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從“獵人”到“猴王” 父子護林員接力守護“國寶”滇金絲猴

發布時間:2022-10-25 16: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風雪飛,天地白茫茫,我守望的熱土,白馬雪山......”22日,中日合拍紀錄片《寶藏》正在日本播出。片中,35歲的傈僳族護林員餘(yu) 忠華在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林間唱起最愛的歌曲《白馬之戀》,開啟了守護“國寶”滇金絲(si) 猴的一天。

  位於(yu) 雲(yun) 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世界自然遺產(chan) “三江並流”核心腹地,是中國特有珍稀瀕危物種滇金絲(si) 猴的棲息地。

  “我父親(qin) 曾是十裏八鄉(xiang) 有名的獵人。”餘(yu) 忠華接受中新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國家出台滇金絲(si) 猴保護政策後,父親(qin) 就選擇放下獵槍成為(wei) 一名護林員。

  以前,從(cong) 小在山林間長大的父親(qin) 也很少看到猴子的蹤影,隻能撿些糞便了解猴群的健康狀況。後來,餘(yu) 忠華跟著父親(qin) 親(qin) 眼見到了可愛的滇金絲(si) 猴,在父親(qin) 的影響下,他也加入了護林員的隊伍,至今已18年。

  千百年來,“靠山吃山”是當地村民的生存之道。1983年建立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時,周邊7.5萬(wan) 貧困人口經濟收入的80%來源於(yu) 木材和采集林間產(chan) 品。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滇金絲(si) 猴,1999年保護區與(yu) 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合作探索“社區共管”,在保護的同時著力解決(jue) 周邊居民的生存與(yu) 發展問題。

  餘(yu) 忠華也積極參與(yu) 到“社區共管”的相關(guan) 工作中。2016年、2017年,他先後從(cong) 雲(yun) 南省綠色環境發展基金會(hui) 爭(zheng) 取到支持資金30萬(wan) 元人民幣,購買(mai) 了80台太陽能熱水器、48台節柴灶,分發給轄區內(nei) 的喇嘛寺村、呀灑村和響古箐村的村民。

  在學習(xi) 識別植物的過程中,餘(yu) 忠華嚐試用傈僳族語言翻譯植物名稱,在向老百姓宣傳(chuan) 時,可以準確告知他們(men) 哪些屬於(yu) 珍稀物種,有助於(yu) 他們(men) 融入保護事業(ye) 。熱情開朗的餘(yu) 忠華還開通了短視頻賬號,時常發布自己巡山以及滇金絲(si) 猴保護科普視頻,被網友們(men) 親(qin) 切地稱為(wei) “猴王”。

  如今,滇金絲(si) 猴的保護從(cong) 最初的原始紙質記錄、人工分析數據,發展到使用紅外相機等先進設備進行精細化管理,開展棲息地恢複工作。餘(yu) 忠華的工作內(nei) 容也從(cong) 保護滇金絲(si) 猴、野生動植物,擴展到了社區共管、科普宣傳(chuan) 、科學監測。

  隨著經年累月的宣傳(chuan) 、科普,許多村民也加入保護滇金絲(si) 猴的隊伍。餘(yu) 忠華說,很多村莊附近就是滇金絲(si) 猴分布的重要區域,有的猴子不那麽(me) 怕人,不到50米就能看到,人與(yu) 猴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它知道人類不會(hui) 傷(shang) 害它們(men) 。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保護區內(nei) 滇金絲(si) 猴種群數量已由上世紀70年代僅(jin) 存的400多隻上升到目前的3300多隻。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也已經深入當地村民心中。

  “我們(men) 巡山的時候經常在兩(liang) 棵大樹中間的平地休息,就把那裏稱為(wei) ‘兩(liang) 棵樹’。前兩(liang) 天我上山的時候發現,其中一棵樹因為(wei) 老了還是什麽(me) 原因,倒了,我真的好傷(shang) 心......”在《寶藏》裏,餘(yu) 忠華聊起這件事,半晌沒說話。

  如今,餘(yu) 忠華的父親(qin) 已年近七旬,依舊每天到山間巡護十幾公裏,工作時間從(cong) 早上6點一直到晚上8點半。餘(yu) 忠華也成為(wei) 新一代護林員中的“領路人”,帶領大家共同守護這群“雪山精靈”。

  “白馬雪山就好比一顆綠寶石,這裏有雲(yun) 南動植物王國的光輝,有滇金絲(si) 猴的可愛麵龐,我們(men) 要保護好它,讓全世界人民共賞它的風采。”餘(yu) 忠華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