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峰下雪蓮盛開
圖為(wei) 廈門大學竹蜻蜓支教隊在當雄縣龍仁鄉(xiang) 中心小學舉(ju) 辦流動圖書(shu) 館活動。通訊員 黃宇霞 高捷 何春雨 崔慶煒
西藏,雪域高原上的神奇土地,與(yu) 廈門的海島景致風格迥然。像是兩(liang) 種對比強烈的畫風,一個(ge) 是雄渾廣袤的豪放邊塞,一個(ge) 是浪花飛舞的清新都市;一邊是最美校園裏求知若渴的琅琅書(shu) 聲、青春芳華,一邊是青藏高原震撼心靈的天高地廣、雪山冰湖。正是這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景致,遙相呼應著彼此的熾烈濃情。
從(cong) 五老峰下到雪域高原:
南強學子高原築夢
如今90多歲高齡的葉雪音,被稱為(wei) “廈大援藏第一人”。葉雪音是廈大1950級生物學係校友,入校第一年,她就在父親(qin) 、廈大首屆畢業(ye) 生葉國慶的影響下,滿腔熱血、義(yi) 無反顧地步行隨軍(jun) 進藏。在經曆了8年異常艱苦的援藏工作後,葉雪音轉入西藏公學(西藏民族大學前身)從(cong) 事漢語文教學,直到退休。幾十年來她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不負廈大人甘於(yu) 奉獻、勇於(yu) 擔當的光榮使命,為(wei) 西藏培養(yang) 了一批批優(you) 秀人才,也為(wei) 廈大學子在雪域高原的家國情懷書(shu) 寫(xie) 了精彩篇章。
築夢正當時,報國趁年少。2013年7月,廈大法學院2012級本科生範天成主動報名選擇到條件最為(wei) 艱苦的西藏阿裏地區參軍(jun) 。他不懼環境惡劣,為(wei) 了更好地鍛煉自己,他先後當過警勤兵、炊事員、文書(shu) 、戰勤助理、翻譯等工作,他還帶領藏族戰友讀書(shu) ,教他們(men) 學漢語,由於(yu) 表現突出被組織批準火線入黨(dang) ,榮獲1次嘉獎、1次“優(you) 秀士兵”稱號……《人民日報》“出彩90後”專(zhuan) 欄報道了範天成的事跡,他成為(wei) 阿裏哨卡上一顆閃亮的“廈大之星”。還有很多廈大學子奮戰在西藏的各行各業(ye) ,為(wei) 西藏的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積極貢獻。
“自強,自強,學海何洋洋……”2013年7月20日,激昂的廈大校歌在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拉薩上空唱響,廈大西藏校友會(hui) 正式成立。西藏校友會(hui) 的成立,為(wei) 西藏校友與(yu) 廈大之間搭建了一個(ge) 溝通、聯絡的橋梁,一代代廈大人,將繼續在西藏這片神聖的土地上續寫(xie) 廈大人的使命和擔當。
從(cong) 珠峰腳下到芙蓉湖畔:
雪域英才鷺島尋夢
2001年,第一批9名西藏學生來到美麗(li) 的廈門大學,開啟了廈園求學之旅。第一批來自西藏的學生都在外文學院英語係就讀,在校四年得到了學校和學院的高度重視和關(guan) 心。學校為(wei) 他們(men) 減免了學費,在助學金上也給予了政策傾(qing) 斜,廈大出版社還專(zhuan) 門為(wei) 西藏學生設立了“出版獎學金”。四年間,9名同學絲(si) 毫沒有辜負老師和同學們(men) 的關(guan) 愛,盡管很遲才開始學習(xi) 英語,他們(men) 硬是以超出常人的勤奮和努力,克服氣候生活不適應、學業(ye) 壓力大等困難,一個(ge) 不落、整整齊齊地通過了英語專(zhuan) 業(ye) 四級、專(zhuan) 業(ye) 八級國家考試,順利畢業(ye) 。益西旦增、白瑪措姆、次旦卓嘎、德吉群珍、曲尼卓嘎……老師們(men) 至今對這群刻苦的學生仍記憶猶新。學習(xi) 之餘(yu) ,這群能歌善舞的藏族娃用雪域高原的天籟之音和熱烈奔放的鍋莊,為(wei) 校園文化增添了一抹亮麗(li) 的風景。
益西旦增說,在廈大最強烈的感受就是廈大人“感恩、責任、奉獻”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勵,即便是畢業(ye) 後又遠赴美國、新加坡深造,他仍然決(jue) 定回到夢開始的地方,反哺雪域故鄉(xiang) 。現在已經在西藏大學教英語的益西旦增,正帶著學生做藏漢英語言及文化對比研究。
雄鷹白鷺振翅齊飛:
真情奉獻譜寫(xie) 新篇
2002年,廈大作為(wei) 教育部第一批對口支援西藏民族大學的高校,努力推動西部高等教育發展,促進西藏經濟建設和社會(hui) 發展。18年來,廈大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整合優(you) 質資源,努力推進西藏民大辦學理念、學科建設、科研能力、師資隊伍、人才培養(yang) 質量、辦學條件等方麵的提升。
