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綠植綠護綠 共守青山綠水
西寧市城郊道路綠色綿延不絕。省林草局供圖
綠色是自然的底色,也是青海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我們(men) 接受自然的恩惠,也通過植樹造林、綠化國土回饋自然,厚“植”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
將良好的生態資產(chan) 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和底氣,立足“三個(ge) 最大”省情定位,牢記“保護生態國之大者”,奮力推進“一優(you) 兩(liang) 高”,青海通過堅持不懈的植樹造林、持之以恒的國土綠化,把高質量發展的根基築得更牢、底氣聚得更足。
數據顯示,青海森林覆蓋率達到7.5%,森林蓄積量增加到4993萬(wan) 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7.8%。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青海用愛綠植綠護綠的實際行動嗬護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做貢獻,為(wei) 做“中華水塔”守護人添力。
三月,春風浩蕩裏,來自各個(ge) 行業(ye) 的“植綠大軍(jun) ”遍布高原大地,他們(men) 植一棵樹、造一片林,種一方草、增一抹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如今荒山樹木林立、草原綠草如茵。
大地催生新綠
造林恰逢其時
3月12日,海東(dong) 市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迎賓大道,參加全民義(yi) 務植樹綠化活動的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及學生幹勁十足,揮鍬鏟土、扶苗填坑、澆水培土,嚴(yan) 格按照規範技術標準進行栽植,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率先拉開了全民義(yi) 務植樹的序幕。
開展全民義(yi) 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2017年以來,省委省政府連續5年高規格召開全省國土綠化動員大會(hui) ,全麵部署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每年植樹季,省委、省人大常委會(hui) 、省政府、省政協主要領導率先垂範與(yu) 幹部群眾(zhong) 參加義(yi) 務植樹活動,形成了領導牽頭、全麵動員、全民參與(yu) 的格局。同時,強化部門綠化合力,以“應綠盡綠”為(wei) 目標,加快推進行業(ye) 管理區域造林綠化,加強綠化成果保護,共同推進綠色城鎮、綠色鄉(xiang) 村、綠色企業(ye) 、綠色庭院、綠色校園、綠色機關(guan) 、綠色營區建設。
不斷豐(feng) 富拓展全麵義(yi) 務植樹盡責形式,把“3·12植樹節”“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等作為(wei) 宣傳(chuan) 國土綠化、倡導綠色理念的時間節點,通過認建認養(yang) 、撫育管理、捐資捐物、誌願服務等形式,先後開展了“省級領導義(yi) 務植樹”“春秋兩(liang) 季植樹造林‘大會(hui) 戰’”等活動,營建了一批民族團結林、誌願者林、國防林、援青林、企業(ye) 家光彩林等“主題林”。
以西寧市成為(wei) 青海省首個(ge) “互聯網+全民義(yi) 務植樹”試點地區為(wei) 契機,充分利用各類林場、公園、動植物園、生態產(chan) 業(ye) 園等區域,建設各級各類“互聯網+全民義(yi) 務植樹”基地,實現網絡植樹實體(ti) 化、實體(ti) 植樹基地化、基地建設公園化、公園發展主題化,為(wei) 廣大公民常年提供義(yi) 務植樹盡責場所,綠色生活全民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全省建成2處國家級“互聯網+全民義(yi) 務植樹”基地和27處省級基地,有力推進了義(yi) 務植樹線上線下雙軌並行。
積極創新國土綠化投入機製,引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國土綠化取得突破。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繼2020年在三江源地區建設千畝(mu) 生態公益林後,2021年捐贈870萬(wan) 元實施了32公頃“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二期項目,重點打造了“智慧林”。中國綠化基金會(hui) 繼2020年實施“螞蟻森林”公益造林項目後,2021年投資2565萬(wan) 元實施了0.36萬(wan) 公頃“螞蟻森林”造林項目。
全民植綠、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十三五”時期青海省完成義(yi) 務植樹9810萬(wan) 株,參加人數達1837萬(wan) 人次。2021年,完成義(yi) 務植樹1910萬(wan) 株,參與(yu) 人數337萬(wan) 人次。
草木生根發芽
荒山重披綠裝
2021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提出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走科學、生態、節儉(jian) 的綠化發展之路。今年1月,青海出台《關(guan) 於(yu) 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科學綠化的總體(ti) 要求、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省林草部門提出從(cong) 推進高質量編製綠化規劃、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護和係統治理要求推進係統治理、科學落實用地等七個(ge) 方麵落實。
科學選擇綠化樹種草種,在高寒草甸種植青海草地早熟禾、垂穗披堿草、中華羊茅等優(you) 質草種,一粒粒草籽生根發芽,讓昔日的黑土灘重新煥發生機,成為(wei) 天然牧場;在荒蕪山頭種上小葉楊、烏(wu) 柳、高山柳等樹苗,這些適應性、抗逆性和經濟性更強的鄉(xiang) 土樹種讓荒山重新披上綠裝;在街道公園種上丁香、花葉海棠等觀賞性更強的樹種,為(wei) 城市增添色彩。
積極開展鄉(xiang) 土樹種繁育和示範推廣工作,評選出青海省首批鄉(xiang) 土樹種選育研究示範基地10處,重點開展馴化繁育和示範推廣的鄉(xiang) 土樹種已達60種以上,實施了枸杞、核桃、花葉海棠、沙棘等11種鄉(xiang) 土經濟林種苗快繁及豐(feng) 產(chan) 栽培項目。建立鄉(xiang) 土樹種繁育基地23.07公頃,培育良種壯苗300多萬(wan) 株,營建鄉(xiang) 土樹種示範林和種質資源圃163.7公頃。同時發布了青海省第一批鄉(xiang) 土樹種名錄418種,審(認)定林木良種37種,在鄉(xiang) 土樹種繁育、栽植、撫育管理和開發利用等方麵已探索出一些成功經驗,為(wei) 全省營造林工作和林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要素,青海省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大力開展城市周邊、農(nong) 牧村莊、交通沿線、河道兩(liang) 岸高標準綠化,形成造林、種草、治沙、增水提質擴麵一體(ti) ,推進點、線、麵有機結合的大綠化格局。
