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覺悟生態教育站
8月3日中午,我們(men) 從(cong) 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縣城出發,前往巴幹鄉(xiang) 團結村,采訪拉覺悟生態教育站。
出發前,曲麻萊縣縣委宣傳(chuan) 部幹事索南再三叮囑:“到了拉覺悟生態教育站,一定要去龍鳳洞看看,那裏說不定會(hui) 碰見雪豹。”
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我們(men) 前往100公裏的拉覺悟生態教育站。藏語意為(wei) “紅色的河和寬闊的灘”,因境內(nei) 曲麻河、萊央大灘而得名。曲麻萊地處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國家公園核心區域,境內(nei) 冰川眾(zhong) 多,河流縱橫,黃河源卡日曲、約古宗列曲,長江北源主要源流楚瑪爾河、疏瑪河、色吾河、代曲河,均發源於(yu) 曲麻萊縣。因此,曲麻萊縣素有“江河源頭第一縣”的美譽。
我們(men) 趕到拉覺悟生態教育站時,麻多鄉(xiang) 基層黨(dang) 員正在接受一堂生動的生態教育課。教育課的內(nei) 容是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監測河流、雪山、冰川、草原、野生動物……授課教師是拉覺悟生態教育站辦公室主任旦增拉巴。
授課教室的牆麵上貼著當地野生動植物照片,遠遠望去,所有照片組成了一幅雪豹的框架圖,旦增拉巴說:“有雪豹生活的區域,生物多樣性豐(feng) 富。”
藏語裏,“拉”是神仙的意思,“覺悟”指的是涉藏地區四大神山之一的尕朵覺悟。拉覺悟生態教育站位於(yu) 山腳下的巴幹鄉(xiang) 團結村代曲河畔,這裏生態係統類型豐(feng) 富,涵蓋高山、草原、森林、灌叢(cong) 、湖泊、河流等,是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最為(wei) 集中的地區之一,擁有高等植物592種,野生動物獸(shou) 類90餘(yu) 種,鳥類150餘(yu) 種。
拉覺悟生態教育站是由阿拉善SEE基金會(hui) 、阿拉善SEE三江源項目中心與(yu) 長江源園區國家公園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共同合作籌建,旨在使更多的牧民樹立保護生態理念,更好地投入到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的隊伍中來。
此外,當地牧民也參與(yu) 其中,曲麻河鄉(xiang) 措池村、勒池村、昂拉村,麻多鄉(xiang) 郭洋村,巴幹鄉(xiang) 代曲村、團結村三鄉(xiang) 六村1338戶3810人入股,投資426.8萬(wan) 元,建立了教育站的教學區、體(ti) 驗區的硬件和軟件基礎。
走進拉覺悟生態教育站,院子中央豎立著一頭野犛牛標本,兩(liang) 側(ce) 相距不遠處是玉珠峰和尕朵覺悟的模型,用於(yu) 教育警示當地牧民及前來接受教育的學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每個(ge) 人有義(yi) 務與(yu) 責任。
院子的涼亭下,一隻小羊吸引了記者的目光。當記者走過去時,小羊有些驚慌,開始亂(luan) 跑亂(luan) 撞。當旦增拉巴走過去時,小羊明顯溫順了許多,躲在旦增拉巴的身後。
“今年6月份,教育站的常務副站長紮西加在對麵山坡背麵發現的,當時這隻小岩羊出生可能才兩(liang) 三個(ge) 小時,獨自睡在樹底下,周邊沒有母羊。於(yu) 是,我們(men) 就將小羊救助回來了。”旦增拉巴說,這隻岩羊出生兩(liang) 個(ge) 多月了,等過段時間,能獨自生活,就會(hui) 放歸自然。
生態教育站緊挨著代曲河,河對岸的崖石間有兩(liang) 個(ge) 洞,當地牧民稱之為(wei) 龍鳳洞。據說,每年春天第一聲雷響之後,龍洞內(nei) 掛在崖壁上的冰錐掉落;每年春天,杜鵑鳥的第一聲鳴叫後,鳳洞內(nei) 掛在崖壁上的冰錐掉落。
龍鳳洞曾多次出現雪豹的身影,尤其是夏季炎熱之時。旦增拉巴曾多次目睹,記者在他的手機中看到了影像資料,一隻雪豹從(cong) 龍鳳洞口出現,沿著崖壁緩緩向山崖上爬去,距離非常近,影像資料非常清晰。
2023年6月21日清晨,一隻雪豹在龍鳳洞喝水。
2022年7月份,龍鳳洞附近的崖壁上,雪豹捕食了2隻岩羊幼崽。
