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理科生的就業春天來了?

葉雨婷 發布時間:2020-01-13 12:4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2019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指出,大學生就業(ye) 結構性矛盾突出,外部環境變化造成大學生需求升級、大學生供給調整滯後,具體(ti) 表現為(wei) 文科畢業(ye) 生就業(ye) 困難,理工科人才短缺。

  伴隨著一學期的結束,如火如荼的“秋招”也告一段落。據教育部統計,2020屆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wan) 人,同比增加40萬(wan) 人,畢業(ye) 生人數再創新高,就業(ye) 形勢依舊嚴(yan) 峻。

  然而,有些大學生發現,自己所學的專(zhuan) 業(ye) 並不像周圍同學抱怨的那樣難找工作,他們(men) 甚至可以輕而易舉(ju) 地手捧幾個(ge) 錄用通知。還有一些調查指出,大學生就業(ye) 如今呈現出一種“結構性矛盾”:社會(hui) 環境的變化、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導致理工科人才短缺。

  理工科專(zhuan) 業(ye) 交出亮眼“就業(ye) 成績單”

  回想起這一段時間的找工作經曆,東(dong) 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的大四學生牟泮龍表示,“還是挺開心的”。

  牟泮龍就讀於(yu)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zhuan) 業(ye) ,一進入大四,他就在網上給幾家心儀(yi) 的公司投了簡曆——都是國內(nei) 比較知名的公司,也參加了學校裏組織的專(zhuan) 業(ye) 對口企業(ye) 的宣講會(hui) 。不久前,他在網上投過簡曆的公司聯係到他,邀請他第二天上午進行視頻麵試,麵試過程進行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問了幾個(ge)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問題。晚上他就收到通知,被告知麵試通過了。

  “然後我們(men) 談了談薪資待遇的問題,雙方都很滿意,現在的結果應該還是符合心理預期的。”牟泮龍高興(xing) 地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發現,在理工科專(zhuan) 業(ye) ,像牟泮龍這樣輕鬆手握offer的同學不在少數。與(yu) 此同時,這一段時間高校開始陸續發布本校的2019年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報告,不少理工科學校以及綜合性大學的理工科專(zhuan) 業(ye) 的“就業(ye) 成績單”十分亮眼。

  《清華大學2019年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10月31日,清華大學2019屆畢業(ye) 生就業(ye) 率為(wei) 98.1%,從(cong) 單位所屬行業(ye) 來看,畢業(ye) 生就業(ye) 人數最多的行業(ye) 主要包括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等。畢業(ye) 生簽三方就業(ye) 的單位以企業(ye) 為(wei) 主,就業(ye) 人數占比69.9%,其中民企占33.4%。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布的《2019年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報告》顯示,繼2018屆畢業(ye) 生平均年薪破15萬(wan) 元大關(guan) 後,2019屆畢業(ye) 生平均年薪再創新高,達到18.13萬(wan) 元,畢業(ye) 生在求職過程中平均收到錄用通知3.96個(ge) 。而在北京理工大學,2019年畢業(ye) 生就業(ye) 率為(wei) 98.35%,接收畢業(ye) 生排名前30的企業(ye) (集團)中,全部為(wei) 航天、航空、兵器、電子等重要領域的單位。

  “在北理工,春節前一個(ge) 學生手裏就能拿上十幾個(ge) 錄用函的並不稀奇。”北京理工大學學生就業(ye) 指導中心主任林驥佳也觀察到了近年來理工科崗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他以用人單位對北理工的需求情況為(wei) 例,“確實存在文科與(yu) 理工科不對等的情況,理工科崗位的需求明顯大於(yu) 文科,這或許也與(yu) 學校定位有關(guan) 。”

  理工科人才的“結構性短缺”

  在大學的招聘市場裏,為(wei) 什麽(me) “找不到工作”和“招不到人才”可以並存?

