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啟新程 水美高原譜新篇
2022年,黨(dang) 的二十大在萬(wan) 眾(zhong) 矚目中勝利召開。這一年,省水利廳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治水重要論述精神和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全麵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扣興(xing) 利、除害、保護、治理主責主業(ye) ,經受住了罕見疫情、汛情、災情影響。特別是基層工作者不畏艱辛、勇毅堅守在水庫站所、水利工程建設一線、疫情災害一線,築牢江源水生態屏障的水利嶄新篇章在青海大地徐徐展開。
興(xing) 水利除水患,保安瀾惠民生,是水利人的初心使命,也是砥礪奮進的根本遵循。2022年,水利建設拉動經濟發展作用持續發揮,麵對高溫幹旱、暴雨洪水守住水利民生福祉,水生態保護修複力度不斷加大,水利治理能力整體(ti) 提升,為(wei) 青海省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建設產(chan) 業(ye) “四地”、加快“六個(ge) 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發揮了水利作用。
穩住經濟大盤,高標準推進水利建設
管住水、用好水,逢旱則灌,遇澇能排,發揮水利穩經濟大盤的作用,這是新時代水利發展的目標。如何實現目標?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是關(guan) 鍵。過去一年省水利廳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完成水利固定資產(chan) 投資48.5億(yi) 元,水利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發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青海省水網規劃》等重點規劃和10餘(yu) 項專(zhuan) 項規劃相繼編製審查、印發實施,層級配套、銜接有序、係統完備的近中遠期水利發展規劃體(ti) 係逐步構建。
2022年6月18日,引大濟湟工程西幹渠32號隧洞勝利貫通。曆時60多年的青海有史以來建設規模最大、綜合效益最廣、受益民眾(zhong) 最多、建設條件最複雜的戰略性調水工程,也是國家172項重大水利項目之一的引大濟湟主體(ti) 工程全部建成,將解決(jue) 湟水北岸群眾(zhong) 飲水安全和100萬(wan) 畝(mu) 農(nong) 林灌溉及工業(ye) 、生態用水問題,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新青海提供可靠的水資源支撐和水生態保障。
引大濟湟工程的建設隻是青海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中的一個(ge) 縮影。過去一年,全省各級水利部門錨定目標、鉚足幹勁,以水利人的拚搏實施了一係列重大水利工程和流域綜合治理,推動水利事業(ye) 蓬勃發展——引大濟湟主體(ti) 工程全部建成,北幹二期幹渠工程實現全線試通水、鬆多水庫下閘蓄水,為(wei) 繪就國家水網世紀畫卷再添新動能;蓄集峽、馬什格羊、浪加、老虎口等水庫下閘蓄水,大河灘、諾木洪水庫實現截流,加吉、響河峽水庫開工建設,水利工程補短板加快推進,高原大地水利工程遍地開花、落地生根。
堅持保護先行,高水平強化生態治理
卡陽村、邊麻溝村、廟溝流域等曾經飽受水土流失的困擾,“栽樹樹不活、種地地不成”。隨著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河道治理等項目的落地實施,水質顯著改善,油菜基地、藥材基地和花卉基地等相繼建成,生態旅遊業(ye) 逐步形成,實現了靠生態山吃生態飯、靠黃河水吃生態水的華麗(li) 轉變。
這份成績單的取得來之不易。
一年來,全省大力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深化河湖保護治理,持續加強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大水生態保護修複力度,“中華水塔”更加堅固豐(feng) 盈。
全省完成坡改梯2706.67公頃,治理水土流失486平方公裏。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補償(chang) 費6349萬(wan) 元,督促生產(chan) 建設單位落實水土流失防治資金4.04億(yi) 元。省水土保持中心獲全國綠化先進集體(ti) ,4家單位、7名個(ge) 人分獲全國水土保持工作先進集體(ti) 、先進個(ge) 人榮譽稱號。
越來越多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嚐到了保護好生態環境帶來的甜頭,共同發力、保護環境也成為(wei) 大家堅定的信念。2022年,省水利廳成功承辦首屆黃河流域省級河湖長聯席會(hui) 議,發出“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聯手建設幸福河”西寧宣言。全省6723名各級河湖長上崗履職,15980名河湖管護員巡河護河,整治“四亂(luan) ”問題122項,整改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32項,取締非法采砂點15處,完成水利普查名錄外210條河流、3個(ge) 湖泊管理範圍劃定,積極推動河湖水域岸線“一張圖”管理。
