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水鳥總量年均保持在41萬餘隻
近日,青海省公布了《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監測報告(2022年度)》(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間,青海省對青海湖水鳥、植被、普氏原羚、黑頸鶴、猛禽、濕地類型與(yu) 變化、水生態環境等進行了係統監測。監測記錄到水鳥6目12科59種,水鳥統計總量年均保持在41萬(wan) 餘(yu) 隻。
《報告》顯示,此次監測記錄到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種(黑頸鶴)、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8種(角、黑頸、白琵鷺、灰鶴、大天鵝、白額雁、白腰杓鷸、翻石鷸);水鳥生態類群構成為(wei) 遊禽31種、占比53%,涉禽28種、占比47%;水鳥居留型構成為(wei) 夏候鳥50種、旅鳥8種、冬候鳥1種;達到或超過世界種群分布1%的水鳥有14種。水鳥全年統計總量60.6萬(wan) 餘(yu) 隻,較2021年增加3.6萬(wan) 餘(yu) 隻;2016年至2022年7年間,青海湖水鳥數量年平均增加5萬(wan) 餘(yu) 隻,水鳥統計總量年均保持在41萬(wan) 餘(yu) 隻。
此次監測共記錄到黑頸鶴88隻,較2021年略有下降;黑頸鶴分布點20個(ge) ,較2021年增加2個(ge) ;在20個(ge) 分布點中監測到營巢地14處,較2021年增加3處。而普氏原羚監測結果顯示,在6個(ge) 分布區域15個(ge) 監測樣區510.24平方公裏範圍內(nei) ,監測到普氏原羚種群數量突破3000隻。
據了解,從(cong) 2007年開始,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形成了“四固定、三統一”(固定監測頻率、監測人員、監測對象、監測樣點樣線樣地,統一監測統計方法、監測數據匯交、監測報告匯編)的監測規範,為(wei) 及時掌握保護區內(nei)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動態及分布等信息和科學有效製定保護措施提供了數據支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高原鐵路職工成功救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普氏原羚
13日,記者從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藏集團公司”)獲悉,日前,該公司的3名職工成功救助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普氏原羚。 [詳細] -
“建設生態文明高地——巾幗在行動”公益宣傳活動舉行
3月8日,由省婦聯、省生態環境廳主辦,省直機關工委、省文明辦、省林草局、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協辦的“建設生態文明高地——巾幗在行動”公益宣傳活動在西寧市新寧廣場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