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祁連山區“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成功建成
記者6日從(cong)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青海省祁連山區“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成功建成。
祁連山是中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和河西內(nei) 陸河流域重要水源產(chan) 流地,此間地貌涵蓋冰川、寒漠、凍土、草甸、森林、草原、農(nong) 田、水域、荒漠等九大類型在內(nei) 的複合生態係統,海拔介於(yu) 2800至5827米,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you) 先區域。
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竇筱豔介紹,青海省祁連山區域地麵監測網絡建設項目集成野外觀測與(yu) 調查、遙感對地觀測、人文經濟實證調查數據建立生態狀況綜合評估數據庫,為(wei) 該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奠定科學數據基礎,同時為(wei) 生態環境管理、科學研究、公眾(zhong) 提供數據服務。
通過青海省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草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建設項目的實施,主要建成了集遙感數據一站式服務平台與(yu) 無人機監測為(wei) 一體(ti) 的空基生態環境監測體(ti) 係和集環境質量、生物多樣性、草地和森林生態係統監測的地基監測體(ti) 係,以及集態環境數據的收集、存儲(chu) 、更新、加工、應用等為(wei) 一體(ti) 的生態環境大數據體(ti) 係。
“我們(men) 優(you) 化天基多源衛星監測係統,打造連接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國家高分中心、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北京小衛星運營公司的高分遙感數據一站式服務平台,通過製定衛星數據采集計劃,提高了區域高分遙感數據的覆蓋率,也提升了祁連山區域生態環境監測水平。”竇筱豔說,同時,還新建並完善了祁連森林生態係統監測綜合站、潘保和鐵卜加草地生態係統監測綜合站、陸生生物多樣性監測能力,提升了生態係統及各要素的監測數據獲取能力,實現遙感監測與(yu) 地麵監測的有機銜接;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還實現了生態環境數據從(cong) “天”到“地”、各單位、各平台的生態環境數據的集成與(yu) 係統化、可視化,使得生態環境監管具有精細性、針對性、有效性和預見性。
竇筱豔表示,青海省祁連山區“天空地”一體(ti) 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的成功建成,不僅(jin) 建立了該區域生態監測站點體(ti) 係、指標體(ti) 係、評估體(ti) 係,還提高了生態監測與(yu) 評估業(ye) 務化運行水平,為(wei) 青海省祁連山區生態保護工程本底評估、工程成效評估提供數據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三江源:拍到猞猁獵食藏羚羊
12月1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介紹,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生態管護人員卓瑪加。[詳細] -
青海海西新修《自治條例》積極打造“開放柴達木”
記者2日從青海省海西州委宣傳部獲悉,該州新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治條例》(簡稱《自治條例》),將積極打造“開放柴達木”。 [詳細] -
青海省國有自然資源資產首次亮出“家底”
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2020年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專項報告。專項報告全麵介紹了青海省國有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野生動植物等,第一次亮出了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明白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