全方位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分解下達市州“十四五”用水總量、用水強度控製指標和黃河流域地表水可供水量控製指標,實現工業(ye) 生產(chan) 、城鎮生活、“千噸萬(wan) 人”以上農(nong) 村人畜飲水工程、千畝(mu) 以上灌區持證取水全覆蓋,實現1348家用水單位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7個(ge) 縣市區節水型社會(hui) 建設達標,創建各類節水載體(ti) 666個(ge) ,1所高校入選全國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
水生態保護治理卓有成效,成功拆除黃河源水電站水庫大壩,實現鄂陵湖與(yu) 黃河幹流主河道平順銜接。開展複蘇河湖生態環境、小水電清理整改等專(zhuan) 項行動,寶庫河一級水電站成功創建綠色小水電示範電站,7個(ge) 國家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河道生態基流得到有效保障。實施貴德縣水係連通及水美鄉(xiang) 村建設,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2023年試點成功獲批。
守住生命底線,高質量增進民生福祉
群眾(zhong) 的一蔬一飯是水利人的初心使命。全省水利事業(ye) 發展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事關(guan) 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的民生水利工作持續加強。過去一年,民生水利短板加快補齊,39個(ge) 縣實施供水保障工程建設、維修養(yang) 護508處集中供水工程,110.7萬(wan) 各族群眾(zhong) 受益。開展6處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yu) 節水改造,改善灌溉麵積7533.33公頃。水利工程效益充分發揮,完成10.13萬(wan) 公頃農(nong) 田春灌、7.98萬(wan) 公頃畝(mu) 農(nong) 田冬灌任務,確保了水利工程正常運行和效益發揮,持續加強飲水安全工程規範化管理,水費收繳率達到97.9%。
麵對曆史罕見高溫幹旱、暴雨洪水、新冠疫情交織疊加嚴(yan) 峻形勢,錨定“四不”目標,強化“四預”措施,貫通“四情”防禦,確保全省水庫、水電站、淤地壩等重點設施安全度汛,提醒轉移3.4萬(wan) 山洪危險區群眾(zhong) 。保障了33.7萬(wan) 人、12.5萬(wan) 頭(隻)牲畜階段性飲水安全需求,解決(jue) 了88萬(wan) 畝(mu) 農(nong) 田嚴(yan) 重幹旱問題。
強化行業(ye) 管理,高要求提升治理能力
深入宣傳(chuan) 貫徹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地下水管理條例,製定出台水電站生態基流保障監管、小水電清理整改以及用水交易規則等規範性文件,取水許可證照實現“一網通辦”,水利營商環境持續優(you) 化。組織完成河湖長製、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年度目標考核工作,從(cong) 嚴(yan) 管好“盆裏的水”和“盛水的盆”。建立全省水利建設市場主體(ti) 信用信息檔案,水利市場管理、質量管理持續規範。推進5處灌區6380公頃水價(jia) 改革,基本完成87處灌區、17萬(wan) 公頃改革工程措施,改革進度位居全國前列。啟動青海水利信息化資源整合共享工程(二期)項目、青海水利信息網站改造項目建設,開展水庫運行管理信息化建設項目,湟水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有序推進,中小河流水文測報係統IPv6融合應用項目加快推進。完成引大濟湟水資源調度信息化建設任務,引大濟湟數字孿生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智慧水利加快推進。
啟航新征程,揚帆再出發。2023年全省水利工作將著力突破工程驗收、水利投資、地下水管理、飲水安全工程管理、河湖長製國家激勵“五個(ge) 難點”,力爭(zheng) 打造重大水利工程立項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穩步推進、水庫建設多點開花、投資計劃執行提速見效、水生態保護治理提質增效、數字水利框架基本建成、大監督格局全麵建立“七大亮點”,奮力推進青海水利現代化良好開局,為(wei) 譜寫(xie)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青海篇章提供堅實水利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水生生物資源恢複向好長江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
近年來,經過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長江禁漁取得階段性成效。各地禁捕秩序總體穩定,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基本到位,水生生物資源恢複趨勢向好,江豚群體在鄱陽湖、洞庭湖、長江中下遊江段出現頻率顯著增加。 [詳細] -
我國新增國際重要濕地18處
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國再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麵積764.7萬公頃,居世界第四位。 [詳細] -
玉樹隆寶灘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的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宣傳會場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布我國新增18處國際重要濕地,我省玉樹隆寶灘濕地位列其中。至此,我省又新增一張“國際生態名片”。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