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中華水塔”青海為應對氣候變化開展氣象先行先試

發布時間:2022-06-20 16:03: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18日從(cong) 青海省氣象局獲悉,為(wei)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新挑戰新需求,更好服務於(yu) 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和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日前印發《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氣象先行先試行動方案(2022—2025年)》(簡稱《方案》),共同推進青海省應對氣候變化氣象先行先試工作,為(wei) 全國提供應對氣候變化“青海經驗”。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wei) “三江之源”“中華水塔”,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氣候係統穩定、水資源供應、生物多樣性保護、碳收支平衡等方麵具有重要作用,在全國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是全國生態文明高地打造的中堅力量。

  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青海氣候與(yu) 生態環境正發生急劇變化,生態係統和冰凍圈不穩定性加大,極端氣候事件與(yu) 冰凍圈災害事件頻發,亞(ya) 洲水塔脆弱性凸顯。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關(guan) 乎青海生態環境安全、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hui) 經濟可持續發展。


圖為(wei) 黃河源頭瑪多縣湖泊。 多太 攝

  青海省氣象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鳳霞介紹,近年來,全球氣候變化對青海生態、水資源等領域產(chan) 生了顯著影響,作為(wei) 中國氣候變化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帶,青海適應氣候變化情況受到國內(nei) 外科學界及政府部門的廣泛關(guan) 注。當前,青海經濟社會(hui) 發展步入一個(ge) 新的曆史時期,但青海生態環境脆弱,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顯得尤為(wei) 突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麵臨(lin) 的形勢更為(wei) 嚴(yan) 峻、任務更加艱巨。因此,推進應對氣候變化氣象先行先試,對共謀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國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未來我們(men) 將努力打造布局科學、技術先進、功能完善、質量穩定、效益顯著、管理高效的氣候係統綜合觀測係統,發展衛星和地麵互為(wei) 補充的觀測模式,發展天地空一體(ti) 化氣象綜合觀測網絡。不斷加強大氣本底和生態氣象觀測,建立青藏高原大氣、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林草等多圈層綜合立體(ti) 觀測網絡,優(you) 化觀測站點布局,補齊碳匯觀測,提高各類觀測資料應用和科研能力,建成能夠覆蓋沙漠、草原、湖泊、高山等不同地形地貌和生態區,具有區域氣候代表性的國家氣候觀象台。”李鳳霞表示。

  《方案》明確,到2023年,基本建成應對氣候變化氣象服務、業(ye) 務、科技創新和標準體(ti) 係,應對氣候變化先行先試作用顯現。到2025年,全麵建成立足高原、麵向全國的應對氣候變化氣象工作新格局,服務保障水平顯著提升,監測評估能力持續增強,組織機構保障更加有力,標準體(ti) 係建設日趨完善。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