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讓父母的陪伴滋養孩子心靈

毛娜 發布時間:2020-06-01 10:21:00來源: 西藏日報

  今年7歲的柯恩雅是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guan) 鎮一年級的學生。4月3日複工後,父母在集貿市場賣鹵菜,她就一直在鹵菜店的案板下上網課,已堅持一個(ge) 多月。近日,一組她在案板下學習(xi) 的照片引發關(guan) 注,女孩的媽媽說,沒有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xi) 環境“感覺對不住她”。一向挑剔的網民們(men) 卻變得一致的溫暖:“不要覺得愧疚,物質生活並不是全部,小姑娘燦爛的笑容,說明你們(men) 是最好的父母。”的確,女孩笑得非常燦爛,臉上滿是跟父母在一起的幸福。

  從(cong) 全社會(hui) 的熱心關(guan) 注中,我看到了人們(men) 對父母陪伴孩子的肯定和認同。在父母的懷抱中撒嬌,在父母的注視中奔跑……這些溫馨的陪伴,會(hui) 滋養(yang) 孩子的心靈,成為(wei) 他們(men) 生命的底氣。

  調查顯示,從(cong) 小有父母疼愛和陪伴成長的孩子,社會(hui) 情感和認知能力能得到良好發展,長大後在行為(wei) 方麵出現問題的幾率也減少2.5倍。

  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有的父母覺得,孩子跟著自己在條件艱苦地區或者在社會(hui) 上闖蕩會(hui) 吃苦受罪,而自己的忙碌會(hui) 讓孩子得不到應有的照料,尤其對很多在西藏工作的漢族幹部職工而言,對孩子陪伴的缺失,是無奈,更是心裏不能提及的痛。於(yu) 是,我們(men) 把孩子托付給老人親(qin) 戚,認為(wei) 有好的生活條件就是對孩子的愛。實則不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ti) 會(hui) 父母的真實生活,看到父母努力奮鬥的身影,與(yu) 父母一起麵對生活的陰晴圓缺、人情冷暖,這些都對孩子有著深刻的影響,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筆重要而寶貴的財富,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的陪伴,呼喚更高質量。根據《2019中國家庭親(qin) 子陪伴白皮書(shu) 》顯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為(wei) 3.2小時,並且這3.2小時更多隻是“陪著”,並不是高質量陪伴。孩子需要的陪伴,是心理疏導與(yu) 情感慰藉。有些父母總是說“忙,沒有時間”,其實都隻是借口,有的父母回到家就是打打遊戲、看看電視、刷刷微信微博;有的父母雖然陪在身邊,卻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這都是為(wei) 人父母職責的空缺,會(hui) 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心理傷(shang) 害。要想讓孩子走得更好一些,父母必須克製自己的行為(wei) ,在為(wei) 人父母方麵多思多學,多用心陪伴孩子。隻有明白孩子的需求,陪伴才會(hui) 更具溫暖的力量,才更能滋養(yang) 孩子的心靈,生成最美好的時光和記憶,指引孩子朝著積極陽光的方向成長。

  陪伴,是父母與(yu) 孩子共同的成長與(yu) 慰藉。稚嫩生命的到來,完整並豐(feng) 富了我們(men) 的人生,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也一步步擁有感情的依偎、得到生命的成長。父母陪伴孩子,孩子又何嚐不是在陪伴我們(men) 。與(yu) 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不能追回。無論生活多難,請一定把孩子帶在身邊,陪他們(men) 聊聊天,傾(qing) 聽他們(men) 的感受。這不僅(jin) 是給孩子最真摯的愛,也是給自己不留遺憾。

  楊絳先生在《我們(men) 仨》中說:“我們(men) 這個(ge) 家,很樸素;我們(men) 三個(ge) 人,很單純。我們(men) 與(yu) 世無求,與(yu) 人無爭(zheng) ,隻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我們(men) 一同承擔,困難就不複困難;我們(men) 相伴相助,不論什麽(me) 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men) 稍有一點快樂(le) ,也會(hui) 變得非常快樂(le) 。”

  所謂“陪伴”,不過如是。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傳承良好家風 留給孩子“最美駐守”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焦裕祿、孔繁森,一輩子用好家風嚴肅生活紀律,一輩子用好家風教育子女,才在時代的洪流中刻下不朽豐碑。[詳細]
  • 難忘的一課

    北京、上海等地的很多小學生,曆經4個多月居家時光,即將重返校園。我們要向自然和社會的這一堂大課深深鞠躬,然後背上書包,向著未來更多的未知與挑戰,攜手並肩,一往無前。[詳細]
  • 讓孩子們上好“特別一課”

    這個戴著口罩迎來的“六一”國際兒童節,注定與以往有些不同。疫情防控阻擊戰是“教材”,也是“課堂”,上好了這一“課”,特殊時期的別樣經曆,會化作孩子們茁壯成長的寶貴養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