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力量護黃河安瀾
繼首部全景式展現黃河入海口風貌的大型紀錄片《大河之洲》後,2022年10月29日,一檔由沿黃九省區廣播電視台聯合製作的大型文化綜藝節目《黃河文化大會(hui) 》在山東(dong) 衛視等多家電視台同步播出,再次將母親(qin) 河黃河厚重的曆史文化展現在觀眾(zhong) 眼前。
大河奔湧,浪潮澎湃,黃河之水橫貫千裏,滋養(yang) 著沿岸九省,也滋養(yang) 著中華文明。
黃河寧,天下平。保護黃河是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千秋大計。10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七次會(hui) 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作為(wei) 一部流域專(zhuan) 門法,黃河保護法直麵水沙不平衡、水資源短缺、生態脆弱等問題,以法之名護佑母親(qin) 河安瀾,為(wei)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築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雨季洪水,旱季旱災”“泥沙俱下,地上懸河”……長期以來,黃河流域麵臨(lin) 著水資源緊缺、洪水威脅、水土流失、泥沙淤積、局地生態退化等一係列生態環境挑戰。這些問題能否妥善解決(jue) ,關(guan) 係到流域內(nei) 億(yi) 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
“黃河流域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比重偏大,能源基地、重化工業(ye) 集中,煤炭采選、煤化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延壓加工等高耗水、高汙染企業(ye) 多,其中煤化工企業(ye) 占全國80%以上。這種產(chan) 業(ye) 結構不僅(jin) 加劇了水資源利用的問題,而且造成了生態環境汙染的高風險。”西北師範大學教授王宗禮表示。
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黃河保護法作出明確規定,禁止在黃河幹支流岸線管控範圍內(nei) 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黃河幹流岸線和重要支流岸線的管控範圍內(nei) 新建、改建、擴建尾礦庫。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應當與(yu) 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
“實行嚴(yan) 格的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建立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嚴(yan) 格限製新建高耗能、高耗水、高汙染企業(ye) 在黃河幹支流岸線的布置,此舉(ju) 有利於(yu) 從(cong) 源頭上堵住破壞生態環境的口子。”全國人大環境與(yu) 資源保護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竇樹華說。
洪水,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威脅。由於(yu) 缺少植被保護,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yan) 重,河段泥沙淤積,在下遊形成了地上懸河。“體(ti) 弱多病,水患頻繁”成為(wei) 黃河的真實寫(xie) 照。在開封,民間甚至一度流傳(chuan) 著“黃河泛濫兩(liang) 千載,淹沒開封幾座城”的說法。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傑指出:“要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水沙關(guan) 係調節這個(ge) 牛鼻子。”
在全國人大環境與(yu) 資源保護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李錦斌看來,黃河保護法築牢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屏障,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注重保護和治理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尤其是把有序推進退塘還河、退耕還濕、退田還灘、恢複植被等納入考量非常符合實際。
黃河保護法的出台,為(wei) 今後解決(jue)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與(yu) 此同時,各地也在有條不紊進行立法探索。山西出台《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全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青海省印發《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河南省先後實施《河南省取水許可管理辦法》《河南省節約用水條例》,將規劃水資源論證、規模以上用水戶在線監測、用水統計等水資源管理重要舉(ju) 措納入法治軌道,破解監管難題。
把有限的黃河水資源利用好
黃河流域具有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關(guan) 係到西北、華北地區生態屏障的穩固、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區域經濟的均衡協調發展。黃河雖是中國第二大河,但其總水量並不大,屬於(yu) 資源性缺水河流,其占全國2%的河川徑流量養(yang) 育了全國12%的人口,灌溉了全國15%的耕地。
由於(yu) 氣候因素,黃河天然水資源貧乏,加上人居用水日益增加、缺乏科學管理,從(cong) 20世紀70年代開始,黃河開始出現頻繁斷流現象。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許安標介紹,從(cong) 黃河流域來看,水資源短缺問題較為(wei) 嚴(yan) 重,沿黃9省區普遍反映水不夠用。
水量少、需求大,用好有限的黃河水資源,需要法律來保障。根據黃河保護法,國家在黃河流域實行水資源剛性約束製度,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李錦斌指出,水資源的剛性約束,是以水而定、量水而行,采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的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通過將可用黃河水量指標分解到區縣,寧夏將取水總量、用水效率等納入地方效能目標考核等措施,確保黃河水資源不浪費;內(nei) 蒙古自治區先後出台實行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考核辦法、水權交易管理辦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等法規和規範性文件,為(wei)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提供製度保障……黃河流域地方的有益探索為(wei) 黃河保護法的落實落地提供了條件和有益實踐經驗。
在此基礎上,黃河保護法也對黃河流域節水增效等作出明確規定。該法明確國家在黃河流域強化農(nong) 業(ye) 節水增效、工業(ye) 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措施,實現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推進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
除了節水之外,水資源汙染防治也被納入黃河保護法,要求加強黃河流域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工業(ye) 汙染、城鄉(xiang) 生活汙染等的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推進重點河湖環境綜合整治。