  不久前,由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指出,大學生就業(ye) 結構性矛盾突出,外部環境變化造成大學生需求升級、大學生供給調整滯後,具體(ti) 表現為(wei) 文科畢業(ye) 生就業(ye) 困難、理工科人才短缺。

  在一些高校裏,可以從(cong) 進高校招聘的用人單位行業(ye) 分布看到理工科領域的“人才大戰”。浙江大學的《2019年畢業(ye) 生就業(ye) 質量報告》顯示,從(cong) 來校招聘的3290家單位所在行業(ye) 的分布情況來看,製造業(ye)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3個(ge) 行業(ye) 數量最多,占總數的50.46%。

  針對理工科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ye) 處副處長劉曉傑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和目前國家創新發展過程中廣大用人單位急需核心技術領域的人才需求基本一致。同時,一些傳(chuan) 統意義(yi) 上財經類、管理類的用人崗位,目前也出現了對工科學生的大量需求,也確實客觀地反映出市場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迫切。

  “企業(ye) 的招聘側(ce) 重不再唯專(zhuan) 業(ye) 論,他們(men) 更傾(qing) 向學生的能力是否勝任崗位,所以這也為(wei) 工科學生跨界求職提供了一個(ge) 便利條件,而文科學生的跨界求職的範圍可能性確實較小。”劉曉傑說。

  雖然如此,但無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在就業(ye) 過程中都存在自己的優(you) 勢和劣勢。

  劉曉傑表示,求職過程中,理工科學生和就業(ye) 相關(guan) 的實習(xi) 實踐經曆比較少,從(cong) 學生個(ge) 體(ti) 能力來說,口頭溝通表達、語言組織能力和求職準備上往往不如文科生充分;而文科生的求職崗位的專(zhuan) 業(ye) 可替代性較理科生更高,因此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個(ge) 人能力和實習(xi) 針對性的要求會(hui) 更高。

  林驥佳也表示,從(cong) 崗位要求來看,招聘文科學生的崗位大部分要求的是可遷移能力,而需求理工科學生的崗位要求主要以專(zhuan) 業(ye) 技能為(wei) 主。理工科學生在應聘公務員或其他公共管理崗位時,筆試、麵試表現明顯不如文科學生。

  “另外從(cong) 國考公布的崗位要求來看,不限專(zhuan) 業(ye) 的崗位不多,很多工科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無緣報考。從(cong) 時間進度上看,文科學生找工作拉的戰線要更長。”林驥佳說。

  大學生應建立“合理就業(ye) 期望”

  對於(yu) 理工科的大學生來說,在眾(zhong) 多的選擇下更需要冷靜的頭腦。

  同濟大學的研究生劉一葦(化名)從(cong) 去年9月加入“秋招”大軍(jun) ,如今已經“上岸”。回想起這幾個(ge) 月的招聘經曆,她表示,“結果是好的,但是過程很曲折”。

  在多次的筆試、麵試中,劉一葦對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有了更深的認識。“我的專(zhuan) 業(ye) 算是偏技術類的,所以和文科專(zhuan) 業(ye) 相比,我感覺找到一個(ge) 對口工作是相對簡單的。但是從(cong) 另一方麵來講,我的選擇麵比文科生更窄,我隻能在專(zhuan) 業(ye) 領域裏找工作機會(hui) 。當然,作為(wei) 一個(ge) 理科生,我們(men) 要珍惜自己擁有的‘技術門檻’”。

  劉曉傑也發現了這一屆畢業(ye) 生在找工作中一些可喜的變化。“首先是畢業(ye) 生的求職意識比往屆學生清晰度有所提升,擇業(ye) 過程中的選擇不再唯高薪論,更多的人開始思考生活和未來的規劃。其次,學生求職技能水平整體(ti) 有所提升,這也和各個(ge) 高校就業(ye) 工作普遍紮實開展密不可分。”

  針對大學生求職,不少高校教師建議,大學生應建立“合理的就業(ye) 期望”。

  林驥佳表示,所謂的大學生就業(ye) 難,固然有供需矛盾的原因,但還有個(ge) 人期望值過高的原因。很多學生由於(yu) 不合理的就業(ye) 期望導致“高不成、低不就”。“風物長宜放眼量,不要過於(yu) 糾結眼前的物質待遇,要關(guan) 注國家的需求,關(guan) 注人職匹配和長遠發展”。

  此外,劉曉傑建議,要長遠做準備才能避免燃眉之急。“我們(men) 的調查顯示,從(cong) 大一就開始清晰規劃和實習(xi) 實踐的學生在就業(ye) 滿意度和就業(ye) 質量上明顯更高,就業(ye) 難度也更低,因此有規劃才能有方向,有方向才能有動力。”

  劉曉傑表示,對於(yu) 如今備受用人單位青睞的理科生來說,要將自己的成長成才和國家的需求、主流的發展結合起來。“個(ge) 人的成長隻有站在國家的大平台上才走得更穩更快,隻有置身於(yu) 國家最急需的領域和地區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