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書寫美麗中國的“甘南篇章”

發布時間:2022-03-02 15:32:00來源: 甘肅日報


高原生態旅遊藏寨碌曲尕秀村。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占


棲息在尕海濕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勇


甘南藏原羚種群增加。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勇


紅外線相機監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甘南州生態環境局供圖)


冬日的卓尼縣車巴溝風光秀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占


合作市錄豆昂綠化基地。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李小龍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發展最動人的底色。

  甘南是黃河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補給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整體(ti) 納入國家生態主體(ti) 功能區,全州97%以上的國土麵積屬於(yu) 限製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甘南生態環境保護與(yu) 建設在黃河、長江流域水源涵養(yang) 、氣候調節、水土保持、維係生物多樣性以及在維護黃河、長江中下遊地區生態安全,保障流域經濟社會(hui) 持續平穩發展等方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甘南州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生態保護作為(wei) 立州之本,把綠色發展作為(wei) 根本任務,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探索走出了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相得益彰且互促共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綠色發展理念越發深入人心,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74萬(wan) 甘南各族群眾(zhong) 正奮力書(shu) 寫(xie) 美麗(li) 中國的甘南篇章。

  一個(ge) 共識更加凝聚:把綠色作為(wei) 底色,發展才更有亮色

  近幾年,甘南州沒有新開發一座礦山;落實燃煤鍋爐改造治理等9項重點任務清單,淘汰整治燃煤鍋爐322台921.3蒸噸;有序推進入河排汙口監督管理,建立實施黃河流域623個(ge) 入河排汙口管理清單,采取“依法取締、截汙納管、規範建設”等方式,完成318個(ge) 入河排汙口綜合整治任務……

  近年來,縣市建成區各類施工場地“六個(ge) 百分百”抑塵措施抽查合格率達到97%,城區所有施工工地揚塵汙染在線監控率達到88%,576家餐飲業(ye) 單位中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90%,高效油煙淨化設施安裝率達到92%,建成運行煤炭集中配送一級市場10個(ge) 、二級配送網點54個(ge) ,完成城鄉(xiang) 居民取暖小火爐、土炕清潔能源改造3萬(wan) 餘(yu) 戶,全州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連續三年全省排名第一……

  2021年,甘南州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2000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0億(yi) 元大關(guan) ,連續5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

  “增”與(yu) “減”之間,釋放出了綠水青山的生態紅利,折射出了綠色發展的巨大潛力。

  坐落在碌曲草原腹地的尕秀村,白雲(yun) 輕撫著山川,草原環抱著村莊,牛肥馬壯人歡暢,村美民富飯飄香。說起如今的生活,村民拉毛加滿心歡喜:“過去放牧住帳篷的時候,哪想過能住上這麽(me) 漂亮的小院子!”

  “那時候,牛糞羊糞、垃圾隨處可見,私搭亂(luan) 建不少,一下雨就泥濘不堪。”拉毛加回憶。

  拉毛加說的“那時候”,就在6年前。

  2015年起,甘南州堅持以環境革命小切口推動經濟社會(hui) 大變革,在全州範圍內(nei) 開展了一場“政策上全鏈條、主體(ti) 上全參與(yu) 、空間上全覆蓋、時間上全天候、考核上全過程”的“環境革命”,實現了4.5萬(wan) 平方公裏全域無垃圾目標。“環境革命”擦亮了甘南的綠色底色,徹底改變了長久以來廣大農(nong) 牧村人畜混居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提升了甘南的整體(ti) 形象和氣質內(nei) 涵,實現了由“經濟跟跑者”向“生態領跑者”的華麗(li) 轉身。

  2021年初,甘南啟動全域無垃圾、全域無化肥、全域無塑料、全域無汙染、全域無公害的“五無甘南”創建行動,持續放大“環境革命”品牌效應,讓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邁出了搶占生態文明製高點、打造綠色發展升級版的堅實步伐。

  在“環境革命”“五無甘南”等工作的深入推進下,如今的尕秀村不僅(jin) 成為(wei) 甘南開發生態旅遊、打造環境革命升級版的“樣板村”,更成了聞名遐邇的高原生態旅遊藏寨。

  一種力量更加強勁:堅持綠色發展,構建生態文明新高地

  初春時節的卓尼縣仍然千裏冰封,但在卓尼縣“兩(liang) 山論”實踐創新基地生態修複綠化項目現場,工人們(men) 不畏嚴(yan) 寒、搶抓工期,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麵。

  卓尼縣位於(yu) 青藏高原的東(dong) 部邊緣向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是黃河上遊重要水源涵養(yang) 區和補給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重大。為(wei) 全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卓尼縣計劃投資近千萬(wan) 元實施“兩(liang) 山論”實踐創新基地生態修複綠化項目,項目包括卓尼縣奤麵川生態修複綠化工程、卓尼縣老虎灣溝生態修複綠化工程。

