出台一部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性法規,對充分發揮法治的引導和規製作用,引導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用法治的力量引領和推動西藏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具有重大意義(yi) 。

  在介紹《條例》的內(nei) 容特點時,勇紮說,《條例》充分體(ti) 現了西藏特色,緊密結合西藏自治區實際需要,對實施冰川、江河湖泊、森林草原保護及自然保護地、極高海拔生態搬遷、青藏高原特有珍稀物種保護等作出規定;對國家確定的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態保護和修複、藏東(dong) 南高原生態保護和修複、“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與(yu) 綜合治理、青藏高原礦山生態修複等重大生態工程作出規定;對弘揚民族傳(chuan) 統優(you) 秀生態智慧等方麵作出了規定。

  新聞發布會(hui) 上,周亦峰、勇紮還分別回答了中央駐藏媒體(ti) 和自治區媒體(ti) 記者的提問。

  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負責同誌主持新聞發布會(hui) 。 (記者 張猛 王雨霏 洛桑旦增 鄭璐 袁海霞)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把西藏建設成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昆侖山口附近的雪山雲霧繚繞(2014年9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王頌攝.jpg
    巴桑次仁介紹,2020年,日喀則市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緊緊圍繞環境質量改善核心,強化責任擔當,創新思路舉措,全力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向好。[詳細]
  • 在法治化軌道上,建好生態文明高地

    昌都.jpg
    近年來,那曲市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0個,整個保護區總麵積達17.07萬平方公裏,占全市國土麵積的39.70%,為有效保護各類動植物資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礎。[詳細]
  • 索朗多吉:用心保護好這片山林

    山南防護林.jpg
    今年57歲的索朗多吉是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日多鄉的一名護林員,從2005年開始從事護林工作,他的足跡遍布轄區39萬畝天然林林區,16年來,他負責看護的林區從未發生過火災、伐木、狩獵等重大案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