近年來,沿黃各省份在黃河水資源汙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被稱為(wei) 山西“母親(qin) 河”,曾因開發過度,一度出現“有河無水,有水皆汙”的情境。山西舉(ju) 全省之力推進汾河流域生態修複,經過多年努力,如今的汾河已經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
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黃河流域文化源遠流長,包括寶貴的文物、文化遺產(chan) 以及深厚的紅色文化遺產(chan) 。加強黃河流域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hui) 公共利益。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吉狄馬加表示,黃河不僅(jin) 是一條自然河流、自然遺產(chan) ,也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精神遺產(chan) ,保護黃河文化意義(yi) 重大。
黃河保護法就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以專(zhuan) 章形式作出規定,明確國家加強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係統保護黃河文化遺產(chan) ,研究黃河文化發展脈絡,闡發黃河文化精神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實踐中,黃河流域各地挖掘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近年來,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黃河文化月、黃河文化旅遊節等接連舉(ju) 辦,《大禹治水》等以黃河為(wei) 主題的文藝節目獲得越來越多的關(guan) 注和認可。2019年,河南、陝西、寧夏、山東(dong) 等九省區的45家各級、各類博物館聯合成立了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合力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組織開展黃河文化研究、宣傳(chuan) 、保護、展示、利用等活動,全方位、多視角詮釋黃河文化的物質內(nei) 涵、精神實質和時代價(jia) 值。
黃河文化博大精深,綿延千年。但同時,黃河文化在遺產(chan) 係統保護和精神內(nei) 涵深入挖掘方麵仍存在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劉曉靜認為(wei) ,應當以深入挖掘研究黃河文化為(wei) 基礎,講好“黃河故事”。梳理和挖掘黃河文化發展的曆史脈絡,並闡發其當代價(jia) 值,以發展文化新業(ye) 態為(wei) 重點,整合資源,開發視聽娛樂(le) 、演藝觀賞、競技遊藝等可體(ti) 驗的文化產(chan) 品。
對於(yu) 黃河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全國政協委員馬珺表示,應做好頂層設計,建立聯動機製,加大文化旅遊資源整合,梳理好中華文明的黃河文化基因,在“黃河故事”的敘事方式中從(cong) 社會(hui) 、經濟、環境、科技等不同角度解析黃河文化的內(nei) 涵,著力打造彰顯黃河文化精神的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優(you) 秀文藝作品和文化活動。
(本報記者 王金虎)
鏈 接
李錦斌(全國人大環境與(yu) 資源保護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
黃河保護法的製定堅持了舉(ju) 旗定向、思想引領,整部法律始終是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作為(wei) 根本的遵循和科學的指引。整個(ge) 立法過程中,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法律的形式,把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和黨(dang) 中央的部署轉化為(wei) 黃河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意誌和社會(hui) 行為(wei) 準則。
這部法堅持統籌兼顧、係統思維,正確處理好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與(yu) 流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guan) 係,貫徹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重要指示,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
許安標(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
製定黃河保護法,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部署,意義(yi) 非常重大。
黃河保護法有它自己的許多特色。一是,內(nei) 容具有綜合性,其內(nei) 容包含了生態保護、汙染防治、水資源利用、防洪、減災,還有文化傳(chuan) 承等多方麵的內(nei) 容,內(nei) 容非常豐(feng) 富。二是,它的調整範圍又是區域性的,是黃河幹支流和湖泊的積水區,涉及9省區的439個(ge) 相關(guan) 市縣區。三是,調整問題的複雜性和需求的差異性。問題的複雜性,從(cong) 黃河流域來看,水資源短缺,沿黃9省區普遍反映水不夠用,需要增加指標,水資源短缺,還有泥沙關(guan) 係不協調、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等。法律通過之後,要加強宣傳(chuan) 普及,完善細化配套規定,明確部門職責,真正把黃河保護法的規定、原則、精神要求落到實處,真正發揮黃河保護法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切實抓好貫徹實施工作。
陸東(dong) 福(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
黃河保護法十分重要,也非常及時。黃河是我們(men) 國家的母親(qin) 河,但是由於(yu) 人類長期的活動,生態已經遭到了比較大的幹擾破壞,雖然這些年來加大保護力度,做了一些修複工作,但是現在保護黃河主要問題還是要解決(jue) 水資源的過度汲取,河道、灘塗的過度占用和開墾,以及在保護的過程當中,人為(wei) 過度對自然生態進行幹預,人為(wei) 造景,人為(wei) 以保護為(wei) 名做一些幹擾原生態的事。因此,高質量發展對黃河流域來講,既要強調生態保護,更要強調修複。堅持在保護和修複並舉(ju) 的前提下,優(you) 化調整區域經濟和生產(chan) 力的布局。也就是說,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紮實推進黃河大保護,確保黃河安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珍愛濕地 守護未來 推進濕地保護全球行動
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我個人名義,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詳細] -
黃河青海流域水鳥及棲息地同步調查成果豐碩
近日,省林草局在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寧湟水國家濕地公園、澤曲國家濕地公園、黃河源園區黃河鄉生態保護管理站、澤庫關秀小微濕地等地同步開始水鳥及棲息地調查工作。 [詳細] -
熱評丨為保護黃河立規矩、劃紅線
“黃河寧,天下平。”10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將於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