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青海省舉行犛牛產業聯農帶農簽約助畜牧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2-08-15 10:5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希望借助產(chan) 銷對接會(hui) 可以充分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製,積極與(yu) 玉樹、果洛兩(liang) 州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規模養(yang) 殖場、養(yang) 殖大戶簽訂產(chan) 銷協議,擴大訂單數量範圍,帶動各類小型畜牧業(ye) 經營主體(ti) 與(yu) 大市場有效銜接,共同推廣屬地品牌,帶動牧民增收,確保牛羊年出欄率較上年度分別提高2%和4%。”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楊毅青12日在當日舉(ju) 行的青海省犛牛產(chan) 業(ye) 聯農(nong) 帶農(nong) 簽約儀(yi) 式上說。

  楊毅青介紹,犛牛是青海省最具特色、最具潛力、最有發展前景的第一大畜牧業(ye) 產(chan) 業(ye) ,在牧區群眾(zhong) 生產(chan) 發展,促進生態平衡和實現高質量生活中的作用舉(ju) 足輕重。目前,青海省犛牛主要類型有青海高原犛牛、環湖犛牛、大通犛牛,犛牛養(yang) 殖主體(ti) 主要由傳(chuan) 統養(yang) 殖戶、養(yang) 殖大戶、養(yang) 殖合作社、養(yang) 殖場等組成。2021年底,全省犛牛年末存欄596.88萬(wan) 頭,其中能繁母牛298.32萬(wan) 頭,全年共出欄179.8萬(wan) 頭,肉產(chan) 量18.33萬(wan) 噸。全省從(cong) 事犛牛肉、奶、毛絨的加工企業(ye) 有500多家,從(cong) 事犛牛養(yang) 殖生產(chan) 的合作社組織有1000多家,產(chan) 品種類達到200多種。

  “近年來,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大力支持下,以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ye) 為(wei) 突破口,大力推進傳(chuan) 統畜牧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快創建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示範省,犛牛產(chan) 業(ye) 保持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楊毅青說。

  “公司通過12年的發展,先後投入資金5.2億(yi) 元,在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甘德縣,海南州貴南縣,海東(dong) 市河湟新區等地設立了犛牛養(yang) 殖、生產(chan) 加工基地,與(yu) 全省多個(ge) 州縣企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大戶合作,年可收購加工犛牛12萬(wan) 頭,聯動上下遊2000餘(yu) 人就業(ye) ,帶動5000餘(yu) 戶牧民群眾(zhong) 增產(chan) 增收,同時與(yu) 四川、甘肅等犛牛產(chan) 地,建立跨省域產(chan) 業(ye) 聯結機製,提升了青海省農(nong) 畜產(chan) 品的競爭(zheng) 力。”青海五三六九生態牧業(ye) 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錦偉(wei) 說,還開展了“公司+農(nong) 戶+產(chan) 業(ye) 園+雲(yun) 平台+品牌+市場”的利益聯結機製的實踐探索,構建了市場與(yu) 農(nong) 畜產(chan) 品產(chan) 地相銜接,生產(chan) 與(yu) 消費需求相銜接的產(chan) 業(ye) 模式,促進了犛牛產(chan) 業(ye) 向著體(ti) 係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據了解,在青海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的牽頭下,此次簽約儀(yi) 式旨在共同打造青海犛牛共用品牌,統籌犛牛全產(chan) 業(ye) 鏈提質增效,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麵可持續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