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喜看高原萬象新

發布時間:2023-03-02 09:10:00來源: 西藏日報

  伴著和煦的春風,在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的廣場上,村民們(men) 聚在一起聊起生活的變化,不時響起爽朗的笑聲。

  “這些年,發展旅遊業(ye) 增加了村集體(ti) 收入,每家每戶都有可觀的分紅。”村民達瓦堅參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憧憬著即將到來的桃花季,希望迎來更多的遊客。

  “去年開了黨(dang) 的二十大,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就要召開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我們(men) 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的日子一定會(hui) 越過越紅火!”盤算著未來的日子,大家信心滿滿。

  指針回撥,往事曆曆在目。近年來,西藏改革發展進程中的每一個(ge) 重要節點、關(guan) 鍵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必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為(wei) 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自治區黨(dang) 委團結帶領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始終牢記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錨定“四件大事”“四個(ge) 確保”、聚力“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感恩奮進、頑強拚搏,雪域高原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呈現出美麗(li) 壯觀、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民族團結生命線不斷築牢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這句話,生活在塔恰拉姆社區的群眾(zhong) 體(ti) 會(hui) 最深。

  塔恰拉姆社區位於(yu) 色尼區那曲鎮濱河路,因城區西側(ce) 塔恰拉姆山而得名。幾十年來,社區麵貌變了又變,但漢、藏、回、維等幾個(ge) 民族的居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卻經久不衰地流傳(chuan) 著。

  維吾爾族大叔麥提圖爾迪來自新疆和田地區,今年50多歲了。從(cong) 父輩開始,他們(men) 家就在那曲打拚,經營幹果買(mai) 賣30多年,生意越做越紅火。“生活在塔恰拉姆社區,很幸福!”麥提圖爾迪說,“社區結對幫扶政策很貼心,結對家庭考慮到我們(men) 很忙,居住證、身份證都幫忙包辦了。”

  多年來,塔恰拉姆社區經常組織各族群眾(zhong) 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鼓勵大家“有困難一起麵對、有快樂(le) 一起分享”,把民族團結之花澆灌得生機盎然。由於(yu) 成效突出,該社區被國家民委授予“第九批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稱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西藏時指出,要堅持所有發展都要賦予民族團結進步的意義(yi) 。今天的西藏,社會(hui) 治安形勢持續向好,群眾(zhong) 安全感滿意度達99.74%;“三個(ge) 意識”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不斷推進,宗教和順、民族和睦、社會(hui) 和諧,各族群眾(zhong) 攜手共謀發展,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各族人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語。“人民”二字,在總書(shu) 記心中重如千鈞。西藏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如何、收入是否提高,他一直念茲(zi) 在茲(zi) 。

  走進林芝市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xiang) 才召村,幹淨整潔的村道伸向遠方;道路兩(liang) 旁,一幢幢頗具民族特色的房屋整齊排列;屋頂上,一麵麵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形成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這樣的幸福生活,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才召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達波兒(er) 感歎道。近年來,達波兒(er) 想方設法帶領村民謀出路,先後籌集資金433萬(wan) 元,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珞巴山莊、珞巴客棧、珞巴民俗農(nong) 家樂(le) 等,為(wei) 村民提供就業(ye) 崗位;組建珞巴民族手工藝品合作社,帶領鄉(xiang) 親(qin) 深加工旅遊紀念品,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旅遊興(xing) 村之路,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才召村的發展變遷,隻是西藏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從(cong) 拉薩河穀到三江流域,從(cong) 羌塘草原到雪域江南,從(cong) 雅礱河畔到珠峰腳下,全區上下正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綠色工業(ye) 、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高新數字產(chan) 業(ye) 、邊貿物流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高原畫卷越繪越精彩。

  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西藏預計地區生產(chan) 總值達2165億(yi) 元,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和10%左右,預計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3%以上,外貿總額增長12%。伴著高質量發展的鏗鏘步伐,西藏各族群眾(zhong) 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綠色生態底色不斷厚植

