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裝機量發電量世界首位 光伏為中國綠色發展添動能

發布時間:2022-08-15 10:26: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四川省雅江縣柯拉鄉(xiang) ,高原之上,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不久前正式開建,建成之後,總麵積約為(wei) 80個(ge) 鳥巢;由此一路向東(dong) ,在千裏之外的湖北省赤壁市,國內(nei) 目前單體(ti) 最大的水麵光伏項目也進入光伏板安裝階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6年8月在青海西寧考察時強調,發展好光伏一條龍全產(chan) 業(ye) 鏈,讓清潔能源更好造福人民。太陽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太陽能的利用,尤其是“雙碳”目標之下,光伏發電穩步增長,光伏產(chan) 業(ye) 進入發展快車道,光伏製造業(ye) 、光伏發電裝機量、光伏發電量均位於(yu) 世界首位,為(wei) 我國的綠色發展增添動力。

  1

  是發電站也是優(you) 質牧場、漁場

  “光伏+”開辟生態惠民新發展路徑

  8月7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驕陽似火。一片油綠綠的草灘上,全國首個(ge) 千萬(wan) 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青海塔拉灘光伏電站的太陽能板閃閃發亮。藍天白雲(yun) 倒映其上,一眼望去,像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難怪當地人稱之為(wei) “光伏海”。走近了看,“光伏海”裏還有一團團白色在流動——這不是雲(yun) 的倒影,而是村民們(men) 賴以生存的“光伏羊”。

  今年50歲的馬勝興(xing) 住在距離光伏園區約10公裏外的鐵蓋鄉(xiang) 上合樂(le) 寺村,放了20年羊。他開心地告訴記者:“咱家的羊現在就在光伏園區裏吃草哩!那裏草好,有專(zhuan) 人照顧,羊長得壯實,能賣個(ge) 好價(jia) 錢。”

  據馬勝興(xing) 介紹,以前,塔拉灘是個(ge) 黃沙滿地的荒灘,主要是過度放牧造成的。光伏園區所在之處過去是周邊幾個(ge) 村的草場,過度放牧再加上幹旱,讓草場上的草越來越少。馬勝興(xing) 說,因為(wei) 草場荒漠化,他的羊常常吃不飽,加上風沙大,羊的成活率也低,畜牧業(ye) 發展不起來,大家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

  “太陽大、又幹又熱。”在馬勝興(xing) 心中,塔拉灘除了這兩(liang) 樣,就隻剩光禿禿的黃土了。改變始於(yu) 2012年,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遊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在這裏開工建設光伏發電園區。隨著一排排太陽能板的建成投用,馬勝興(xing) 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驚訝地發現,光伏板下的荒地上竟然長出又高又密的牧草。

  原來,麵積龐大的太陽能板可以一定程度上阻隔風沙,太陽能板定期清洗時滲下的水又增加了土壤的濕度。環境的改善讓光伏園區內(nei) 的草快速生長,但草長得太高又會(hui) 遮擋太陽能板影響發電。為(wei) 此,園區引入了“牧光互補”模式。2015年,鐵蓋鄉(xiang) 與(yu) 黃河上遊水電公司簽訂放牧協議,將上合樂(le) 寺村、哈汗土亥村等村困難養(yang) 殖戶的600隻羊放進了光伏園區內(nei) ,嚐試利用園區草場發展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今年5月,哈汗土亥村集體(ti) 養(yang) 殖場的778隻藏係羊也進入光伏園區。

  光伏電站也是優(you) 質牧場,一舉(ju) 兩(liang) 得。除了“光伏羊”收益,光伏園區也給村裏帶來很多崗位。哈汗土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馬長明說:“我們(men) 村以前沒有什麽(me) 產(chan) 業(ye) ,村‘兩(liang) 委’想給群眾(zhong) 辦點事兒(er) ,都拿不出錢來。2019年起,我們(men) 村開始享受光伏扶貧項目收益資金分配,每年能獲得20多萬(wan) 的收益資金,這些資金六成用於(yu) 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四成用於(yu) 設立村級公益性崗位,增加村民收入。”

  光伏產(chan) 業(ye) 與(yu) 農(nong) 業(ye) 、畜牧業(ye) 、養(yang) 殖業(ye) 相結合,類似這樣的“光伏+”成為(wei) 不少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推動力。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楊屯鎮曾經是個(ge) 采煤大鎮,如今,這裏利用采煤塌陷地發展起“漁光互補”項目,養(yang) 殖花鰱和白鰱,開辟了生態惠民的新發展路徑。

