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畫像中國|去雲南迪慶,赴一場青年人的約會
“‘Z世代’畫像中國”網絡互動活動近日在雲(yun) 南迪慶展開。來自中國、俄羅斯、孟加拉國、玻利維亞(ya) 、馬拉維等11個(ge) 國家的“Z世代”青年代表,在近一周的時間內(nei) 探訪了普達措國家公園、巴拉格宗、梅裏雪山等雄奇險秀的自然景觀,體(ti) 驗了雲(yun) 南當地絢麗(li) 多彩的傳(chuan) 統文化,從(cong) 青年人的視角感知中國的美食美景和美好生活。
一草一木蘊藏著他們(men) 的幸福密碼
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南緣、橫斷山脈金沙江東(dong) 岸高山峽穀區的普達措國家公園,位於(yu) 滇西北“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chan) 中心地帶,這裏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孕育出豐(feng) 富的動植物資源。
徒步於(yu) 普達措國家公園中,湖泊濕地、森林草甸、綿延山脈等自然風光,吸引這群“Z世代”青年代表們(men) 流連忘返。“我看到有工作人員在修繕圍欄、服務遊客。如此美麗(li) 的景區離不開他們(men) 的努力。”來自佛得角共和國的美茜說道。
來自孟加拉國的傑勳是資深的攝影愛好者,他總是舉(ju) 起相機“哢嚓哢嚓”地拍個(ge) 不停。他說,“這裏樹木蔥鬱,一草一木間充滿生機,生態環境特別好,讓人心曠神怡。”
洛茸村是普達措國家公園內(nei) 的一個(ge) 村落,全村共有36戶人家,150多口人。近年來,公園通過景區反哺社區的方式帶動洛茸村村民脫貧致富。同樣,為(wei) 了守好眼前的綠水青山,洛茸村村民也把“保護生態環境”寫(xie) 進了村規民約。在54歲的藏族民眾(zhong) 邊馬家中,“Z世代”青年代表們(men) 聆聽了洛茸村村民如何從(cong) 伐木、捕獵等“靠山吃山”的生活方式轉變為(wei) 依靠旅遊反哺致富增收的故事。
來自馬拉維的伊諾在普達措國家公園內(nei) 看到一句標語:幸福生活不隻在於(yu) 豐(feng) 衣足食,也在於(yu) 碧水藍天。他說,“從(cong) 邊馬先生的家裏,可以看到當地人生態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他們(men) 心中,綠水青山帶來了幸福生活。”
這條“天路”讓他們(men) 脫貧致富
聖潔的雪山在遠處高高聳立,湛藍的湖水如明鏡般灑落在群山之中。千年菩提樹、絕美大峽穀、自在的牛群、美麗(li) 的古藏族村……一幅萬(wan) 物和諧生長的人間秘境畫卷,在“Z世代”青年代表們(men) 麵前徐徐展開。這裏是巴拉格宗,藏語意為(wei) “神仙居住的地方”。
“Z世代”青年代表們(men) 坐上大巴車,在巴拉格宗的山路中顛簸前行。從(cong) 車窗向外看去,九曲十八彎的“天路”蜿蜒而上,將人帶往秘境之中。講解員告訴大家,這條“天路”是一位名叫斯那定珠的藏民修建的。
斯那定珠是土生土長的巴拉人,13歲那年,他懷揣“為(wei) 家鄉(xiang) 修一條路,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好日子”的夢想孤身一人外出闖蕩。在外拚搏20多年後,他帶著全部積蓄返鄉(xiang) 修路。10年裏,他借遍親(qin) 友、變賣家產(chan) ,親(qin) 自參與(yu) 測量、設計、施工,終於(yu) 建成了一條寬6.5米、長58.9公裏的柏油公路。有了這條公路,水、電、網絡也隨之連通,巴拉村終於(yu) 跟上時代步伐,依托旅遊業(ye) 脫貧致富。
“Z世代”青年代表們(men) 被巴拉格宗的美景所折服,更被斯那定珠感人的築路故事所打動。在遊覽完巴拉格宗之後,他們(men) 有幸見到了這位了不起的藏民。
“人活一世,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心,要相信自己。”斯那定珠與(yu) 各國青年分享時說,“除了修路,讓通道連通起來,還要打開思路,打造一個(ge) 在國際上有知名度的旅遊勝地。”