在堅持保護與(yu) 發展協同共進,依托林草生態資源優(you) 勢,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製宜,不僅(jin) 讓荒漠綠起來,也為(wei) 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
青海省深入推進枸杞、沙棘、藏茶、大果櫻桃等特色品種標準化、有機化、規模化生產(chan) 基地建設。2021年出台推進枸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意見,新建道地中藏藥材示範基地9處,新實施5個(ge) 生態旅遊項目、9個(ge) 特色雜果經濟林種植項目,枸杞種植麵積達到4.99萬(wan) 公頃,有機枸杞基地1.33萬(wan) 公頃,正式注冊(ce) “柴達木枸杞(柴杞)”商標,建成全國最大的枸杞種植地區、有機枸杞生產(chan) 基地。中藏藥材種植麵積突破7280公頃,成為(wei) 西部地區重要的當歸、黃芪生產(chan) 基地,完成“十八青藥”認定工作。冬蟲夏草產(chan) 量占全國總產(chan) 量的60%,蟲草交易會(hui) 機製性落地青海。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chan) 業(ye) ,2021年全省林草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達到394億(yi) 元,帶動259萬(wan) 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人均增收5179元。
推進重點工程
挺起“生態脊梁”
黃南藏族自治州,因豐(feng) 富的林草資源,成為(wei) 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林地,是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三江源生態保護與(yu) 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林草重點工程實施區之一。
以建設“山水黃南”為(wei) 目標,黃南總結形成以“讓人多的地方樹多,生產(chan) 生活的地方先綠為(wei) 目標;城鎮周邊、公路沿線高標準造林為(wei) 重點;領導重視、全民參與(yu) 為(wei) 基礎;部門配合、水路先行為(wei) 前提;適地適樹,嚴(yan) 把種苗為(wei) 關(guan) 鍵;封山禁牧、精心管理為(wei) 保障”的“黃南造林模式”,當前黃南州全州森林覆蓋率增加到29.43%,居全省前列;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68.65%,領跑全省。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國家戰略,青海省持續推進重點三江源、祁連山、“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化草原治理修複、退耕退牧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大力實施《青海省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和《青海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示範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植綠種綠,成果斐然,“十三五”以來,全省完成國土綠化175.44萬(wan) 公頃。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7.5%,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57.8%,綠色空間不斷擴展,環境承載力有效提高,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2021年,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成為(wei) 全國首批、排在首位、麵積最大的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青海湖、昆侖(lun) 山國家公園創建工作相關(guan) 規劃納入國家林草局支持範圍,青海國家公園群初具雛形。在全國率先完成自然保護地優(you) 化整合,4個(ge)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全麵展開,積極申報設立木裏-江倉(cang) 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基本建成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新體(ti) 係。
以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為(wei) 引領,聚力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青海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jue) 策部署,按照青海省林草“十四五”規劃,聚焦問題短板,找準突破口,排出優(you) 先序,實踐好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確保國土綠化事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林草生態保護建設築牢綠色根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省林草局全麵加強春季候鳥保護工作
根據國家林草局近日召開的“2022年春季候鳥保護全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青海省林業和草原部門采取具體措施全麵加強春季候鳥保護工作。 [詳細] -
電視紀錄片《我住江之頭》 分集梗概:第五集 永續
2021年10月,中國宣布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這將從體製上摸索出一條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詳細] -
拉薩市著力打造富有活力的“高原水城”
水是城市的脈絡,滋養著一方土地。為了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環境,2019年10月,作為我市重點建設項目的拉薩中心城區水係修複及生態治理工程正式啟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