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在湖濱帶生態修複、河塘庫濕地集成等領域獲重要突破
雲(yun) 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新聞發布會(hui) 9日在昆明召開。記者從(cong) 會(hui) 上獲悉,該研究院積累了雲(yun) 南九大高原湖泊流域近30年數十萬(wan) 個(ge) 水環境特征數據,集成了流域汙染負荷調查和高精度水環境模擬技術,在湖濱帶生態修複、河塘庫濕地集成、汛期汙染綜合防控等方麵取得重要突破。
雲(yun) 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是雲(yun) 南省生態環境廳直屬公益一類事業(ye) 單位,創建於(yu) 1976年,目前全院科研隊伍已達280餘(yu) 人。“十二五”至今,該院共完成2000餘(yu) 個(ge) 各類環境科技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11項,國家專(zhuan) 利授權100餘(yu) 項,發表論文600餘(yu) 篇,出版專(zhuan) 著30餘(yu) 部,覆蓋眾(zhong) 多環境領域。
雲(yun) 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陳異暉在發布會(hui) 上介紹,在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領域,該院獲得國家級、省級科技進步獎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yu) 篇,獲得授權專(zhuan) 利18項,在滇池、撫仙湖、陽宗海、異龍湖等湖濱帶形成了上萬(wan) 畝(mu) 規模化生態修複應用。連續支撐三個(ge) 五年規劃九湖汙染治理頂層設計,形成了百餘(yu) 項“湖泊革命”攻堅的決(jue) 策支撐成果。
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領域,該院開發了適用於(yu) 高原湖泊流域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核算的技術體(ti) 係並在九湖流域試點,支撐了赤水河流域雲(yun) 貴川跨省橫向生態補償(chang) ,為(wei) 全國全省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探索實踐提供了樣板案例,形成的係列專(zhuan) 報、建議獲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領導肯定性批示5篇,成果榮獲“雲(yun) 南省社會(hui) 科學獎一等獎”。
在“雙碳”研究領域,該院作為(wei) 全省最早開展低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承擔了亞(ya) 洲開發銀行在國內(nei) 第一個(ge) 省級低碳項目,實施了8個(ge) 中國清潔發展機製基金(CDM)贈款項目和數十項省級低碳和氣候變化重要項目,配合起草了雲(yun) 南省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文件。
在大氣汙染防治領域,該院搭建了光化學網格模型預測平台,成功運用於(yu) 楚雄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等6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總體(ti)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jia) 大氣預測。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走航和組份監測等技術手段,支撐西雙版納州大氣汙染防治攻堅,環境空氣優(you) 良率提升了4.5個(ge) 百分點,PM2.5濃度下降30%。
當日,陳異暉還介紹了雲(yun) 南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在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土壤汙染防治、生態環境規劃領域、生態環境智慧治理等領域的創新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臨夏官方“亮”考古厚實家底 “六問”邀專家學者探究
在甘肅中部,有一個叫臨夏的地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算十分知名。但在考古界、學術界專家學者眼中,這是史前文化最集中、考古發掘最多的地區之一,還曾是國際研究熱點地區,成就了一批知名研究者。 [詳細] -
“閑田”變“園區” 青海“東大門”人勤果香產業興
立夏時節,記者來到素有“極地門戶”之稱的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鎮的民和縣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內,數十棟溫棚內肥碩鮮嫩的平菇掛滿菌袋。[詳細] -
西藏加查的冬蟲夏草采挖季
5月7日,西藏山南加查縣安繞鎮的村民在索囊溝采挖冬蟲夏草。4月下旬,西藏冬蟲夏草采挖季已開啟,加查縣是最早開始采挖冬蟲夏草的縣區之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