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搬離大山 遷來幸福——拉薩市實施尼木縣麻江鄉強聶村亞米組極高海拔地區農牧民生態搬遷工作小記

發布時間:2022-03-01 15:16:00來源: 拉薩日報

  2021年,拉薩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站在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高度,吹響了實施拉薩市極高海拔地區農(nong) 牧民生態搬遷的號角,給尼木縣麻江鄉(xiang) 強聶村亞(ya) 米組的39戶247名群眾(zhong) 帶來了福音和新的希望。

  生態搬遷勢在必行

  尼木縣麻江鄉(xiang) 強聶村亞(ya) 米組海拔4700米以上。抬頭是山,低頭也是山,綿綿不斷的大山和高海拔的惡劣環境,讓亞(ya) 米組群眾(zhong) 祖祖輩輩都過著放牧的簡單生活,也把現代文明擋在了山外。

  俗話說,靠山吃山,但這裏的山長不出豐(feng) 美的水草,更別提莊稼了。生態極度脆弱,若是遇上風雪等自然災害,牲畜挨餓受凍是常有的事。更愁的是,由於(yu) 地處偏遠,牧民居住分散,就醫、就學、出行等都成了一道道難題,不少人還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高原性疾病。這些問題,長期困擾著生活在這裏的群眾(zhong) ,也極易造成返貧現象的發生。

  今年42歲的亞(ya) 米組組長拉增告訴記者,在許多人眼裏,行政村到下屬的自然村應該相距不遠,但對亞(ya) 米這個(ge) 自然村來說,卻是個(ge) 例外。從(cong) 亞(ya) 米組到強聶村村委會(hui) ,騎摩托車走小路,需要翻越一座大山,行駛將近兩(liang) 個(ge) 小時才能到達,若遇到雨雪天氣就無法通行了。要是開車的話,隻能借道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的地界繞行,同樣也需要近兩(liang) 個(ge) 小時才能到達村委會(hui) 。搬遷,成了亞(ya) 米組群眾(zhong) 追求更加幸福生活的現實需求和迫切願望。

  搬遷政策深入人心

  搬遷動員做得好不好,關(guan) 鍵還得看幹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尼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將亞(ya) 米組的整體(ti) 搬遷列入縣委常委會(hui) 重要議題,成立工作專(zhuan) 班,多次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議,積極推進搬遷任務的落實。

  樹挪死,人挪活,遷出深山天地寬。針對搬遷群眾(zhong) 文化層次低、融入困難等現實問題和思想顧慮,2021年8月底,尼木縣、鄉(xiang) 、村幹部一頭紮進亞(ya) 米組,挨家挨戶做工作,講細講透政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工作組以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的脫貧故事及其現在的幸福生活為(wei) 參照,反複宣講搬遷優(you) 惠政策,最終打消了群眾(zhong) 的思想顧慮。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