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帶大叔”不再背母看病
91歲的汪珍應坐在院子裏,她聽不清兒(er) 子和客人們(men) 說什麽(me) ,但她看見有客人站著,便讓汪克武拿凳子給客人坐。她一邊喃喃自語,一邊不停地擦眼淚。
汪克武是雲(yun) 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岜奪村的名人,他孝親(qin) 敬老的故事被畫在村裏的牆壁上。來汪克武家訪問的人很多,客人總會(hui) 被他家堂屋牆壁上掛著的一張27人五代同堂的全家福照片所吸引,大家還讓他把繡著花的背被拿出來看,詫異於(yu) 他背母看病,一背就是9年。
2017年10月17日,54歲的汪克武騎著電單車,用背被背著88歲的母親(qin) 到村衛生室看病,鄉(xiang) 醫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發到朋友圈,瞬間刷屏,許多網友感動淚目,稱他“背帶大叔”。
幾天後,英國每日郵報以《照顧她是我的責任》為(wei) 題報道了汪克武,“這個(ge) 兒(er) 子成為(wei) 奉獻和忠誠的象征”。作為(wei) “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汪克武獲得了133萬(wan) 次投票,名列第七;2018年,汪克武入選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2019年,他獲得“雲(yun) 南省道德模範”稱號。
汪克武背母親(qin) 的背被,曾經背過他自己的3個(ge) 孩子。背被已經陳舊,精美的牡丹、梅花、喜鵲等繡花圖案,寓意著富貴吉祥、喜上眉梢、福在眼前,顏色仍然鮮豔。
在雲(yun) 南許多農(nong) 村地區,母親(qin) 們(men) 都愛用這種顏色喜慶、構圖飽滿的背被來背嬰幼兒(er) 。如被子一樣的背兒(er) 帶,既方便勞動,又讓孩子保暖,孩子在母親(qin) 的背上安心安全。汪克武至今都記得小時候母親(qin) 背著他的一些情景。
汪克武的父親(qin) 早年去世,母親(qin) 一人拉扯大兄妹5人。兄弟成年後分家,他把母親(qin) 留在身邊。盡管村裏大部分青壯年都出去打工了,但為(wei) 了照顧母親(qin) ,汪克武一直沒有外出務工,細心伺候母親(qin) 。母親(qin) 患有高血壓、慢性胃炎,經常生病,一生病就全身發抖。村衛生室離家約4公裏,每次母親(qin) 病,他就背著母親(qin) 步行著去,輸完液後又把母親(qin) 背回家。原來村裏沒有水泥路,每逢雨天,道路泥濘,汪克武走得十分艱難;後來道路硬化了,汪克武也年紀漸老,背母親(qin) 走路越來越吃力,他買(mai) 了一輛電動自行車,母親(qin) 生病時,他可以騎車去衛生室,被背裹著的母親(qin) 在他背上是安全的。在他看來,“母親(qin) 多在一天,就能多看到她一天。小時候她背我,長大後我背她”。
盡管汪克武背母看病的孝心“把成千上萬(wan) 人的心都融化了”,但雲(yun) 南省紀委、省監委派駐廣南縣駐村扶貧工作隊總隊長徐以民實事求是地指出,“汪克武的難反映出貧困地區老百姓就醫難的問題”。
廣南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雲(yun) 南省27個(ge) 深度貧困縣之一。位於(yu) 半山區的岜奪村又是廣南縣的深度貧困村,因為(wei) 貧窮,被人稱為(wei) “嫁人莫嫁岜奪村,三年兩(liang) 不收,男人挑擔擔,女人背背篼”。
村衛生室是最基層的衛生機構,和雲(yun) 南許多貧困地區一樣,過去的岜奪村委會(hui) 衛生室基礎設施、設備落後,衛生室十分簡陋,醫療器具隻有聽診器、血壓計、體(ti) 溫計、鑷子、剪子等。鄉(xiang) 村醫生能為(wei) 患者做的,就是輸液、開一些簡單的藥品。岜奪村委會(hui) 轄區內(nei) 有14個(ge) 自然村、15個(ge) 村民小組、599戶2907人。大多數青年都已經外出打工,留守老人獨居在家,居住偏遠、分散,山高路險、交通不便,鄉(xiang) 村醫生工作量大且十分艱辛,隻有3名鄉(xiang) 村醫生的村衛生室常常力不從(cong) 心。
鄉(xiang) 村醫生不僅(jin) 嚴(yan) 重缺乏,且醫技水平有限。他們(men) 沒有外出培訓和學習(xi) 的機會(hui) ,又無人指導,使得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低下,執業(ye) 風險較高。“如果他們(men) 脫產(chan) 學習(xi) ,一旦離開鄉(xiang) 村,當地農(nong) 民便無醫可求。”徐以民說。
2018年3月8日,汪克武來到村衛生室,這次他不是帶母親(qin) 來看病,而是代替母親(qin) 來簽約。岜奪村衛生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這一天正式開始,服務團隊由臨(lin) 床、公衛醫生、護士和鄉(xiang) 村醫生組成,汪克武的母親(qin) 是第一批簽約村民。