  高原生態保護,總書(shu) 記始終高度重視、牽掛於(yu) 心,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17年8月19日,總書(shu) 記向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致賀信時指出,開展這次科學考察研究,對推動青藏高原可持續發展、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將產(chan) 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2021年7月,總書(shu) 記視察西藏時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複,統籌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

  ……

  卡若區達瓦村,山路崎嶇、巡邏不便,但今年64歲的護林員斯朗次仁一走就是十多年。他常年徒步巡山護林,也漸漸悟出了人生的意義(yi) :“守護綠水青山、建設美麗(li) 家園,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這位麵容滄桑、皮膚黝黑的老者,眼裏透著堅毅。

  在雪域高原,無數個(ge) 像斯朗次仁一樣的護林員、野保員,早已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刻在心裏、印在腦海,他們(men) 翻山越嶺護林護草,隻為(wei) 雪域高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凱歌激昂、步伐堅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擘畫的宏偉(wei) 藍圖早已轉化為(wei) 雪域高原生態保護的生動實踐。近幾年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區上下肩負起為(wei) 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作貢獻的政治責任,加強生態保護與(yu) 修複,不斷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西藏生態環境質量一直穩居全國前列。

  無數事實證明,綠色已成為(wei) 雪域高原鮮明底色。數據顯示,全區現有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國家地質公園3個(ge) 、國家森林公園9個(ge) 、國家濕地公園22個(ge) ,保護區總麵積41.22萬(wan) 平方公裏,占全區國土總麵積的三分之一以上;生態保護紅線麵積達到60.8萬(wan) 平方公裏,全區50.6%的區域列入最嚴(yan) 格保護範圍;七市地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99%以上。

  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不斷深化

  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2017年10月28日,黨(dang) 的十九大閉幕後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卓嘎、央宗姐妹回信,高度評價(jia) 他們(men) 父女兩(liang) 代接力為(wei) 國守邊的行為(wei) ,並提出殷切期望:“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men) 都要看好守好。”

  五年多來,玉麥鄉(xiang) 深入推進黨(dang) 政軍(jun) 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機製建設,組織邊境地區群眾(zhong) 成立“五員”隊伍,常態化開展巡邊守邊,推行村委會(hui) 主任、鄉(xiang) 長、所長三方聯合管控措施,群眾(zhong) 守邊熱情高漲。

  去年年底,剛參加完黨(dang) 的二十大,卓嘎便來到玉麥邊境派出所,與(yu) 民警暢談參會(hui) 感受,並一同開展“重走桑傑曲巴巡邊路”主題黨(dang) 日活動。隊伍行至一處醒目地方,卓嘎按照當年與(yu) 父親(qin) 巡邊時的做法,將一麵五星紅旗掛上枝頭。她深情地說:“玉麥鄉(xiang) 從(cong) 過去‘三人鄉(xiang) ’變成如今67戶240人,群眾(zhong) 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這都得益於(yu) 總書(shu) 記的溫暖關(guan) 懷。我們(men) 要感恩奮進、不負厚望,繼續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做好新時代的守邊人,讓玉麥的明天更美好。”

  不僅(jin) 是在玉麥鄉(xiang) ,如今放眼高原大地,處處湧動著守土衛國的澎湃熱潮——在定結縣陳塘鎮、噶爾縣紮西崗鄉(xiang) 、米林縣丹娘鄉(xiang) 等邊境一線,人人是哨兵、戶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chan) 是執勤、放牧是巡邏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邊疆群眾(zhong) 用放牧守邊的方式表達著拳拳愛國之心,用實際行動守護著祖國邊疆的山河大地。

  新歲序開,春滿人間,新的壯闊征程再次起航。在黨(dang) 的二十大後首次召開全國兩(liang) 會(hui) 之際,西藏各族兒(er) 女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堅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為(wei) 指引,堅決(jue)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踔厲奮發、砥礪前行,奮力書(shu) 寫(xie) 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建設新篇章。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