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我國學者發布近20年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觀測綜合數據集

發布時間:2021-10-20 08:56:00來源: 新華網

  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趙林帶領的研究團隊,聯合藏北高原冰凍圈特殊環境與(yu) 災害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近期首次公開發布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近20年的定位觀測綜合數據集,並探討了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多年凍土變化的基本特征。


2015年8月1日,趙林團隊進行野外土壤和植被調查。

  趙林介紹,多年凍土是指埋藏在地表下特定深度、長期保持凍結狀態的岩土層。位於(yu) 該土層之上、夏季被融化而冬季又被凍結的土層被稱為(wei) 活動層。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分布麵積約106萬(wan) 平方公裏,是全球中低緯度地區多年凍土分布最廣泛的地區。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交通極不便利,數據獲取難度大,導致青藏高原成為(wei) 全球地球科學類數據最匱乏地區之一,而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以上的多年凍土區係統數據更加稀缺。

  趙林團隊長期致力於(yu)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調查和觀測研究,取得了大量寶貴的資料。自2015年以來,研究團隊先後發布了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的分布、溫度等數據。此次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團隊完善了數據集。數據集不僅(jin) 包括多年凍土溫度、厚度、土壤有機碳等定位觀測數據,還包括相關(guan) 氣象觀測數據。


2014年7月15日,趙林團隊在觀測場為(wei) 學生講解野外觀測係統。

  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青藏高原多年凍土發生了顯著退化,表現為(wei) 地溫升高、活動層厚度增大、多年凍土層厚度變薄、長期被埋藏的地下冰緩慢融化。自2002年以來,10米至20米深度的凍土層地溫以每10年0.02℃至0.78℃的速度升高。觀測到的活動層最大增厚速度為(wei) 每年3.9厘米,最小增厚速度為(wei) 每年0.8厘米。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