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省濕地保護率位居全國前列

發布時間:2021-02-07 11:04:00來源: 青海日報

  青海全省濕地保有量保持814.36萬(wan) 公頃,穩居全國第一;濕地保護率達64.32%,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4個(ge) 百分點

  2月2日是第25個(ge) “世界濕地日”,其主題是“濕地與(yu) 水”,旨在強調濕地對維持全球淡水儲(chu) 量和水質的重要貢獻,突出水和濕地之間“同生命、互相依”的關(guan) 係。當日,記者從(cong) 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青海省濕地保護工作以國家公園示範省為(wei) 引領,全麵加強濕地保護修複工作,全省濕地保有量保持814.36萬(wan) 公頃,穩居全國第一;濕地保護麵積523.79萬(wan) 公頃,濕地保護率達64.32%,高於(yu) 50%的全國平均水平14個(ge) 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濕地保有量和濕地保護率均達到預定目標。

  濕地被譽為(wei) “地球之腎”,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生態係統和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目前,全省建有三江源、祁連山2處國家公園,青海湖鳥島、紮陵湖、鄂陵湖3處國際重要濕地,8處濕地型自然保護區、20處濕地公園、32處省級重要濕地,初步形成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濕地型自然保護區為(wei) 基礎,濕地公園為(wei) 補充的濕地保護地體(ti) 係。

  “十三五”期間,青海省全省落實各類濕地保護修複資金5.8億(yi) 元,實施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退耕(牧)還濕、濕地保護與(yu) 恢複、中央預算內(nei) 濕地保護、小微濕地試點建設等工程項目111個(ge) ,基本覆蓋了三江源、祁連山、青海湖、柴達木盆地、湟水河流域等五大版塊的國家(國際)重要濕地、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及重點生態功能區,通過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恢複了一批退化濕地,提高了高原高寒濕地、江河源頭水源涵養(yang) 能力,改善了部分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此外,在全國率先實施濕地生態管護員製度,三江源地區963名濕地管護員管護濕地麵積2890萬(wan) 畝(mu) (1926666.7公頃),濕地保護管理能力得到較大程度提升。

  健康的濕地環境,為(wei) 鳥類營造了健康的棲息生境。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種類從(cong) 2015年的222種增加到2020年的225種,數量從(cong) 36.46萬(wan) 隻增加到46.2萬(wan) 隻。鳥中大熊貓黑鸛在西寧湟水、互助南門峽、貴德黃河清等國家濕地公園現身或者落戶。灰鶴、白琵鸕等珍稀、瀕危鳥類多點發現,活躍度明顯提升。

  對此,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說,青海濕地麵積全國第一,濕地是青海生態的大品牌,要貫徹好新發展理念,係統化規劃,體(ti) 係化建設,規範化管理,科學化治理,走好“十四五”青海濕地保護新征程。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