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河清水秀看源頭——拉薩市全力推進汙水處理工作

發布時間:2022-03-24 10:23:00來源: 拉薩日報

  “我家就住拉薩河附近,在這長大。現在拉薩河的水質越來越好,所以我周末喜歡到河邊散散心,運動運動。”市民玉珍說。

  隨著天氣回暖,每天傍晚出來散步的市民越來越多,周末和節假日還有不少市民開車或步行前來散步遊玩,盡情享受燦爛陽光和愜意午後。

  碧水藍天帶給市民濃濃的幸福感,折射出我市汙水處理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近年來,拉薩市始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推進拉薩河保護和治理工程,重點突出飲用水水源保護,拉薩河源頭保護與(yu) 治理,全市水汙染防治的良好態勢持續深化,各項綜合治理措施成效逐漸顯現,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汙水處理能力曾是限製我市城市發展的短板之一。2010年起,我市開始建設首座汙水處理廠,到如今,遍布全市的10座汙水處理廠已能基本滿足日常生活汙水處理需求。

  濁水何以變清波?記者日前來到我市目前規模最大、治汙工藝最精細的拉薩市汙水處理廠(二期),技術員萬(wan) 倫(lun) 為(wei) 我們(men) 介紹了汙水變淨水的詳細步驟。

  該項目位於(yu) 拉薩經開區,處於(yu) 拉薩河和堆龍河交匯處。項目占地182.8畝(mu) ,設計日處理汙水13萬(wan) 噸,自2016年7月正式通水調試運行以來,目前已累計淨化汙水20075萬(wan) 餘(yu) 噸。萬(wan) 倫(lun) 告訴記者,從(cong) 汙水到淨水,一共需要四個(ge) 階段8個(ge) 步驟,耗時21個(ge) 小時左右。經過“預處理+改進型AAO+深度處理+紫外消毒”等一係列工藝流程處理後達標排放,達標後的清水可直接排放到拉薩河,也可灌溉園林。

  “我們(men) 利用活性汙泥中硝化菌、聚磷菌等各類微生物,降解或者吸附水中含碳、氨氮、磷的有機汙染物,以達到淨化水質的目的。”萬(wan) 倫(lun) 說,“生化池出來的混合液在二沉池進行固液分離後進入深處理階段,通過聚合氯化鋁電荷中和作用,聚丙烯酰胺的橋架絮凝作用在斜管沉澱池進一步除去汙水中的磷等物質。”

  農(nong) 村生活汙水的收集和處理,曾是汙水治理的重難點。2017年起,我市在達孜區、墨竹工卡縣、尼木縣、當雄縣、林周縣等五個(ge) 偏遠縣(區)開始布局縣(區)汙水處理廠。在墨竹工卡縣,跟隨汙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我們(men) 走進尼瑪江熱鄉(xiang) 汙水處理廠,映入眼簾的分別是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澱池,最引人注意的是複合型人工濕地。技術員丁任祥告訴我們(men) ,複合型人工濕地是通過底部鋪設防滲漏隔水層,填充土壤、砂、礫石等基質,在上麵種植菖蒲等植物,利用基質、植物、微生物的協同作用使汙水得到淨化,整個(ge) 汙水處理過程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

  “我們(men) 采用的是現階段國家最先進的生物淨化處理方式,采用一級淨化和人工濕地的處理方法,收集到的汙水經過處理後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目前,這個(ge) 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00噸,遠期至2030年,可達3000噸。”丁任祥說。

  砂石廠產(chan) 生的廢水也曾是拉薩河汙染的重要源頭。隨著我市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對砂石的需求持續增長,拉薩砂石生產(chan) 係統所排廢水的處理、回收利用成為(wei) 不可回避的課題。2021年8月,由西藏暢航建築材料有限公司建設的全區第一座汙水“零排放”砂石廠在達孜區投產(chan) 運營,技改後的汙水處理係統每小時可處理1200立方洗沙廢水。

  項目環保方麵負責人王海還告訴我們(men)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回收砂石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大量殘渣和廢水,並且能夠循環使用,阻斷了砂石生產(chan) 對周圍環境和對拉薩河的汙染。使用這套設備後,一是可以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節省水資源;二是泥水分離之後的泥土可用於(yu) 植樹、回填行業(ye) ;第三是減少了拉薩河冬季清淤的工作量。

  截至目前,8縣(區)汙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累計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4座、鄉(xiang) 鎮汙水處理廠8座,設計日汙水處理能力總量達22.06萬(wan) 噸,已滿足群眾(zhong) 日常汙水排放需求,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不斷提升。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