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義務教育“控輟”要堅持勸堵結合
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決(jue) 戰決(jue) 勝教育脫貧攻堅 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有關(guan) 情況舉(ju) 行發布會(hui)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介紹,教育部把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一手抓“控輟”,一手抓“保學”。在“控輟”上,堅持勸堵結合,聚焦解決(jue) 突出問題,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
鄭富芝介紹了教育部在義(yi) 務教育“控輟”的五方麵情況:一是明確目標。落實中央要求,除身體(ti) 原因不具備學習(xi) 條件外,貧困家庭義(yi) 務教育階段適齡兒(er) 童少年不失學輟學,保障有學上、上得起學;對不能到校的殘疾學生,采取送教上門的方式,幫助其接受義(yi) 務教育。
二是摸清底數。要摸清輟學學生有多少、從(cong) 哪所學校輟學、去向是哪裏;也要摸清各類條件需求,辦教育、辦學校還需要有哪些必要的、基本的教學和生活條件,還需要多少學位、教師、教學設備,哪些家庭需要資助等。
三是嚴(yan) 格標準。中央提出,脫貧攻堅的標準不能降低,也不能拔高。要滿足國家關(guan) 於(yu) 義(yi) 務教育辦學條件的標準,要滿足最基本的教育教學和生活條件,要達到義(yi) 務教育辦學條件“20條”底線要求。
四是完善措施。城鄉(xiang) 要三個(ge) 標準實現一致:生師比、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標準、基本教學儀(yi) 器設備的配備標準。所有的政策、資金、項目要向困難地區、向農(nong) 村地區傾(qing) 斜。
五是壓實責任。一是要壓實教育部的責任,把教育部指導、推動、監督、督促的責任壓實。教育部黨(dang) 組成員平均每個(ge) 人負責七到八個(ge) 縣,做到52個(ge) 未摘帽縣全覆蓋,分工負責、掛牌督戰重點地區。二是要壓實地方政府的主體(ti) 責任,通過簽訂備忘錄,召開調度會(hui) ,開展督導檢查等措施,壓實各方責任,做到全麵動員、上下聯動、部門協同、聯控聯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藏東明珠:西藏現代教育的開端與70年巨變
昌都市不僅是鮮豔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西藏飄揚之地,西藏的現代教育也在此開啟。 [詳細] -
教育部:義務教育輟學學生今年降至2419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決戰決勝教育脫貧攻堅 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有關情況。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介紹,在各個方麵的努力和支持之下,義務教育有保障的目標基本上實現了。[詳細] -
學校體育必須做到“教會、勤練、常賽”
體教融合不光隻是把體育和教育兩個部門的資源進行簡單的相加,主要是一種理念變革,這種理念是要達到以文化人、以體育人的目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