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司法職能 全力守護“中華水塔”
“中華水塔”三江源,是我國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不僅(jin) 關(guan) 乎青海、西部的發展,而且關(guan) 乎全國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司法是規範調整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必要而特殊的法律機製,生態環境司法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體(ti) 係的重要環節,是中國邁向生態環境法治的重要路徑。生態法庭建設是人民法院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ju) 措。在最高法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青海省首個(ge) 環境資源審判專(zhuan) 門機構——-三江源生態法庭於(yu) 2017年2月在玉樹市人民法院掛牌成立。
三江源生態法庭自覺運用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生態本位法律觀等現代生態環境司法理念引領司法審判。積極探索生態修複方式、普及生態修複理念,實現了“誰破壞誰修複”,將人為(wei) 損害減少到最低。同時,主動承擔起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創建生態司法聯動和生態司法宣傳(chuan) 教育等職責,為(wei) 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益探索,使三江源生態環境逐步向好,水草(林)麵積增大,生物多樣性增加,農(nong) 牧民增收,構建和諧穩定、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整體(ti) 環境。
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hui) 強調,要把堅持生態保護優(you) 先作為(wei) 第一抉擇,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三江源生態環境要素眾(zhong) 多,具有複雜性、綜合性和跨區域性等特性,影響程度深、範圍廣,生態敏感脆弱,自我恢複、修複能力差,生態環境司法需要闖出一條符合青海省情實際的道路。三江源生態法庭要按照審判體(ti) 係專(zhuan) 門化要求,在集中管轄基礎上,推進生態環境審判體(ti) 製機製改革,建構起生態環境訴訟服務網絡,更好發揮司法保障職能。要進一步完善探索限期修複、補種複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chang) 、第三方治理和監督等方式,保護生態環境權益,製裁違法行為(wei) ,恢複和修複生態環境。
生態是青海最大的優(you) 勢,已成為(wei) 青海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青海法院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擔負起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職責使命。通過建立完善生態法庭,健全環境資源司法專(zhuan) 門化審判體(ti) 係,更好保護中華水塔,推動長江經濟帶、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全省人民永續享用的最大財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探秘瀾滄江源頭的“綠”之路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瀾滄江在這裏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形成了風景壯麗的昂賽大峽穀。[詳細] -
持續推進國家公園建設 國家林草局點讚青海林草工作
自2015年起,青海省相繼啟動建設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製試點以來,全省上下全麵謀劃推進國家公園體製試點和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新華網 宋忠勇 攝 近年來,青海省高度謀劃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詳細] -
黃河源頭別致冬景 星空湖泊幽靜如畫
寒冬時節,被譽為“千湖美景”的黃河源頭——瑪多縣景色幽靜如畫,冬格措納湖的夜空令人陶醉。這裏平均海拔4200米左右,是三江源保護區核心腹地。[詳細] -
在4600米高地探秘三江源國家公園
在距離索南達傑保護站20公裏遠的地方,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微生物副研究員劉宏金和同事正在高原鼠兔洞前布設繩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