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國生態環境執法機製建設實現曆史性突破

發布時間:2022-01-21 14:38:00來源: 法治日報

  核心閱讀

  生態環境執法改革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到位。生態環境部將持續以優(you) 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為(wei) 手段,不斷完善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的生態環境執法體(ti) 係,徹底實現“真垂管”“真綜合”,做好“後半篇文章”。

  到今年1月,《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實施已經整整一年。一年來,全國生態環境執法工作製度與(yu) 執法機製建設實現曆史性突破,執法方式實現重大調整與(yu) 優(you) 化;一年來,正麵清單;“雙隨機、一公開”;有獎舉(ju) 報;典型案例發布等執法工作機製得到全麵實施且已形成製度化。

  近日,生態環境部執法局局長曹立平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指導意見》推進了機構、職能、權限、程序和責任的法定化,把全部執法活動納入法治軌道。同時,隨著衛星遙感、熱點網格、走航監測等“海陸空”“天地人”一體(ti) 化新技術在各地的廣泛運用,執法方式已由原來的“人海戰術”“撒網式監管”向“科技執法”“精準化監管”轉變,執法效能大幅提升。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督察專(zhuan) 員李天威表示,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推進完善法規和標準,加強對非現場執法的法律支撐,逐步落實將非現場執法采集的數據信息用於(yu) 行政處罰。同時,在已有自動監測數據電子督辦單基礎上,探索創建電子罰單,完善電子告知和申辯等信息化管理機製,盡快實現非現場執法和非現場處罰。

  執法效能得到大幅提高

  2021年1月,生態環境部以1號文件的形式發布了《指導意見》。生態環境部1號文件聚焦優(you) 化執法方式,其意義(yi) 非比尋常。曹立平指出,《指導意見》直擊基層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痛點難點,係統謀劃生態環境執法工作製度與(yu) 機製頂層設計。《指導意見》實施一年以來,生態環境執法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去年7月29日,內(nei) 蒙古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接到群眾(zhong) 舉(ju) 報,反映有人在鑲黃旗巴音塔拉鎮舊學校院內(nei) 非法收集廢棄儲(chu) 油罐和油汙造成環境汙染。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迅速派員前往現場進行核查,執法人員通過無人機航拍發現鑲黃旗巴音塔拉鎮舊學校院內(nei) 南側(ce) 和西北側(ce) 堆存有大量廢棄油井的配套設施設備(抽油機、儲(chu) 油罐、管線等),現場未采取任何汙染防治措施。

  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局立即邀請盟檢察機關(guan) 和公安機關(guan) 介入調查。最終查實,李某某等人的行為(wei) 涉嫌汙染環境罪。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局依法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guan) 立案查處,同時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和治理修複工作。目前,鑲黃旗公安局已將李某某等相關(guan) 涉案人員刑事拘留,逮捕歸案3人,網上追逃2人。

  這是今年1月中旬,生態環境部公布的今年首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中的一個(ge) 。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部在首批公布的10起案例中的多起都運用了無人機。其中,遼寧大連利用無人機精準發現線索查處固廢違法案;黑龍江大慶查處了一起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水汙染物案;內(nei) 蒙古、河南聯手查處了一起非法收集、處置危險廢物案;福建三明“管護隊”協助查處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案。

  生態環境部執法局處罰處處長李錚說,從(cong) 去年以來,定期發布典型案例已經形成製度,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ge) 省相繼建立執法典型案例指導製度。生態環境部正在研究起草《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管理規定》,以指導地方統籌部內(nei) 執法典型案例管理,加強典型案例的收集、解析、發布,建設典型案例庫等。

  曹立平指出,通過大力拓展非現場監管手段在日常執法和各類專(zhuan) 項行動中的應用,特別是通過無人機等科技手段輔助鎖定問題線索、評估汙染程度,迅速掌握現場情況並固定證據,大幅提升了執法效能。

  發放舉(ju) 報獎勵逾千萬(wan) 元

  2021年7月23日,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生態環保綜合行政執法隊接到群眾(zhong) 舉(ju) 報,反映阿裏地區環城北路有人非法收集轉運廢機油等危險廢物。阿裏地區生態環保綜合行政執法隊前往現場調查後,證實群眾(zhong) 舉(ju) 報屬實。同年10月,阿裏地區生態環境局依據《阿裏地區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舉(ju) 報獎勵辦法》的相關(guan) 規定,給予舉(ju) 報人2萬(wan) 元獎勵。

  對舉(ju) 報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進行獎勵是完善生態環境執法機製的一大亮點。據李天威介紹,生態環境部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舉(ju) 報獎勵製度的指導意見》後,全國31個(ge)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相繼出台了舉(ju) 報獎勵製度文件,344個(ge) 地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包括部分省直管縣、林區、特區等)建立實施了舉(ju) 報獎勵製度,占比達到91%。

