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出國學習熱該“降降溫”了
2020年,“低齡留學”領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guan) 注。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外通航障礙重重,留學生回國成了一大難題。其中未成年的“小留學生”因為(wei) 年齡尚小,自理能力難與(yu) 成年學生相比,麵對的風險也更高。在各國紛紛施行邊境管製後,家長們(men) 焦急萬(wan) 分,聯名請求政府包機接“小留學生”回國的新聞屢見報端,引發了社會(hui) 熱議。
參與(yu) 討論的聲音高低不同,意見不一。有人認為(wei) 家長擔憂孩子無可厚非,疫情是全社會(hui) 都要麵臨(lin) 的風險;有人覺得從(cong) 高風險地區接回留學生是增加國內(nei) 抗疫壓力……從(cong) 國際教育這一單獨領域延伸出更廣泛的討論空間。
隨著近期許多國家疫情逐步得到控製,國際航班正慢慢恢複,這一話題的熱度也逐漸冷卻,但沉澱之後問題仍然存在,“低齡留學”的未來趨勢如何成了我們(men) 當下需要思考的重點。
催生“低齡留學”的因素
2000年前後,中國本科留學生數量還相對較少,2005年之後,本科留學生開始增加,2010年以後雖然未成年出國學習(xi) 的學生明顯增加,但是數量不及本科留學生,尚未形成規模,學生整體(ti) 發展的大數據也難與(yu) 成年學生相比。但是近年來,未成年學生出國學習(xi) 的熱度逐步上升,“低齡留學”的利與(yu) 弊也越來越被廣泛討論。“小留學生”是當前時代背景的產(chan) 物,討論這個(ge) 問題要看到它產(chan) 生背後的各種因素,從(cong) 主觀與(yu) 客觀分析家長選擇送未成年孩子出國的動機。
從(cong) 主觀角度講,由於(yu) 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在新時代發展中產(chan) 生了變化。經濟條件好了之後學生想接受國外的教育,喜歡國外的學習(xi) 方式。家長也覺得國外的文憑和語言能增強學生未來的競爭(zheng) 力。
而談到客觀因素,除經濟因素推動教育信息傳(chuan) 播,學生與(yu) 家長借由開闊的視野了解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渠道外,目前國內(nei) 教育還存在一些資源配置方麵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一部分家庭選擇將孩子送到國外。
雖然現在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但高中入學率在自願情況下還達不到100%。實際上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日本和韓國的大學入學率已經達到了100%,除非學生自己不想讀大學。這就是一個(ge) 重要的客觀因素。此外,戶口問題限製了學生在義(yi) 務教育階段結束後的流動,不少在一線城市工作的父母,麵臨(lin) 著孩子在初中畢業(ye) 後要返回家鄉(xiang) 上高中的難題,這也促使家長將孩子送入工作地的民辦學校以便讓孩子在接受教育時有更好的選擇。
不過,這也產(chan) 生了另一些問題,很多民辦學校成立之後,使用國外課程教學,被稱為(wei) 國際學校,這些學生一旦進入此類學校,很難在高考中競爭(zheng) 過普通高中的學生,最後也隻能選擇出國。目前國內(nei) 存在的各類客觀因素促使家長送孩子出國,在分析時應當注意到這些實際存在的條件限製。
未成年學生出國學習(xi) 的問題
隨著留學行業(ye) 在近20年的迅猛發展,家長與(yu) 學生在進行選擇時,擺在他們(men) 麵前的信息往往是千頭萬(wan) 緒。而留學機構也是魚龍混雜,提供的服務良莠不齊。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與(yu) 學生做好心理準備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
很多人認為(wei) 國外教育環境相對寬鬆,但這主要是由於(yu) 國外教師常常扮演的是“引導者”角色。其實,國外教學中,教師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團隊的合作能力,這讓在國內(nei) 習(xi) 慣了按部就班學習(xi) ,較少提出問題的學生可能短時間內(nei) 難以適應。
在課程上,國外實行選修課與(yu) 走班製,在考核方麵則是從(cong) 課堂表現、課外活動、出勤率和考試成績多方麵綜合評價(jia) ,與(yu) 國內(nei) 中學階段教學方式很不相同。很多學生和家長可能還存在一定的誤解,導致學生出國後難以融入國外的教育體(ti) 係,其實國外學生之間競爭(zheng) 壓力也很大,隻是實踐方麵更多一些,我們(men) 不能因為(wei) 這些不同就認為(wei) 國外的基礎教育不如國內(nei) ,考不過中國孩子。
