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閑田”變“園區” 青海“東大門”人勤果香產業興

發布時間:2023-05-09 16:1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立夏時節,記者來到素有“極地門戶”之稱的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鎮的民和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內(nei) ,數十棟溫棚內(nei) 肥碩鮮嫩的平菇掛滿菌袋,香甜可口的草莓令人垂涎。溫棚外餐飲區新搭建的休閑木屋新穎別致,垂釣區魚塘內(nei) ,十多隻水鳥覓食戲水……

  眼前的一切都是民和縣依托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扶持政策,於(yu) 2022年打造的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

  此前這片土地上的溫棚老舊失修,棚膜、保溫被等溫棚設施嚴(yan) 重破損,三分之二的大棚被閑置。巴州鎮地處淺山地區,一條溝岔穀地和兩(liang) 大幹旱山區,便是巴州鎮的全部。

  “2021年9月縣領導通過實地調研察看溫棚、魚塘等閑置資源後,要求我們(men) 充分用好現有溫棚、魚塘資源,全力打造集溫棚種植、冷水養(yang) 殖、休閑垂釣、餐飲遊樂(le) 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示範點。”巴州鎮鎮長謝成義(yi) 說,鎮黨(dang) 委政府積極爭(zheng) 取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扶持資金800萬(wan) 元,對69棟老舊溫棚、3處魚塘及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等進行改造提升。

  為(wei) 了加快產(chan) 業(ye) 園改造進度,確保產(chan) 業(ye) 園今早發揮效益,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科、林草、交通、自然資源等相關(guan) 職能部門全力支持,一年時間全麵完成溫棚、魚塘、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產(chan) 業(ye) 園麵貌煥然一新,曾經破爛不堪的產(chan) 業(ye) 園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走進奶油草莓大棚,一壟壟翠綠的植株間,鮮紅飽滿的草莓探頭露腦,長勢喜人。種植戶許鵬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

  “這是今年種的白草莓,很好吃,市場價(jia) 格也比紅草莓高20元左右。”許鵬說,今年他在這裏租賃了12棟溫室種植草莓,從(cong) 去年10月底就開始上市,主要供應民和市場,平均每天以28至30元每斤的批發價(jia) 采摘配送50至100公斤的鮮草莓。

  食用菌大棚內(nei) 平菇種植戶梁鬆林看著掛在菌袋上肥碩鮮嫩的菌菇:“冬日氣溫較低,蘑菇顏色都比較深,這些蘑菇將在今天下午采摘後送到市場出售。”

  梁鬆林祖籍四川,從(cong) 1992年就來民和縣發展平菇種植業(ye) ,已有30年的種菇經曆。目前在位於(yu) 巴州鎮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租賃8棟日光節能溫室種植平菇。據梁鬆林介紹,按正常年份計算,一個(ge) 菇棚有3萬(wan) 元左右的純收入。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的建成,盤活了閑置資源,催生了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活力,也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提供務工崗位。據巴州鎮鎮長謝成義(yi) 介紹,示範園全麵投運營後,預計實現年收入60餘(yu) 萬(wan) 元,同時在生產(chan) 、管理、經營等各環節可提供120人的季節性務工就業(ye) 崗位和日常後勤保安、保潔、水電維修等10人的長期性務工崗位,季節性和長期性崗位優(you) 先安排本村脫貧戶、監測戶及低收入群體(ti) ,輻射帶動周邊村民務工就業(ye) 增收。

  “今後,示範園將持續挖掘農(nong) 業(ye) 生態、旅遊休閑及文化價(jia) 值,融合‘行、遊、住、食、學、娛’六大要素,加快示範園亮化、綠化、美化建設,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形態,優(you) 化種植結構,建成集觀賞、采摘、休閑、娛樂(le) 為(wei) 一體(ti) 的田園綜合體(ti) ,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帶動當地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售,實現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增效、企業(ye) 鏈條增值、群眾(zhong) 環節增收、村集體(ti) 經濟全麵壯大。”謝成義(yi) 說。(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