廈大書(shu) 記、校長每年都到西藏民大專(zhuan) 題研討對口支援工作,這已成為(wei) 一個(ge) 傳(chuan) 統。學校先後選派29名教師幹部到西藏民大掛職。“援藏四年半,讓我變得更加堅韌、心胸更加寬廣、對生命有了更多敬畏”,廈大公共事務學院楊玲老師在多次承擔有關(guan) 西藏民生保障、邊疆穩定課題,楊玲主持的西藏自治區教育廳重大委托課題《“幸福家園建設者”——新時代西藏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研究》,打破專(zhuan) 業(ye) 壁壘,做好援藏高校與(yu) 西藏民族大學之間的協同創新。2019年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授予她“第八批優(you) 秀援藏幹部人才”稱號。
從(cong) 2003年至今,廈門大學共招收西藏民族大學定向培養(yang) 博士生20名,各類交流生200餘(yu) 名,積極幫助西藏民族大學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建立起校內(nei) 圖書(shu) 館之間數字資源共享平台,向西藏民大開通VPN數字資源服務;援建多媒體(ti) 教室、各類實驗室、教學軟件、網絡課程資源等;廈大出版社專(zhuan) 設“經管文庫”“法學文庫”,協助西藏民大教師出版專(zhuan) 著、教材近30種;捐贈圖書(shu) 2萬(wan) 餘(yu) 冊(ce) ……
“立功何須在桑梓,雪域更待灑青春。”為(wei) 貫徹落實國家 “健康中國”戰略和精準扶貧方針,2014年至2019年,廈大醫學院先後組織76名師生組建“天路行”實踐隊,6次進藏,前往西藏昌都左貢、拉薩、日喀則等3地64個(ge) 自然村開展醫療幫扶、基層義(yi) 診、衛生宣教等醫療扶貧活動,累計服務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2萬(wan) 餘(yu) 人次,用實際行動詮釋責任擔當,用真情奉獻譜寫(xie) 藏漢深情。
2008年8月起,廈門大學竹蜻蜓支教隊的同學們(men) 每年暑假,乘坐60多個(ge) 小時的汽車,跨越近20℃溫差,為(wei) 西藏當雄縣的孩子們(men) 點亮夢想。11年來,累計有315名廈大學生參與(yu) 赴藏支教活動,足跡遍布當雄縣的龍仁鄉(xiang) 、公塘鄉(xiang) 、寧中鄉(xiang) 三鄉(xiang) ,包括當雄中學、公塘鄉(xiang) 完全小學、龍仁鄉(xiang) 中心小學以及寧中鄉(xiang) 第一中心小學,共4所學校,教授學生超過8000人。支教隊員還通過義(yi) 賣、募捐籌集包括教具、學習(xi) 用品、運動器材、圖書(shu) 等,價(jia) 值十萬(wan) 餘(yu) 元。藏族女孩嘎瑪,來自當雄縣的一個(ge) 牧民家庭,2015年考上廈門大學。她說:“我的老師是2011屆竹蜻蜓隊員們(men) 。他們(men) 可能不會(hui) 想到,那個(ge) 專(zhuan) 注聽課的普通小女孩,告別了過去父輩們(men) 放牧的生活,來到了竹蜻蜓起飛的地方。”
回首過往,廈門大學與(yu) 西藏的校地情緣源遠流長、曆久彌新。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廈門大學必將繼續高舉(ju) 愛國、革命、自強、科學的精神旗幟,與(yu) 西藏這片祖國最神奇壯美的雪域高原在校地合作的道路上攜手共進,再續知無疆、愛無央的新輝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延安民族學院中的藏族學員
中央民族大學的血液中流淌著紅色基因、肩負著光榮使命,成長的每個關鍵階段都得到了黨和國家的特別重視與特殊關懷。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延安民族學院。[詳細] -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防控疫情 西藏高校醫學人在行動
在藏曆新年來臨之際,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給在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詳細] -
2019年西藏拉薩市“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巡禮
2019年,西藏拉薩市構建起“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宣講大格局,家庭院落、田間地頭、牧場帳篷、寺廟僧舍、企業車間、蟲草采集點、工程施工現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