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誌軍長篇新作《雪山大地》:書寫青藏高原的“山鄉巨變”
《藏獒》作者,著名作家楊誌軍(jun) 近期推出現實主義(yi) 長篇新作《雪山大地》,該書(shu) 新書(shu) 發布會(hui) 日前在京舉(ju) 辦。
《雪山大地》濃墨重彩地反映了大半個(ge) 世紀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帶領青海藏族人民艱苦奮鬥,使青藏高原發生滄桑巨變的壯闊曆史進程。據悉,該作品同時入選中國作家協會(hui) “新時代山鄉(xiang) 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
楊誌軍(jun) 係當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環湖崩潰》《海昨天退去》《大悲原》《藏獒》等。曾獲全國“五個(ge) 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優(you) 秀兒(er) 童文學獎,《當代》文學獎,入圍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入選台灣十大暢銷書(shu) 排行榜等。
在《雪山大地》中,楊誌軍(jun) 將青海藏族牧區幾十年來在黨(dang) 和政府領導下發生的改天換地,當地藏漢民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方式、身份地位及價(jia) 值觀的滄桑巨變,以“父親(qin) 母親(qin) ”為(wei) 代表的三代人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建設鞠躬盡瘁的日日夜夜展現在讀者麵前。
對於(yu) 這部長篇作品的標題“雪山大地”,在青海度過了青春和壯年時代的楊誌軍(jun) 在新書(shu) 首發式上表示,“雪山大地”作為(wei) 藏族人最原始的自然崇拜,指導、規範著他們(men) 的生活和行為(wei) 。牧民將自己的好運、所得歸於(yu) 雪山大地的保佑,再艱難的處境,有了雪山大地的眷顧,也會(hui) 相信奇跡的發生。真誠的信仰讓他們(men) 對生命有著某種超然的信念。在楊誌軍(jun) 看來,信仰之外,“雪山大地”早已內(nei) 化為(wei) 一種崇偉(wei) 廣厚的人間大愛。
中國作協副主席、文學評論家閻晶明表示,在楊誌軍(jun) 筆下,不論是藏獒還是馬,都極富靈性,與(yu) 人有著驚人的默契。《雪山大地》有著對自然的極致書(shu) 寫(xie) 。雪域高原的美,很少如此高密度、詩意化地出現在同一部小說裏。閻晶明指出,這些詩一樣的句子,穿行於(yu) 密實緊湊的情節叢(cong) 林,既為(wei) 讀者呈現草原的生態美,也讓閱讀的疏密節奏得以調整。
文學評論家賀紹俊指出,雪山始終以母性的偉(wei) 大力量滋養(yang) 著大地上的生靈,作家楊誌軍(jun) 深情回望父親(qin) 母親(qin) 與(yu) 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足跡,書(shu) 寫(xie) 著高海拔地區的時代巨變與(yu) 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
人與(yu) 自然、人與(yu) 動物、生態與(yu) 發展的主題貫穿始終,《雪山大地》全景式地展現了藏族牧民傳(chuan) 統社會(hui) 形態和生活樣貌的變遷。賀紹俊認為(wei) ,《雪山大地》的文字裏有著濃鬱的民族生活氣息和蓬勃的民族精神,小說既有強烈的麵對草原問題的憂患意識,更有在真實反映草原人民解決(jue) 問題、建設新草原的文字裏難掩的激情和樂(le) 觀。
“詩性的語言形成獨具個(ge) 性的敘事風格,作品既真實呈現草原生活的嚴(yan) 酷,又具盎然的詩意。”賀紹俊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去年修複退化草原6萬畝
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27日消息,2022年該局落地治理工程2754萬元,完成祁連山國家公園退化草原修複6萬畝、人類活動跡地修複2900畝、濕地修複2500畝等治理任務。 [詳細] -
青藏高原草地為何返青提前、枯黃推遲?中科院團隊“破案”了!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來出現返青提前、枯黃推遲的現象頗受關注,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的? [詳細] -
西寧:把多巴新城打造成青藏高原上的“雙港”
2月20日,記者從多巴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獲悉,為紮實推進多巴新城建設事業持續性、跨越式發展,西寧市多巴新城依托資源稟賦,不斷築牢產業基礎,持續引入、培育優勢產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