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內外兼修”築牢綠色屏障

發布時間:2023-08-04 09:21: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抓好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紮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係統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地處青藏高原,受地形地貌、自然氣候等因素影響,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嚴(yan) 重,生態環境較為(wei) 脆弱。西藏防沙治沙工作對全國防沙治沙、生態保護修複具有重大影響。

  示範區建設——

  築起牢固的生態屏障

  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河穀沙地遍布,生態環境非常脆弱,江畔連片的綠樹生長成林築起的“綠色堡壘”,讓這一帶有了牢固的天然屏障。

  這裏,是西藏防沙治沙工作的一個(ge) 縮影。

  2004年,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將山南市列為(wei) 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經過近20年的努力,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完成防沙治沙麵積4.8萬(wan) 餘(yu) 畝(mu) ,完成投資2560萬(wan) 元,其中,營造防沙固沙林5580畝(mu) ,封沙育林36042畝(mu) ,人工沙障等工程措施治理麵積4988畝(mu) ,工程措施固定流沙後播種沙生植物1390畝(mu) 。

  2021年,經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評估驗收,西藏目前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評估驗收為(wei) “優(you) 良”,並予以保留。

  綜合治理——

  防沙治沙成效逐步顯現

  放眼全區,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目前西藏土地沙化整體(ti) 好轉的趨勢繼續得到保持,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逐步顯現,尤其是“一江兩(liang) 河”、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朋曲河流域等區域沙化治理成效顯著。

  據了解,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結果顯示,西藏沙化土地麵積2096.12萬(wan) 公頃,較前期減少62.25萬(wan) 公頃,約占全區土地總麵積的17.43%,居全國第3位,具有類型全、海拔高、氣溫低、高寒幹旱、治理難度大等特點,防沙治沙任務任重道遠。

  “十三五”期間,按照《西藏自治區“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標責任書(shu) 》確定的13.6萬(wan) 公頃治理任務,全區林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水利等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開展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工作,完成各類防沙治沙工程321萬(wan) 畝(mu) 、投資11.74億(yi) 元,超額完成“十三五”沙化土地治理任務。

  “十四五”以來,西藏通過工程固沙、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防治措施,落實投資9.7億(yi) 元,完成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麵積248萬(wan) 畝(mu) 。同時,對暫不具備治理條件的、以及因保護生態需要不宜開發利用的連片沙化土地,新建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處、封禁保護麵積12萬(wan) 畝(mu) 。

  科技支撐——

  為(wei) 防沙治沙提供有力支撐

  2021年以來,自治區編製了《西藏自治區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時期林業(ye) 草原發展規劃》《西藏自治區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2022年工作方案》,印發了《西藏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關(guan) 於(yu) 開展拉孜縣砂生槐生態產(chan) 業(ye) 化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持續大力推進荒漠化沙化綜合治理工作。

  依托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推進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以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為(wei) 重點,發揮投資集中優(you) 勢,帶動全區沙化土地治理。同時,實施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自治區財政專(zhuan) 項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項目,通過實施營造林、草原生態保護修複、工程固沙等各類防沙治沙項目,全區重點地區土地沙化得到有效治理,沙化麵積持續減少、沙化程度持續減輕。重點工程區林草植被明顯增多,氣候土壤條件得以改善,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沙區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沙塵天氣持續減少,生態功能得以發揮,碳匯功能得到提升,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和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進一步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力推廣防沙治沙新技術新模式,促進科學防沙治沙。按照《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通知》,擴大自治區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範圍,在原有山南市紮囊縣示範區成功建設基礎上,逐步拓寬山南市雅江河穀山體(ti) 沙化防沙治沙技術試驗示範區域,總結形成“截沙源、降風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穀防沙治沙技術體(ti) 係,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緊跟、多措並舉(ju) 集成、實現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廣示範草方格、樹枝、礫石等機械固沙措施,成功引進試驗了一批適生沙生植物,擴繁了一批鄉(xiang) 土治沙樹種,為(wei) 加快防沙治沙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加大防沙治沙宣傳(chuan) 力度,營造良好社會(hui) 氛圍。結合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圍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及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關(guan) 於(yu) 林草生態保護修複重大決(jue) 策部署、樹立防沙治沙先進典型、推廣全區防沙治沙工作成效等開展廣泛宣傳(chuan) 。在“6·17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幹旱日”期間,向全區入網用戶發送公益宣傳(chuan) 短信,引導全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荒漠化防治,不斷提高廣大群眾(zhong) 對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