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讓綠色成為最美底色

發布時間:2022-07-13 09:30:00來源: 西藏日報

  尼瑪縣地處羌塘草原腹地,草原麵積廣闊,高原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濕地湖泊麵積廣泛。近年來,尼瑪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本著“保護第一、促進發展”的原則,通過實行退牧還草、建立高原生態屏障體(ti) 係、建立管護站等一係列措施,確保全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尼瑪縣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和地理環境,這裏有靈動活潑的藏羚羊、自由飛奔的藏野驢、翩翩起舞的黑頸鶴……

  “針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近3年來,我們(men) 在羌塘自然保護區內(nei) 拆除了藏羚羊及野生動物棲息和遷徙路段網圍欄10萬(wan) 米左右,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在羌塘自然保護區設立了11個(ge) 專(zhuan) 業(ye) 管護站,配備135名管護員;各類野生動物數量逐年增多,截至目前,藏羚羊數量達15萬(wan) 隻左右,野犛牛數量5萬(wan) 頭左右,藏野驢6萬(wan) 頭左右,雪豹1500隻左右,非法盜獵和追趕野生動物等事件從(cong) 未在我縣發生。”尼瑪縣自然保護區管理分局負責人格桑紮巴說。

  尼瑪縣的碧水藍天,還有這樣一群人在守護著——當地牧民群眾(zhong) 在控製放牧數量的同時,主動加入生態環保行列。

  沿著湛藍寧靜的當惹雍錯湖畔前行,就到了多傑石努家中。多傑石努正在照例檢查裝備,準備騎上摩托車出發開始他新一天的工作。

  2004年,多傑石努成為(wei) 了一名濕地管護員,每天早上他都會(hui) 和隊友一起,沿著當惹雍錯湖畔濕地走上約30公裏的路程。期間,兩(liang) 人配合默契,一人拿著望遠鏡查看濕地情況,一人認真記錄巡護內(nei) 容,對濕地自然保護區進行全方位管護,濕地的每個(ge) 角落都留下了他和隊友的腳印。

  尼瑪縣現有國家級濕地保護區2個(ge) 、自治區級濕地保護區3個(ge) ,濕地麵積約53萬(wan) 公頃。同時,尼瑪縣加快草原生態恢複進程,2019年至2022年草場改良3493公頃 ,禁牧、休牧補助600公頃;提供了更多生態崗位,僅(jin) 2021年就設立了510名天然草原監督員,實現草畜平衡和牧民增收雙贏。

  格桑紮巴說:“我們(men) 在扶貧領域設有5大林草的生態崗位,解決(jue) 了當地3000餘(yu) 名牧民就業(ye) 問題,同時,聘用55名專(zhuan) 職濕地監測員帶領當地牧民群眾(zhong) 開展濕地周邊的監測工作及環境衛生治理工作。”

  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和尼瑪縣有關(guan) 部門的有力舉(ju) 措下,全縣生態質量穩定向好,生態格局整體(ti) 穩定,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一曲高質量發展的新牧歌唱響尼瑪大地。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