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塞上江南展新顏 創造美好新生活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到寧夏考察,作出係列重要指示,要求寧夏“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奮力前進,努力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you) 美、人民富裕”。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殷殷囑托,塞上兒(er) 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爭(zheng) 當表率,接續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聚人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2020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寧夏考察時,強調“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複和環境治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作為(wei) 我國唯一一個(ge) 全境屬於(yu) 黃河流域的省份,寧夏明確沿黃各市縣區斷麵水質標準,分段治理、嚴(yan) 格監測,建立定期通報製度,倒逼沿黃市縣區保持水質達標,近10年來先後投入1150多億(yi) 元生態環保資金,實現域內(nei) 劣Ⅴ類水體(ti) 和黑臭水體(ti) 全麵清零,黃河寧夏段連續5年保持“Ⅱ類進Ⅱ類出”。
寧夏把係統觀念貫穿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全過程,將賀蘭(lan) 山、羅山、六盤山等境內(nei) 生態屏障,視為(wei) 黃河生態係統有機整體(ti) 的一部分,以“黃河大保護”為(wei) 主線,統籌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
在賀蘭(lan) 山,一律停止礦產(chan) 資源開采行為(wei) 和項目審批,投入近150億(yi) 元資金進行綜合治理;通過完善燃煤、工業(ye) 、機動車、揚塵汙染的聯防聯控,建立大氣汙染協同治理機製等措施,空氣優(you) 良天數連續六年達到300天以上;雪豹、鴿子魚等珍稀野生動植物重現,塞上江南越來越美了。
10年來,寧夏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前提和剛性約束,通過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逐步推動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資源依賴型的發展模式逐漸向創新驅動轉型。
400萬(wan) 噸煤製油項目主要指標達到同行業(ye) 先進水平,摘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現代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chan) 業(ye) 在全國擁有一席之地……10年間,寧夏科學研究與(yu) 試驗發展投入強度翻了一番,邁入全國二類創新地區。在科技創新引領下,寧夏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石。
近年來,寧夏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緊抓“雙碳”戰略機遇,大力探索以綠能開發、綠氫生產(chan) 、綠色發展為(wei) 主的能源轉型發展新路,加快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單晶矽棒產(chan) 能約占全球六分之一,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能源綠色“蝶變”新路正在開啟。
10年間,寧夏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7.1%,先後跨過2000億(yi) 、3000億(yi) 、4000億(yi) 3個(ge) 千億(yi) 元大關(guan) ,人均GDP翻了近一番,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正在逐步破解。
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
2020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弘德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總書(shu) 記指出,“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保持現有政策總體(ti) 穩定,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寧夏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wei) 頭等大事,對標“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盡銳出戰,80.3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9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西海固於(yu) 2020年11月徹底甩掉了絕對貧困的“帽子”。
數據顯示,10年間,寧夏農(nong) 民收入增長2.26倍、達到15337元,城鎮居民收入增長1.96倍、達到38291元,貧困地區群眾(zhong) 收入增長2.63倍、達到12786元。居民收入增速高於(yu) 經濟增速,農(nong) 民收入增速高於(yu) 城鎮居民收入增速,脫貧群眾(zhong) 收入增速高於(yu) 全區農(nong) 民收入增速,這三個(ge) “高於(yu) ”成為(wei) 寧夏紮實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的底氣所在。
“我們(men) 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攻方向,全力推進101項幫扶支持政策落地。過渡期內(nei) 計劃實施項目6970個(ge) 、總投資857億(yi) 元,努力打造塞上鄉(xiang) 村樂(le) 園。”自治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負責人說。
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效銜接,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已成為(wei) 重要力量之一。
閩寧村——這個(ge) 在1997年搬遷設立、由福建和寧夏共同建設的生態移民點,如今已從(cong) 當時的8000多人的貧困村,發展成為(wei) 擁有6萬(wan) 多人的閩寧鎮。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持續不懈的助力下,閩寧鎮駛入發展的快車道,種植、養(yang) 殖、勞務、旅遊等產(chan) 業(ye) ,讓大批移民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群眾(zhong)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移民之初的500元增至1.6萬(wan) 元,增長了30多倍。
目前,已有6700多家福建企業(ye) 入駐寧夏;每年有5萬(wan) 多寧夏人在福建務工;寧夏已相繼“孵化”出160多個(ge) 閩寧示範村……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征程上,福建和寧夏已形成深度互嵌的產(chan) 業(ye) 協作方式,新時代的“山海情”,正跨越山海,在奔向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續寫(xie) 。
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聚人心
2016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使各民族都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要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聚人心”。
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的曆史源遠流長,各民族互嵌式社會(hui) 結構基礎深厚,是寧夏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優(you) 勢。寧夏積極推動各民族在廣泛交往、全麵交流、深度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自治區黨(dang) 委將民族工作納入自治區效能目標管理考核,製定出台《寧夏回族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修訂完善民族工作相關(guan) 政策法規,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的法治基礎更加牢固。
寧夏堅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納入思想政治課程,融入“開學第一課”、團日隊日、主題班會(hui) 等,推進共同體(ti) 理念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依托六盤山紅軍(jun) 長征紀念館、將台堡紅軍(jun) 長征會(hui) 師紀念園等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基地。
如今,寧夏5個(ge) 地級市已全部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22個(ge) 縣(市、區)中有17個(ge) 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市、區)。每年9月開展的“民族團結進步月”近10年來從(cong) 未間斷,“鄰裏節”“結對子”等互學互助活動,使各民族群眾(zhong) 在日常生活中增進感情、促進團結。
在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團結村,匯集了來自9個(ge) 鄉(xiang) 鎮的800餘(yu) 戶多個(ge) 民族移民群眾(zhong) ,鄰裏之間沒有院牆之隔,每遇婚喪(sang) 嫁娶,大家相互走動,宛若一個(ge) 大家庭。近年來,親(qin) 如一家、守望相助、手足相親(qin) ,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le) 已成為(wei) 寧夏各族群眾(zhong) 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10年砥礪,征途如虹。720多萬(wan) 寧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正團結奮鬥、砥礪前行,堅定不移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美麗(li) 新寧夏的新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讓塞上江南變得更美:寧夏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科技創新
千頃蒲葦吐翠,萬隻水鳥飛鳴。初秋的銀川閱海濕地公園,綠蔭遍布、水盛魚肥,錯落有致的樓宇倒映在湖水中,與藍天交相輝映,美若畫卷。[詳細] -
【中國夢 黃河情】寧夏白芨灘:在這裏,三代人的努力擋住了沙漠
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芨灘防沙林場)位於寧夏靈武、銀川市黃河以東毛烏素沙地邊緣,離黃河最近距離隻有5公裏。[詳細] -
治沙無問西東 寧夏成全國首個實現沙漠化逆轉的省區
毛烏素沙地和騰格裏沙漠一東一西,將寧夏北部平原夾裹在中間。黃河流經的這塊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治理沙害,對寧夏人而言意味著生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