  李錚透露,山東(dong) 修改原有舉(ju) 報獎勵製度,拓展有獎舉(ju) 報途徑,提高有獎舉(ju) 報獎勵金額,將最高獎勵金額由原最高2000元提高至50萬(wan) 元。廣西14個(ge) 設區市已全部製定實施有獎舉(ju) 報製度,2020年,在對梧州一市民舉(ju) 報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已獎勵1萬(wan) 元的基礎上,2021年再獎勵7萬(wan) 元,成為(wei) 廣西2013年實施環境違法有獎舉(ju) 報製度以來發放獎金最高的一次。

  據了解,2021年,全國共實施獎勵案件13983件,獎勵總金額1119.23萬(wan) 元,從(cong) 獎勵金額看,山東(dong) 最高,達到521.23萬(wan) 元。就獎勵金額而言,整體(ti) 上呈現出重獎和普獎相結合的特點,其中,既有部分地方針對個(ge) 案實施單筆20至50萬(wan) 元重獎的情況,又有部分地方單筆發放100元左右普獎的情況。

  李錚透露,通過實施舉(ju) 報獎勵製度,以獎促治,各地查辦了一批大案要案。比如,針對一起廢鉛蓄電池收集點涉嫌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對舉(ju) 報人予以20萬(wan) 元獎勵。針對金華“5·21”跨界傾(qing) 倒印染汙泥案件,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對舉(ju) 報人予以7萬(wan) 元獎勵。

  此外,廣東(dong) 省東(dong) 莞市、浙江省台州市生態環境局分別針對嚴(yan) 重環境違法案件向舉(ju) 報人發放了50萬(wan) 元、30萬(wan) 元獎勵。

  李天威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指導各地全麵建立實施舉(ju) 報獎勵製度,充分挖掘人民群眾(zhong) 舉(ju) 報違法線索這座“金礦”,進一步健全環境汙染問題發現機製。

  查處自動監測違法案1045起

  2020年3月,針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生態環境部實施了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麵清單製度。目前,這項製度已經全麵落地見效。

  曹立平向《法治日報》記者透露,截至2021年底,32個(ge)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均建立了監督執法正麵清單製度,實現了全覆蓋,全國現有正麵清單企業(ye) 4.5萬(wan) 餘(yu) 家。2021年7月以來,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開展非現場檢查19.3萬(wan) 餘(yu) 次,依法減免行政處罰292次。

  “通過推動分類監管、差異化監管和非現場監管,切實減少了對企業(ye) 現場執法檢查頻次。”曹立平說,正麵清單實施以來,對清單內(nei) 企業(ye) 非現場執法檢查頻次提升41.5%,現場執法檢查的頻次下降43.5%,切實減少了對企業(ye) 正常生產(chan) 經營活動的幹擾,不斷提升執法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也是生態環境執法的一項創新舉(ju) 措。據介紹,目前,全國已有10多個(ge)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出台了輕微違法行為(wei) 免予處罰事項清單。

  針對《指導意見》提出的完善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銜接機製,保障對重大違法犯罪嚴(yan) 懲重罰,曹立平說,2021年,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對非法收集、利用、處置危險廢物以及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行為(wei) 開展重點打擊。生態環境部還連續6年聯合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舉(ju) 辦全國環境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培訓班,構建三部門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

  據李天威介紹,2021年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共下達處罰決(jue) 定書(shu) 13.28萬(wan) 份,比2020年同期(12.61萬(wan) 份)上升5.3%;罰沒款數額116.87億(yi) 元,比2020年同期(82.36億(yi) 元)上升41.9%。

  盡管生態環境執法成效顯著,但是,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與(yu) 其他製度統籌實施並加以進一步規範,特別是弄虛作假問題不容忽視。曹立平透露,在2021年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公安部、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開展的打擊自動監測造假專(zhuan) 項行動中,全國共查處自動監測違法案件1045起。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強化與(yu) 公安、檢察機關(guan) 的合作聯動,嚴(yan) 懲自動監測設施各種造假行為(wei) 。同時,將堅持非現場監管和現場執法並重、協同的原則,形成合力,嚴(yan) 厲打擊各類惡意違法行為(wei) 。

  隨著《指導意見》的落實生效,生態環境執法改革的“前半篇文章”已基本到位。就如何做好“後半篇文章”,曹立平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持續以優(you) 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為(wei) 手段,不斷完善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的生態環境執法體(ti) 係,徹底實現“真垂管”“真綜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逆行而上,用生命嗬護生態

    W020220117366206067073.jpg
    2020年4月,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胡為民率廳總工程師趙昆,監測處、那曲市生態環境局、安多縣相關負責同誌深入格拉丹東區域開展了現場調研。[詳細]
  • 野生動物保護的“西藏答卷”

    吉隆縣位於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這裏山深林密,生活著雪豹、長尾葉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斑羚、血雉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