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完善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

張力 發布時間:2020-01-19 10:56: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編者按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從(cong) 黨(dang) 的十九大確立的戰略目標和重大任務出發,對教育作出了新部署,明確了提高教育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總體(ti) 方向和任務重點。教育科學版自今日起開設“學習(xi)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論·教育篇”,約請專(zhuan) 家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全會(hui) 精神,以期提高認識、凝聚共識,助力教育係統貫徹落實全會(hui) 精神,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指出:“完善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這是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朝著“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教育體(ti) 係”方向闊步前進的重大決(jue) 策,在推進教育領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必將處於(yu) 十分重要的位置。

  國際國內(nei) 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基本定位

  世紀之交以來,世界上出現生產(chan) 生活方式和學習(xi) 方式兩(liang) 大轉變態勢,即由工業(ye) 化社會(hui) 向智能社會(hui) 轉變,由一次性學曆教育向終身學習(xi) 轉變。若一國僅(jin) 靠全麵普及普通教育(即使普及普通高等教育),卻沒有適應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的職業(ye) 技術教育和繼續教育,則很難保證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許多國家實行的技術職業(ye) 教育與(yu) 培訓(簡稱TVET),或謀生教育(基於(yu) 工作的教育)在德國、英國、澳大利亞(ya) 和韓國等部分發達國家,成為(wei) 實現經濟繁榮社會(hui) 進步的主因,在不少發展中國家被視為(wei) 實現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的關(guan) 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1年版《國際教育標準分類》認為(wei) ,普通教育是指為(wei) 發展學習(xi) 者的普通知識、技藝和能力而設計的教育,通常為(wei) 進入同級或更高級教育做準備,並為(wei) 終身學習(xi) 奠定基礎。而職業(ye) 教育包括培訓,是使學習(xi) 者獲取職業(ye) 或行業(ye) 特定的知識、技藝和能力的教育,完成包括實習(xi) 實訓的課程後,可獲得政府部門或勞務市場承認的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並不強調與(yu) 學曆學位文憑相聯。在正規教育之外,該標準分類還界定了非正規教育、非正式學習(xi) 、順帶學習(xi) 或無約束學習(xi) 。這些教育相當於(yu) 繼續教育,均可為(wei) 終身學習(xi) 助力。近年來,各國技術職業(ye) 教育與(yu) 培訓也有與(yu) 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相融通的趨向。2015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2030行動框架》提出,“包括大學以及成人學習(xi) 、教育與(yu) 培訓在內(nei) 的技術職業(ye) 教育與(yu) 培訓、高等教育,都是終身學習(xi) 中的重要因素。”

  新中國成立後,實施正規學校教育,同時定位職業(ye) 技術教育和業(ye) 餘(yu) 教育,顯著提高了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的文化水平。改革開放初期,黨(dang) 中央1985年發布《關(guan) 於(yu) 教育體(ti) 製改革的決(jue) 定》,黨(dang) 中央、國務院1993年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均對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改革發展作出一係列部署,特別在對“職業(ye) 技術教育”的政策表述上保持了高度連續性。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家先後頒布《教育法》《職業(ye)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在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製度之間,存在相互套疊的關(guan) 係。

  1995年的《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學校教育製度”“國家實行職業(ye) 教育製度和成人教育製度”。在法律概念層麵,職業(ye) 技術教育被職業(ye) 教育替代。在2015年第二次修訂中,《教育法》刪去成人教育製度,改為(wei) 繼續教育製度。盡管目前對繼續教育尚未專(zhuan) 門立法,但是《教育法》規定從(cong) 業(ye) 人員有依法接受職業(ye) 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權利和義(yi) 務,並規定保障公民接受各種形式的職業(ye) 培訓,國家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促進不同類型學習(xi) 成果的互認和銜接,推動全民終身學習(xi) 。

  1996年的《職業(ye) 教育法》規定本法適用於(yu) 各級各類職業(ye) 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ye) 培訓,對以初中後為(wei) 重點的不同階段教育分流作出規定。1998年的《高等教育法》對學曆和非學曆、全日製和非全日製教育形式的高等教育作出規定,高等學曆教育分為(wei) 專(zhuan) 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高校和其他高教機構應當承擔實施繼續教育的工作。雖然該法未直接涉及職業(ye) 教育,但蘊含了同職業(ye) 技術教育、繼續教育相互銜接的導向。

  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的深遠意義(yi)

  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是教育鏈接就業(ye) 的樞紐組合,是提高國民素質、開發人力資源的關(guan) 鍵環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不斷作出全局謀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勞動者素質對國家和民族發展至關(guan) 重要,要求職業(ye) 教育堅持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引導社會(hui) 各界、行業(ye) 企業(ye) 積極支持職業(ye) 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ye) 技能培訓,加快培養(yang) 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時強調,高等教育是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要求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調整優(you) 化高校區域布局、學科結構、專(zhuan) 業(ye) 設置,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推進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yang) 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為(wei) 此,《決(jue) 定》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重申“職業(ye) 技術教育”,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反映了將職業(ye) 教育和技術教育熔鑄一爐的頂層設計意圖,要求與(yu) 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從(cong) 而為(wei)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hui) 和諧進步提供可靠支撐。