  近年來,卓尼縣認真踐行“兩(liang) 山”理論,下大力氣推動生態治理、環境保護、汙染防治、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全部整改清零、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全麵加強、生態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初見成效,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三贏”。

  合作市錄豆昂綠化基地,雲(yun) 杉、圓柏等常綠喬(qiao) 木在皚皚白雪映襯下,顯得更加奇秀俊美。

  “這裏以前是一片撂荒地,2006年開始我們(men) 逐年綠化,馴化種植適應高寒氣候的花灌木,通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yu) 建成了這片錄豆昂綠化基地。”看著滿山的綠色,合作市國土資源局局長蔡春龍頗感自豪與(yu) 欣慰。

  如今,綠樹成蔭的錄豆昂,不僅(jin) 成了各種鳥類的棲息地,也成為(wei) 廣大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合作市以城區麵山區域為(wei) 中心,逐步向主要交通幹線公路兩(liang) 側(ce) 荒山延伸,大規模實施退耕還林、麵山造林、造林補貼等生態工程。隨著一大批生態工程相繼實施,有效提高了合作市水源涵養(yang) 補給能力,增加了生物多樣性,增強了生態係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周邊區域小氣候,空氣質量連續5年全省第一,並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近年來,甘南州堅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草原植被覆蓋度由2010年的92%增加到97%,森林覆蓋率由2010年的23.33%增加到24.57%,沙化草原麵積由2015年的80萬(wan) 畝(mu) 下降到63.12萬(wan) 畝(mu) ,中度以上退化草原由2015年的2486萬(wan) 畝(mu) 下降到1868萬(wan) 畝(mu) ,草原鼠害危害麵積由2015年的847萬(wan) 畝(mu) 下降到605萬(wan) 畝(mu) ,生態環境總體(ti) 持續向好。

  一種信念更加堅定: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

  瑪曲草原一望無際,阿萬(wan) 倉(cang) 濕地波光粼粼,鳥鳴陣陣,奏出了絕妙的“交響曲”。

  源自巴顏喀拉山的黃河,在這裏拐了一個(ge) 180度的大彎,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天下黃河第一彎”。蜿蜒流淌的黃河水,在這裏獲得了充分的滋養(yang) 、補給。因此,瑪曲被譽為(wei) “黃河之腎”“中華水塔”。

  近年來,甘南州狠抓新一輪退耕還林(草)、天然林保護、濕地修複、水土保持等重大生態工程項目,促進水源涵養(yang) 區生態保護與(yu) 修複。隨著天然林保護、退牧還草、退耕還林、草原生態係統修複、生態公益林建設、濕地保護等工程的實施,甘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正在逐年改善,生態環境退化的趨勢得以遏製。

  去年入冬以來,在碌曲縣尕海濕地越冬的大天鵝和眾(zhong) 多候鳥浴雪歡歌,翩翩起舞,成為(wei) 草原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隨著生態持續向好,這兩(liang) 年幾乎每年都有新物種出現,連續3年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活動蹤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此繁殖數量逐年增加。此外,我們(men) 還發現了鴛鴦、大天鵝、中華斑羚等珍稀動物,‘六不像’前段時間在尕海出現,我們(men) 還拍到了清晰的畫麵。”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尕海保護站站長香毛吉激動地向記者展示手機上的視頻。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麵積2474平方公裏,是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建設的源頭和戰略要地之一。尕海濕地及其泥炭資源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涵水、養(yang) 水、儲(chu) 水、供水特別是儲(chu) 存碳匯方麵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意義(yi) ,成為(wei) 生物多樣性的聚集地。

  如今,尕海濕地生活著大天鵝、黑鸛、蒼鷺、斑頭雁、赤麻鴨、鹮嘴鷸等濕地動物86種,特別是水鳥種類達到63種,每年前來棲息和繁殖的鳥類約有3萬(wan) 隻,成了鳥類的天堂。尕海濕地生態修複工程成效逐步顯現,濕地涵養(yang) 水源、淨化空氣、降解有害物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原來部分退化的濕地得以恢複,生態效益明顯。

  “這裏簡直就是攝影師的天堂,真沒想到會(hui) 有這麽(me) 多罕見水鳥,拍到了很多珍貴的作品,真是不虛此行了。”來自蘭(lan) 州市的攝影愛好者郭晗說。

  “藍天白雲(yun) 青山綠水,美麗(li) 鄉(xiang) 村各具特色,甘南處處展現著碧草連天、環境優(you) 美的生態之美。”攝影愛好者鬱斌深有感觸地說。

  這是越來越深刻的認識——良好生態環境正成為(wei) 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和展現甘南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這是越來越堅定的信念——麵向未來,甘南各族群眾(zhong) 正凝聚起綠色發展的強大共識和澎湃力量,努力打造“五無甘南”、著力創建“十有家園”,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用生態環境保護的甘南之舉(ju) 、綠色發展的甘南之效,彰顯生態報國的甘南擔當。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