  水產(chan) 養(yang) 殖承包戶徐方敏表示:“過去水產(chan) 養(yang) 殖成本高,管理繁瑣,現在承包了‘漁光互補’光伏板下的50畝(mu) 水域,光伏板在夏季可以遮陽,保持了水溫的恒定,有利於(yu) 魚的生長,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楊屯鎮二級主任科員張興(xing) 和表示,“我們(men) 通過‘屬地管理、集體(ti) 受益’方式,僅(jin) 一期550畝(mu) 的水域每年至少可創造20萬(wan) 元集體(ti) 經營性收入,按照6000畝(mu) 測算,可以每年給村居增加約218萬(wan) 元的收入,平均每村可增收109萬(wan) 元。”

  2

  單一光伏變“多能互補”

  “跨界融合”為(wei) 電網輸出穩定優(you) 質清潔電力

  8月8日,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舉(ju) 行。近年來,張北縣依托豐(feng) 富的風、光資源發展起新能源產(chan) 業(ye) 。在張北縣大河鄉(xiang) ,一排排白色的風力發電機與(yu) 藍色的光伏板、碧綠的草原組成一幅美妙的生態畫卷,這道風景線正是張北國家風光儲(chu) 輸示範工程的一部分。

  張北國家風光儲(chu) 輸示範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chu) 能係統、智能輸電“四位一體(ti) ”新能源示範電站。整個(ge) 工程運用世界首創的風光儲(chu) 輸聯合發電模式,實現了風能、光伏、儲(chu) 能、光熱、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補”和綜合利用。

  不少清潔能源在發電中都有自己的弱點,拿光伏來說,最大的缺陷就是到了晚上無法發電,如果把這樣的電直接拿來用,就會(hui) 出現電壓不穩等問題,因此很難將光伏電單獨直接上網。為(wei) 了彌補傳(chuan) 統光伏發電的諸多不足,近年來,光伏與(yu) 各種能源組合發電成為(wei) 趨勢。水光互補、風光互補、水風光互補等多種光伏的“跨界融合”,發揮出“1+1>2”的效應。

  從(cong) 青海省共和縣塔拉灘往東(dong) 約36公裏,就是著名的黃河峽穀區第一個(ge) 峽穀——龍羊峽,黃河上遊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龍羊峽水電站坐落於(yu) 此。龍羊峽水電站和不遠處的塔拉灘光伏電站是親(qin) 密的一對,一條330千伏電壓等級的輸電線把二者連接起來,讓塔拉灘的“光電”與(yu) 龍羊峽的“水電”進入同一個(ge) 輸電網絡。

  光伏發電有晝夜落差,而水力發電則受季節影響,存在枯水期。“水光互補”讓兩(liang) 種清潔能源取長補短,為(wei) 電網輸出穩定、高質量的清潔電力。數據顯示,水光互補項目運行後,龍羊峽水電站送出線路的年利用小時由原來的4621小時提高到5019小時,運行時間和利用率大幅提高。

  目前,建設中的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電站是雅礱江柯拉光伏電站。按照規劃,雅礱江流域將打造一個(ge) 風水光等多種可再生能源的互補綠色示範基地,總規模超過8000萬(wan) 千瓦,其中水電約3000萬(wan) 千瓦、抽水蓄能發電1000萬(wan) 千瓦、風電和光伏發電4000萬(wan) 千瓦。基地全麵建成後,水電與(yu) 風光將形成季節性互補,風電與(yu) 光伏形成晝夜互補,每年可貢獻清潔電力2200億(yi) 千瓦時。

  彌補光伏發電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建設配套儲(chu) 能電站,實現光儲(chu) 一體(ti) 化也是一種有效形式。

  在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新疆,近年來許多光熱(儲(chu) 能)+光伏一體(ti) 化項目取代傳(chuan) 統光伏電站成為(wei) 建設潮流。上個(ge) 月,新疆若羌縣的10萬(wan) 千瓦光熱(儲(chu) 能)+90萬(wan) 千瓦光伏項目以及吐魯番市鄯善縣的100萬(wan) 千瓦“光伏+光熱”一體(ti) 化項目相繼開工。

  在哈密市伊吾縣熔鹽塔式5萬(wan) 千瓦光熱發電項目現場,14500麵菱形定日鏡圍繞吸熱塔組成一個(ge) 同心圓,與(yu) 一般光伏項目長方形的太陽能板不同,這些定日鏡呈五邊形,如同一把把撐開的小傘(san) 。項目建設方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與(yu) 光伏發電相比,光熱發電的優(you) 勢在於(yu) 定日鏡可以將太陽光反射到中心吸熱塔的吸熱器上,吸熱器會(hui) 將太陽能轉變為(wei) 熱能,再通過發電機組將熱能轉化為(wei) 電能,因此天黑之後也依舊能發電,彌補了光伏發電的短板。