  根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論述,相關(guan) 製度體(ti) 係創新已經掀開新的序幕。2014年的《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ye) 教育的決(jue) 定》提出,鞏固提高中等職業(ye) 教育發展水平;專(zhuan) 科高等職業(ye) 院校培養(yang) 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xi) 服務;發展應用技術本科的職業(ye) 教育;優(you) 化以職業(ye) 需求為(wei) 導向的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培養(yang) 模式;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建立有利於(yu) 勞動者接受職業(ye) 教育培訓的靈活製度。同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建設規劃》,確定普通教育、職業(ye) 教育、繼續教育的相互鏈接關(guan) 係,既有高中階段普通高中和中職,也有普通本科、專(zhuan) 科層次高職和應用型本科,研究生階段分為(wei) 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且同人力資源市場中的培訓相對接。

  在我國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架構中,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將貫穿人的一生,發揮著縱橫交叉、四通八達的支柱作用。其中,繼續教育的鏈條最長,既有獲取學曆的正規或非正規教育,更有海量的非學曆或非正式教育培訓;既需要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係統擔負法定責任,更需要行業(ye) 企業(ye) 深度參與(yu) 。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首次在黨(dang) 的文件中確定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ye) 培訓體(ti) 係方向,到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推行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再到《決(jue) 定》明確健全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的新部署,都為(wei) 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的要點

  在新時代新形勢下,黨(dang) 的十九大要求“完善職業(ye) 教育和培訓體(ti) 係,深化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nei) 涵式發展……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大力提高國民素質”。黨(dang) 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點對構建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xi) 體(ti) 係等方麵進行長遠謀劃。在此基礎上,《決(jue) 定》對完善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作出新的部署,有以下三個(ge) 方麵要點。

  第一,以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為(wei) 牽引,拓展搭建各類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的通道。統籌協調發展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迫切需要扭轉普通教育通道“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的局麵,在普通教育和職業(ye) 技術教育的不同通道上,深入改革考試招生製度,培養(yang) 大批高素質勞動者、技術技能型人才和高層次專(zhuan) 門人才。重點是完善綜合評價(jia) 多元錄取機製,推進職業(ye) 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ce) 入學。其中,隨著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應實行自主招生和注冊(ce) 入學。從(cong) 專(zhuan) 科高職院校到應用技術本科學院,在考試內(nei) 容、錄取方式和時間安排上應與(yu) 普通本科高校分開,使大多數學生從(cong) 中考高考競爭(zheng) 壓力下解放出來,選擇適合自己個(ge) 性發展的教育和學習(xi) 方式。同時試行高等學曆教育寬進嚴(yan) 出機製,鞏固專(zhuan) 業(ye) 學位與(yu) 學術學位研究生分類招考製度的改革成果。

  第二,以建立國家資曆框架為(wei) 重點,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xi) 成果的終身學習(xi) 立交橋。根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規劃要求,國務院2019年印發的《國家職業(ye) 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認為(wei) ,“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是兩(liang) 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並對完善國家職業(ye) 教育製度體(ti) 係進行細化部署。相應地,按照《決(jue) 定》新的決(jue) 策方向,必須搭建職業(ye) 技術教育與(yu) 普通教育、學曆教育與(yu) 非學曆教育、職前教育與(yu) 職後教育相互溝通銜接的機製。其重點將是,構成網格化國家資曆框架,統領基於(yu) 個(ge) 人學習(xi) 賬號和學分累計製度的國家學分銀行製度,與(yu) 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製度、泛在學習(xi) 成果認證製度相銜接,推進非學曆教育學習(xi) 成果、職業(ye) 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允許學習(xi) 者通過課堂學習(xi) 、在線學習(xi) 、自學等方式獲得學分,實行彈性學製,強化職業(ye) 技術學校和高等學校的繼續教育與(yu) 社會(hui) 培訓服務功能,推動各類學習(xi) 型組織建設,優(you) 化全民終身學習(xi) 製度環境。

  第三,以產(chan) 教融合和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為(wei) 突破口,形成各類教育和產(chan) 業(ye) 企業(ye) 密切合作的新格局。深化產(chan) 教融合,推進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是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製、積極發展新動能的有效途徑。以黨(dang) 的十八大為(wei) 起點,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hui) 直至黨(dang) 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接續作出的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越來越受到產(chan) 業(ye) 企業(ye) 界、職業(ye) 技術院校、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高度重視,已經成為(wei) 當前完善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的重要步驟。產(chan) 學研各方不僅(jin) 可以在協同育人方麵取得單方不可能實現的效能,而且可以在研發資源共建共享上發揮倍增效應,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可以期待,在中央有關(guan) 部門統籌指導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緊扣國家和省域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求,支持企業(ye) 、科研院所和職校高校共建協同創新平台和聯盟,從(cong) 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建設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對接成果中試孵化和後續產(chan) 品化、產(chan) 業(ye) 化,尋求跨領域行業(ye) 協同創新可能,從(cong) 立足本地到服務周邊,乃至輻射到全國及境外。

  總之,改革開放40餘(yu) 年來,我國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從(cong) 恢複性發展、穩定分流渠道,到步入法治軌道、不斷拓展資源,形成了定位清晰的製度體(ti) 係,在提高教育普及水平、向各行各業(ye) 輸送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和熟練勞動力後備力量上取得顯著成就,也對創新體(ti) 係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為(wei) 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注入強大活力。當前,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正處於(yu) 邁入完善統籌協調發展機製的階段,定會(hui) 煥發更加蓬勃的生機。

  (作者張力,係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