“目前,全村已簽約114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24人。”村衛生室負責人王宏剛說,大多數人是分批通知到衛生室集體(ti) 簽約;行動不便的村民,衛生室就上門簽約。有外出務工臨(lin) 時返回的,也上門辦理簽約服務。簽約後,簽約醫生定期帶著B超、血壓計、體(ti) 檢秤、視力表等體(ti) 檢設備上門為(wei) 簽約家庭體(ti) 檢,測量血壓、血糖等。
汪克武自己是2019年5月14日簽約的。此時的村衛生室已經煥然一新,老村委會(hui) 的舊址上,兩(liang) 棟白色的二層樓房分別矗立在路的兩(liang) 邊,十分醒目。掛鉤扶貧單位雲(yun) 南省紀委、省監委投入16萬(wan) 元對村衛生室進行了標準化建設,設立了診斷室、治療室、公共衛生室、藥房等9個(ge) 功能科室。配備了150種藥品。扶貧隊員們(men) 協調浙江富通感恩慈善基金會(hui) 出資38.87萬(wan) 元,幫助村衛生室采購了彩超、全自動生化儀(yi) 等醫療設備39種。
岜奪村衛生室在這一年升級為(wei) 蓮城鎮衛生院岜奪分院。除之前的3名鄉(xiang) 村醫生外,衛生院為(wei) 岜奪村增加了10名醫務人員。設置分院後,當地村民患病在村裏就可以得到門診和住院的治療,費用直接在岜奪分院直接報銷。門診報銷比例達70%,住院一般群眾(zhong) 報銷90%,檔卡戶報銷95%。岜奪分院還與(yu)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南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開通了遠程線上會(hui) 診。遇到特殊病人不能明確診斷的,衛生院就通過遠程會(hui) 診係統上傳(chuan) ,由上級醫院專(zhuan) 家進行診斷。今年1月至8月,岜奪分院門診服務患者4717人次,住院930人次,6例疑難病重患者在衛生室通過視頻,得到了昆明醫療專(zhuan) 家的診療。
2019年下派到岜奪村衛生室的王光穎擔任了汪克武和他母親(qin) 的家庭醫生。從(cong) 那以後,汪克武再也沒有背著母親(qin) 去過村衛生室。王光穎會(hui) 定時來他家看望老人,如果母親(qin) 發病,汪克武給王光穎打電話,王光穎便騎著電動單車、帶著醫療用品過來,在家裏給老人診療、打針、輸液、開藥,汪克武拿著處方到岜奪分院取藥回來就行。
與(yu)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同時開展的是農(nong) 村家庭病床,這是一項針對行動不便或各種原因不能到衛生室集中治療的患者實施的政策。
2019年11月,岜奪新村的貧困戶侯貴祥遭遇車禍,導致右邊肢體(ti) 不能動,長期臥床,他的妻子沒有能力將他送到醫院;每當他身體(ti) 不舒服時,接到電話的王光穎等醫生便到他家來給他輸液、做中醫理療等。
王光穎說,送醫上門,讓患者在家中得到治療,“病人不動醫生動”,雖然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量,有時他們(men) 要用下班時間到患者家中,但這一政策的實施,卻極大地減輕了群眾(zhong) 到鄉(xiang) 、縣、省裏看病往返及陪護的費用。對解決(jue) 群眾(zhong) 看病貴看病難,防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王光穎發現,自從(cong) 有了家庭醫生和農(nong) 村家庭病床後,醫生和村民的關(guan) 係更加和諧,“走到哪裏都有村民招呼我們(men) 進屋喝水、吃飯”。
近兩(liang) 年來,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受益的不僅(jin) 是岜奪村。在各方的支持和幫扶下,廣南縣已投入5651萬(wan) 元,對157個(ge) 村衛生室進行了建設;全縣2個(ge) 縣級醫院、21個(ge) 衛生院和147個(ge) 村衛生室達到標準化要求。
“解決(jue) 貧困不僅(jin) 是經濟支付問題,還有醫療服務能力的問題”。徐以民說,貧困地區如果沒有好的醫療條件,即使有錢也買(mai) 不到合適的醫療服務。這意味著,貧困群眾(zhong) 要到外地看病,不僅(jin) 增加醫療支出和就醫的成本,還減少了生產(chan) 收入。
“實踐證明,正在不斷完善的醫療保障體(ti) 係,對農(nong) 村減貧發揮了巨大作用。”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醫學與工科跨界合作 培養“新醫科”人才
在天津醫院康複科的治療室裏,63歲的腦出血患者徐寶釧正在借助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發的人工神經康複機器人係統,依靠運動想象進行手腕功能康複訓練。[詳細] -
五位海外留學生的新學年
新學年開始已經一個多月,麵對疫情之下的留學課堂與海外生活,學子們適應情況幾何?近日,記者采訪了5位迎來新學期的中國留學生。[詳細] -
高校教師開發網紅“治愈機” 學生利用AI理念玩中求學
近日,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的人工智能與電子商務學院裏建起了一麵人工智能燈光互動牆,作為該學院的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一大波“小粉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