交流結束時,坐在一旁的俄羅斯姑娘伊麗(li) 娜悄悄抽了張紙巾擦拭臉上的淚水。她說,斯那定珠先生的故事讓她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她的奶奶也住在一個(ge) 落後的村莊,如果生病的話,很難去醫院。“斯那定珠先生把一切都獻給了家鄉(xiang) 。他修的這條路不僅(jin) 造福了整個(ge) 村莊,也讓我們(men) 外國人有機會(hui) 來到這裏,體(ti) 驗巴拉格宗的美麗(li) 。”
曲終人不散 他們(men) 的旅程未完待續
日出時分,一束金光灑落梅裏雪山之巔,雪山的一個(ge) 小角被染成金色,時隱時現的雲(yun) 海更為(wei) 雪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Z世代”的青年代表們(men) 不斷找尋最佳觀景位置,想用電子設備記錄下這一壯觀時刻。
伴隨著這場日出的來臨(lin) ,這趟雲(yun) 南之行也接近尾聲。這群“Z世代”的青年們(men) 麵對雪山駐足觀望,遲遲不願離去。
來自玻利維亞(ya) 的克裏斯說雲(yun) 南太美了,他還不想離開。“我每天都在發朋友圈,朋友們(men) 問我有沒有吃到正宗的雲(yun) 南過橋米線。他們(men) 和我約好今年8月份,一起再來一趟。”
聽了克裏斯的話,來自馬裏的陳旭也忍不住說,“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比如虎跳峽附近村莊的餐館老板、巴拉格宗的斯那定珠先生,他們(men) 的故事都很勵誌,對我們(men) 年輕人來說,非常值得學習(xi) 。”陳旭表示,未來他有一些小計劃,但不管去到哪裏,從(cong) 事什麽(me) 工作,都要和中國保持聯係。
“中國人說要放飛夢想,放飛中國夢。這次旅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隻要能夢到,就能做到。所以我希望在中國完成學業(ye) 之後,能回到我的家鄉(xiang) ,去實現我們(men) 國家的夢想。”伊諾感歎道。
作為(wei) 來自中國的“Z世代”青年代表,常新宇也坦誠地分享了自己這一周來的感受。“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與(yu) 交流,能夠升華成一些更好的東(dong) 西。這不僅(jin) 是一趟美食美景之旅,也是不同國家青年人感知雲(yun) 南當地民族文化、了解中國百姓民生之旅。”
臨(lin) 走前,伊麗(li) 娜還分享了一個(ge) 好消息,那就是她獲得了在北京交通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她說,“雲(yun) 南是我的福地。”
這趟雲(yun) 南之行結束了,但這群“Z世代”青年們(men) 與(yu) 中國的故事還在繼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昌都市農業農村局開展樣品采集及種豬性能測定
為貫徹落實好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近日,昌都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協調與雲南農業大學專家及本地市畜牧科、藏豬研究所相關人員,赴昌都市卡若區多伏卡養殖場和卡若區生豬屠宰場。[詳細] -
雲南在湖濱帶生態修複、河塘庫濕地集成等領域獲重要突破
雲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9日在昆明召開。當日,陳異暉還介紹了雲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在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生態環境規劃領域、生態環境智慧治理等領域的創新成果。[詳細] -
雲南龍陵拍攝到北豚尾猴活動珍貴畫麵
記者4日從雲南省保山市龍陵小黑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下稱龍陵小黑山保護區)管護局獲悉,當地技術人員首次通過紅外線相機拍攝到世界易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北豚尾猴活動的珍貴影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