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醫學與工科跨界合作 培養“新醫科”人才

發布時間:2020-10-16 16:38:00來源: 科技日報

  在天津醫院康複科的治療室裏,63歲的腦出血患者徐寶釧正在借助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發的人工神經康複機器人係統,依靠運動想象進行手腕功能康複訓練。這個(ge) “純意念控製”的人工神經康複機器人係統叫“神工”,核心技術就是腦機接口。

  天津大學近年來在醫工結合方麵走在全國前列,瞄準醫療健康前沿問題,在“新醫科”高地持續發力。9月26日,天津大學依托泰達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中新國際醫院,共建天津大學濱海直屬醫院體(ti) 係,打造醫教協同、醫工融合的高水平三級甲等醫院集成示範區,加快科技創新,促進AI、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與(yu) 醫療健康行業(ye) 深度融合。

  在醫學門類授予工學學位

  醫工融合,即醫學、工程的交叉融合,其創新發展離不開學科交叉以及複合型人才的培養(yang) 。

  早在1978年,天津大學就開始了對醫工融合的探索。“天津大學在國內(nei) 首批創建生物醫學工程專(zhuan) 業(ye) ,開啟了醫工聯辦該專(zhuan) 業(ye) 的先河。”天津大學醫學部醫學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院長何峰介紹道。2017年,天津大學成立醫學工程與(yu) 轉化醫學研究院,進一步促進工科、理科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學科與(yu) 醫學學科交叉融合,以醫學需求為(wei) 牽引,突破學科發展瓶頸,培育新興(xing) 學科生長點,規劃良好學科生態。2018年,天津大學獲批全國首個(ge) 智能方向的醫學類本科專(zhuan) 業(ye) ——智能醫學工程專(zhuan) 業(ye) ,它是我國首個(ge) 也是目前唯一一個(ge) 在醫學門類中授予工學學位的本科專(zhuan) 業(ye) 。

  “作為(wei) 醫工深度融合的學科,智能醫學工程的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目標是兼具深厚數理基礎、完備醫學知識、掌握智能工程技術手段以及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臨(lin) 床轉化創新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何峰介紹,與(yu) 培養(yang) 目標相匹配的,是把臨(lin) 床需求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關(guan) 注生命健康全周期,布局醫學與(yu) 智能的交叉融合、轉化創新。

  其課程核心是醫療健康大數據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決(jue) 策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精準醫療。此外,還包括虛擬現實、腦機接口等新興(xing) 智能人機交互技術。

  何峰表示,醫工融合需要人工智能、物聯網、精密機械、電子信息等相關(guan) 工程技術以及醫學影像學、醫學診斷學、醫學信息學等醫學技術的支撐;同時也需要智能醫學應用的各種場景支撐;最基礎的,則是要掌握數理、人文等相關(guan) 的通識教育及醫學基礎知識。

  醫、教、研、產(chan) 四位一體(ti) 促醫工深度融合

  此次天津大學與(yu) 濱海新區共建直屬醫院體(ti) 係,打造集醫、教、研、產(chan) 四位一體(ti) 的現代化醫院集群,從(cong) 而促進臨(lin) 床轉化能力,使院校深度融合、優(you) 勢互補。

  在臨(lin) 床科研方麵,天津大學依托醫工交叉基金,瞄準重點疾病和患病人群的重大需求,重點開展臨(lin) 床醫學研究及相關(guan) 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在智能醫療、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聯合開展研發攻關(guan) ;聚焦國家心血管病區域中心等核心基地建設,共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智能醫學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腦科學與(yu) 類腦研究中心等多個(ge)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台,構建國際化綜合醫療新平台。

  “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近期天津大學將啟動建設‘天津大學濱海國際醫學院’,聚焦臨(lin) 床醫學、救援醫學、康複醫學、智能醫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藥學、生命科學等專(zhuan) 業(ye) ,著力培養(yang) 一批高水平醫生和複合型醫工人才。”何峰表示。

  學科及隊伍建設方麵,該校將加快推動心血管病、神經科、骨科等學科的建設,麵向重症醫學科、耳鼻喉頭頸外科等相關(guan) 領域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特色專(zhuan) 科和優(you) 勢專(zhuan) 科。引進高水平醫學人才,以學科發展帶動醫院整體(ti) 發展。

  信息化建設方麵,天津大學依托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提升醫院的電子病曆係統、互聯網醫院建設水平,實現病人信息自動化管理,解決(jue) 數據應用、數據安全等問題。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