  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國際合作部副主任吳添榮表示,發展清潔電力,要促進多種能源融合發展。隨著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在能源增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多能互補、協調發展將有助於(yu) 提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使用量和消納水平。

  3

  從(cong) 代工為(wei) 主到技術全球領先太陽能電池出貨量連續5年全球第一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淮口鎮,坐落著全球首個(ge) 光伏行業(ye) 5G智慧園區。

  走進園區內(nei) 的車間,可以看到全球頂尖的光伏組件製造場景:數百台機器人裝置有序穿梭,一個(ge) 個(ge) 單晶矽片在全自動的智能製造生產(chan) 線上變成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截至目前,園區已投產(chan) 十幾條智能製造生產(chan) 線,已具備22.5吉瓦電池片的產(chan) 能。與(yu) 傳(chuan) 統太陽能電池片生產(chan) 線相比,用工量、能源消耗量大大降低,此前需要上百位員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僅(jin) 需幾位技術人員,還具備了安全穩定、精準高效的優(you) 勢。

  園區所屬企業(ye) 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威太陽能),是一家產(chan) 能位居全球前列的光伏組件生產(chan) 商,公司的太陽能電池出貨量自2017年以來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

  5G智慧園區是通威太陽能繼合肥、雙流、眉山之外打造的第四個(ge) 生產(chan) 基地——金堂基地。項目一共四期,全部建成投產(chan) 後,將成為(wei) 全球規模最大、工藝設備最先進、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電池片生產(chan) 基地。

  近年來,中國不僅(jin) 在光伏發電量上處於(yu) 世界前列,在光伏製造領域也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國際能源署上個(ge) 月發布的《太陽能光伏全球產(chan) 業(ye) 鏈特別報告》顯示,過去十年,在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和快速革新技術的吸引下,全球太陽能光伏製造產(chan) 能越來越多地從(cong) 歐美轉移到中國。如今,中國在太陽能電池板的所有關(guan) 鍵製造階段的份額均占比超過80%。光伏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ye) 中,中國企業(ye) 占據了約三分之二。

  從(cong) “跟跑”到“領跑”,不過短短數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是我國最早開展聚合物太陽電池研究的學者,在他的記憶裏,2014年以前,中國光伏產(chan) 業(ye) 還是代工為(wei) 主,企業(ye) 產(chan) 品靠低價(jia) 取勝,還常常受到外國的封鎖限製。而現在,中國的光伏技術全球領先,光伏產(chan) 業(ye) 的命運已經控製在了中國人自己手裏。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介紹,光伏產(chan) 業(ye) 鏈分為(wei) 多晶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和電站五大主要環節,其中光伏核心原料多晶矽的生產(chan) 在整個(ge) 光伏產(chan) 業(ye) 鏈中技術含量最高。10多年前,國內(nei) 的多晶矽幾乎全靠進口;現如今,全球前十大高純晶矽企業(ye) 中,中國企業(ye) 占據七席,其中通威太陽能的全球市場份額居於(yu) 首位。

  2013年,通威太陽能從(cong) 高純晶矽入手進入光伏電池產(chan) 業(ye) ,當時全公司隻有87個(ge) 人。劉漢元說,最開始,公司一年的產(chan) 能規模隻有1000噸,如今,產(chan) 能規模一年已達18萬(wan) 噸。2020年,通威太陽能步入電池生產(chan) ,公司自主研發的高效電池及其封裝組件兩(liang) 次打破世界紀錄。

  通威太陽能成功的秘籍就是通過技術攻關(guan) 提升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在太陽能電池生產(chan) 中,銀粉是一個(ge) 很重要的材料。過去,由於(yu) 國外技術壟斷和關(guan) 稅增加,進口銀粉成本居高不下。為(wei) 了降低成本,通威太陽能合肥基地員工謝代鵬與(yu) 團隊成員試圖做出自己的銀粉。在反複試驗中,他們(men) 發現技術難點在於(yu) 銀粉燒結爐溫度的精準控製。在試驗到第1萬(wan) 片電池片時,他們(men) 終於(yu) 成功實現國產(chan) 銀粉印刷的電池片和進口銀粉印刷的電池片具有同等的轉換效率,進而攻克了光伏行業(ye) 依賴進口銀漿料的“卡脖子”難題。

  依托通威太陽能等龍頭企業(ye) 的帶動,目前成都市光伏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成都市以電池片和組件為(wei) 重點,擁有晶矽和碲化鎘薄膜兩(liang) 條技術路線,集聚了通威太陽能、中建材光電、西南石油光伏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等20餘(yu) 家頭部企業(ye) 和科研機構,2025年全市光伏產(chan) 業(ye) 規模預計突破1000億(yi) 元。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