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武都:做好“兩山”文章 實現綠色崛起

發布時間:2022-08-25 11:27:00來源: 甘肅日報

  綠色是新時代發展的亮麗(li) 底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隴南市武都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發展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優(you) 勢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著力做好“兩(liang) 山”文章,實現綠色崛起。

  近日,記者來到武都區。車輛沿蜿蜒的公路前行,一路上,蟬聲鳴鳴,滿目蒼翠,雲(yun) 霧在群山峻嶺間流淌,城市的喧鬧漸行漸遠。

  在武都區琵琶鎮,茂林深處隱約可見一處古色古香的村落,這便是有著100多年曆史的張壩古村。

  村子規模並不大,依山而建。一座座老宅院青磚灰瓦、錯落有致,顯得樸實素雅。一處院牆外,矗立著一株直徑近一米、有著800多年樹齡的菩提樹。古樹曆經滄桑,盤根錯節,更為(wei) 這裏增添了幾分曆史的厚重感。

  “這個(ge) 村子的民宅都是清末時期的建築,留存完好的共有28戶。”琵琶鎮幹部冶江燕介紹道。

  前幾年,為(wei) 改善張壩村人居條件,武都區在古村對麵建設了新農(nong) 村,全體(ti) 村民喬(qiao) 遷新居,古民宅自此閑置。

  張壩村周邊青山環繞,綠水潺潺,保護古村落、發展生態旅遊產(chan) 業(ye) 成為(wei) 當地加快經濟發展、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拓寬群眾(zhong) 致富路的重要途徑。

  “我們(men) 加大了對張壩古村落的保護和宣傳(chuan) 力度,積極探索發展生態文旅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非遺和民宿項目開發目前已進入商業(ye) 洽談當中。”冶江燕說。

  離開張壩村,車行約半小時,便到了裕河鎮。

  “歡迎來到動物的樂(le) 園、植物的天堂——裕河。”一見麵,裕河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鬆青就介紹起裕河的基本情況。

  裕河是武都區最南端的一個(ge) 鎮,這裏海拔最高處2300多米,最低處僅(jin) 為(wei) 660米,常年吹拂的亞(ya) 熱帶季風,孕育了豐(feng) 富的動植物資源和旅遊資源。不過,因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長期以來,裕河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路沒有修好前,有一年我在武都市區參加了一個(ge) 全省性的會(hui) 議,會(hui) 後,省上來的人都到蘭(lan) 州了,我還在回裕河的半路上。”回憶起以前的交通狀況時,王鬆青感慨萬(wan) 千。

  過去十年,隴南公路持續換擋升級。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一大批高速公路、國省幹線和縣鄉(xiang) 公路的加快建設,包括裕河在內(nei) 的武都區各鄉(xiang) 鎮有了加快發展的硬支撐。

  “現在,沿著高速公路和升級後的縣道,兩(liang) 個(ge) 小時就可以從(cong) 武都市區到裕河鎮。正在修建的缽羅峪梁隧道通車後,時間還能再節省40分鍾。”王鬆青說。

  交通改善了,怎麽(me) 才能加快發展,成為(wei) 擺在麵前的一道必答題。

  “立足生態資源優(you) 勢,實現綠色發展。”裕河鎮在科學謀劃和積極探索中找到答案。

  在武都乃至整個(ge) 隴南,裕河的生態環境都是數一數二的——這裏森林覆蓋率高達87%,負氧離子平均含量為(wei) 每立方米26000個(ge) ,一些區域甚至達到37000個(ge) ;境內(nei) 坐落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植物資源豐(feng) 富,擁有金絲(si) 猴、大熊貓、林麝、羚牛等珍稀野生動物以及珙桐、紅豆杉等珍稀野生植物,各類動植物超過2000種……

  立足生態資源優(you) 勢,裕河拉開了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的序幕,茶產(chan) 業(ye) 便是其中之一。

  “這裏氣候好,山清水秀無汙染,茶葉的甜度高,口感很好。”在裕河鎮隴福春茶廠,生產(chan) 負責人詹良通說。

  隴福春茶廠是裕河近年來從(cong) 福建引進的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茶產(chan) 業(ye) 項目。它的到來,改變了當地長期以來茶葉加工主要依靠手工的曆史,同時也將采茶時間由以前的春季變為(wei) 一年四季,既提升了當地茶產(chan) 業(ye) 的加工能力,又提升了茶業(ye) 總產(chan) 量,增加了茶農(nong) 收入。如今,裕河茶葉種植總麵積達到了1.8萬(wan) 多畝(mu) ,茶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立足生態資源優(you) 勢,裕河還在積極謀劃做強做大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

  “通過加快開發白沙溝、八福溝兩(liang) 大景區,打造‘萬(wan) 家燈火’景觀,吸引更多的旅客來裕河休閑旅遊觀光,進一步帶動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王鬆青說。

  裕河及張壩的發展也是武都實現綠色崛起的縮影。

  十年來,武都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因地製宜發展綠色有機產(chan) 業(ye) 、金絲(si) 崖蜜、休閑農(nong) 業(ye) 等產(chan) 業(ye) ,積極探索把生態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的新路徑。以茶產(chan) 業(ye) 為(wei) 例,目前,全區茶葉種植麵積近3.25萬(wan) 畝(mu) ,引進了包括隴福春茶廠在內(nei) 的4家茶葉加工企業(ye) ,成立各類茶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合作社11家,茶產(chan) 業(ye) 年生產(chan) 總值超過1億(yi) 元。

  與(yu) 此同時,武都區還進一步挖掘區域內(nei) 自然山水、曆史人文、田園村鎮、特色風物、茶園觀光等旅遊資源,謀劃實施了以五馬鎮、裕河鎮為(wei) 核心,輻射琵琶、洛塘、楓相等鄉(xiang) 鎮的裕河景區建設項目,著力發展文旅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打造功能複合、配套完善的生態文化旅遊區和“一站式”旅遊目的地。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武都正突出創新驅動,拓寬‘兩(liang) 山’轉化渠道,積極打造全國碳匯儲(chu) 備基地和碳匯項目儲(chu) 備區,做大做強碳匯產(chan) 業(ye) 。”武都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武都綠色發展的路越走越寬。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