2022年5月中午,看見雪豹出現在龍鳳洞。
……
很多生態體(ti) 驗的遊客曾看見過雪豹,生態體(ti) 驗住宿的房間,推開窗就能看見龍鳳洞,中間隻隔著20米左右的代曲河。
今年25歲的旦增拉巴家住曲麻河鄉(xiang) 勒池村,2021年大學畢業(ye) 後,選擇回到曲麻萊,加入拉覺悟生態教育站。
“我大學的專(zhuan) 業(ye) 是攝影,我的家鄉(xiang) 在三江源,這裏不僅(jin) 有很多珍稀的野生動物,更有可親(qin) 可敬的牧民,我想通過自己的鏡頭,將三江源的壯美和牧民們(men) 的故事傳(chuan) 播出去。”旦增拉巴說。
勒池村是藏羚羊的重要棲息地。小時候,旦增拉巴放牧時,時常能遇見藏羚羊。久而久之,旦增拉巴對於(yu) 藏羚羊的生活習(xi) 慣了然於(yu) 胸。
“藏羚羊的活動模式很複雜,一些藏羚羊會(hui) 長期居住某一固定地點,有一些則有不斷遷徙的習(xi) 慣。雌性藏羚羊和雄性藏羚羊的活動模式也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們(men) 的雌性後代每年從(cong) 冬季交配地到夏季產(chan) 羔地遷徙行程約七八百公裏。年輕雄性藏羚羊會(hui) 離開群落,同其他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終形成一個(ge) 混合的群落。”旦增拉巴通過仔細觀察總結藏羚羊的生活習(xi) 慣。
因此,攝影技術和藏羚羊生活習(xi) 性,是旦增拉巴授課的重點。
生態教育站通過對當地護林員、生態管護員進行專(zhuan) 業(ye) 的環保知識和動植物監測知識、技能培訓,將生態保護者轉變為(wei) 生態監測者,提升護林員、生態管護員專(zhuan) 業(ye) 化水平。
生態教育站還承擔另外一個(ge) 重要職責,接待外來人員的生態體(ti) 驗,利用本土資源,吸引外地中小學生來到教育站了解和學習(xi) 三江源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體(ti) 驗當地遊牧生活,通過互相交流、開闊眼界,普及生態保護知識、培養(yang) 生態環保意識。吸引大學生來教育站,利用大眾(zhong) 傳(chuan) 播媒介,廣泛宣傳(chuan)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吸引高端旅遊者參與(yu) 優(you) 質生態體(ti) 驗活動,以教育站為(wei) 中心,深度遊覽尕朵覺悟和代曲河大峽穀等具有當地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並沉浸式體(ti) 驗遊牧文化。
生態體(ti) 驗活動的全部收益,30%用於(yu) 巴幹鄉(xiang) 團結村村民分紅,20%用作教育站運行經費,剩餘(yu) 50%作為(wei) 入股行政村的分紅。
依托拉覺悟生態教育站的載體(ti) ,當地牧民群眾(zhong) 用更科學、更有效的方法守護著家園,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在這片草原實現了有機融合統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青海又添稀有鳥類新記錄
8月22日,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近日,北京林業大學郭玉明研究團隊在玉樹藏族自治州開展調查時,觀測到1隻大型鳥類,經專家核實,確認該鳥為鉗嘴鸛,破青海省鳥類新記錄。 [詳細] -
青海省法院在祁連山國家公園掛牌成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宣傳基地”
8月21日,記者從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省法院在首個“8·15”全國生態日聯合省林業和草原局在祁連山國家公園國家長期科研基地共同揭牌成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宣傳基地”。[詳細] -
海東“天上黃河·山水化隆”2023地學旅遊周啟動
8月22日,“天上黃河·山水化隆”2023地學旅遊周在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啟動,來自全國部分重點高校的百餘名專家學者齊聚化隆,專題研討化隆地質公園建設與旅遊發展新模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