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守護“地球之腎”濕地有多重要

發布時間:2022-11-08 15:36:00來源: 新華社

  濕地被譽為(wei) “地球之腎”和“物種基因庫”,具有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在維護生物多樣性、固碳減排、緩解和預防自然災害等方麵作用顯著。然而,受農(nong) 業(ye) 活動、氣候變化等影響,全球濕地縮減和退化形勢嚴(yan) 峻,守護濕地亟需各方攜手同行。

  根據《濕地公約》,廣義(yi) 上的濕地不僅(jin) 包括所有湖泊和河流、地下蓄水層、沼澤、濕草甸、泥炭地、綠洲、河口、三角洲和灘塗、紅樹林和其他沿海地區、珊瑚礁等,還包括魚塘、稻田、水庫和鹽田等。科研機構和專(zhuan) 家學者經過反複調查和研究,將《濕地公約》濕地分類體(ti) 係進行了整合與(yu) 歸並,劃分為(wei) 近海與(yu) 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等5類34型。

  《濕地公約》秘書(shu) 處2021年12月發布《全球濕地展望》特別版報告指出,濕地在減排、適應氣候變化影響、扭轉生物多樣性損失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最為(wei) 有效的碳匯陸地生態係統之一。

  例如,在以濱海濕地為(wei) 代表的“濱海藍碳生態係統”中,紅樹林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可達熱帶雨林的55倍。僅(jin) 占地球表麵積3%的泥炭地,儲(chu) 存了全球30%的陸地碳。“藍碳”即藍色碳匯,是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儲(chu) 存在海洋中的過程、活動和機製。

  《全球濕地展望》報告還強調,健康的濕地生態係統可助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提升濕地管理水平可帶來健康、食物和水資源安全等紅利。據估算,全球濕地每年提供的健康、福祉和安全等生態服務功能價(jia) 值高達47.4萬(wan) 億(yi) 美元,可見守護濕地就是守護人類本身。

  然而全球濕地保護現狀並不樂(le) 觀。該報告警告,自1970年起全球濕地麵積減少了35%,消失的速度是森林的3倍,超過四分之一的濕地物種遭到了滅絕威脅。人類活動,尤其是農(nong) 業(ye) 開發是造成濕地退化的主要驅動因素,超過半數的“國際重要濕地”遭農(nong) 業(ye) 用地破壞。而扭轉這一趨勢亟需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的轉變,未來可持續的食物生產(chan) 應依靠健康濕地及其合理利用。

  此外,氣候變化對濕地的影響高於(yu) 預期,極地濕地和山區濕地尤其處於(yu) 危險之中,而海洋升溫導致的海平麵上升、海岸侵蝕和珊瑚白化嚴(yan) 重影響濕地生物多樣性以及濕地生態係統提供的食物生產(chan) 、生計和海岸保護等服務。

  保護濕地亟需強化跨農(nong) 業(ye) 、城市發展與(yu) 濕地管理部門的融合與(yu) 協調,將濕地納入城市規劃可為(wei) 城市居民帶來健康與(yu) 福祉機遇,為(wei) 此《濕地公約》采取了“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機製,對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濕地的城市和地區予以認可。

  《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hui) 於(yu) 5日至13日在中國湖北武漢主會(hui) 場和瑞士日內(nei) 瓦分會(hui) 場同步舉(ju) 辦。這是中國首次承辦《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hui) 。大會(hui) 期間,《濕地公約》秘書(shu) 處還將向25個(ge) 新晉“國際濕地城市”頒發證書(shu) ,屆時全世界43個(ge) “國際濕地城市”中,中國占據13個(ge) ,數量居各國第一。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