除了教育環境和教育理念的差異,小留學生出國後還會(hui) 遇到幾方麵的“水土不服”,對尚未成年的孩子們(men) 而言,成長階段中遇到的這些困難往往影響更大。
第一就是生活方麵。由於(yu) 尚未成年,學生們(men) 隻能選擇學校住宿或家庭寄宿的方式,這是給他們(men) 的第一重考驗,學校住宿讓學生們(men) 體(ti) 驗到很多‘第一次’,如果在國內(nei) 家長幫學生做得太多,孩子學會(hui) 自立的適應期會(hui) 很長;而家庭住宿的也因為(wei) 文化差異、生活習(xi) 慣等方麵的不同,導致很多學生中途更換寄宿家庭,畢竟並不是每個(ge) 家庭都有國際化視野,大多寄宿家庭還是按照本國思維在照顧這些小留學生。
基本生活解決(jue) 之後,出國學習(xi) 的未成年學生還要麵臨(lin) 開拓社交圈的問題。很多孩子留在中國人的圈子裏,沒有建立起新的朋友圈,宅男宅女到國外還是宅男宅女,業(ye) 餘(yu) 生活沒有豐(feng) 富起來。
而這些表層問題進一步發展,造成的是更深層次的心理適應度與(yu) 價(jia) 值觀、人生觀塑造的問題。近幾年來,出國學習(xi) 的未成年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由於(yu) 國內(nei) 外的巨大差異,學生容易從(cong) 心理失衡到心理孤獨,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等問題。現在已經有不少英美企業(ye) 針對留學生心理輔導推出了業(ye) 務,這也側(ce) 麵警示我們(men) 應當重視留學生心理問題。我們(men) 不要一談到心理問題就認為(wei) 是“有病”,這可能是短時期形成的可調整的心理落差。
第二是文化的差異方麵。東(dong) 西方文化差異也深深影響著這些尚處於(yu) 人格塑造期的孩子。近幾年,“香蕉人”的說法流傳(chuan) 甚廣,“外黃內(nei) 白”的出國學習(xi) 的未成年學生們(men) 往往在國內(nei) 外都處境尷尬。一個(ge) 人即便在國外讀高中、大學直到工作,多少還是有中國人的傳(chuan) 統文化思維和意識形態,但他形成人生觀、價(jia) 值觀時又受到外國的影響。他們(men) 可能與(yu) 父母漸行漸遠,因為(wei) 成長的環境不同,處理問題的思路也不盡相同。然而這次疫情又讓我們(men) 看出,盡管大部分人在國外有了歸屬感,仍然無法避免遭遇種族歧視,特別是前段時間,我國針對澳大利亞(ya) 發出留學警示便是一個(ge) 典型案例。
“低齡留學”造成的最大問題在於(yu) ,學生容易形成不夠全麵的認知,學生太小,對中國的事情不了解,隻了解國外的情況,抵禦能力和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也比較弱,這方麵可以說是弊大於(yu) 利。
樹立科學理性的教育觀
這裏希望現在所有留學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都能保持教育的初心,從(cong) 教育本質出發,而非隻看到經濟效益。不提倡也不鼓勵未成年學生過早出國學習(xi) ,要踏踏實實地對出國學習(xi) 的學生作好評估。學生一定要具備相當的綜合能力,才能讓留學成為(wei) 人生的助力——獨立生活能力、自主學習(xi) 能力、理財能力,以及活躍的思想和善於(yu) 交流的性格,這些對未成年學生在國外的生活都至關(guan) 重要。
至於(yu) “如何避免低齡孩子留學後成為(wei) ‘香蕉人’”的問題,目前這個(ge) 問題任何人都控製不了。如果家長將年齡過小的孩子送出國門,那麽(me) 孩子勢必會(hui) 受到國外文化的深刻影響。為(wei) 此,也希望家長能夠杜絕攀比心理,真正為(wei) 了孩子的前途投入心力。我們(men) 認為(wei) 留學是可以一生受益的高回報投資,但家長的教育投資不是亂(luan) 花錢,是為(wei) 了將孩子塑造成真正的人才,如果僅(jin) 僅(jin) 為(wei) 了攀比、跟風,就把年齡很小的孩子送到國外,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自私。
其實無論在哪個(ge) 年齡段出國學習(xi) ,隻要懷揣夢想,希望自己成為(wei) 國際化人才,在求學層麵上,早去晚去都一樣。而從(cong) 思想層麵上,麵對外界不同的誘惑以及良莠不齊的信息,本科階段的留學生有更好的辨別是非能力,去粗取精,但是惡劣的東(dong) 西如果被他們(men) 吸收,養(yang) 成不好的習(xi) 慣,也同樣失去了出國學習(xi) 的意義(yi) 。出國學習(xi) 的目的在於(yu) 學到優(you) 秀的東(dong) 西為(wei) 我所用。所以出國學習(xi) “好飯不怕晚”,沒有必要過早出國。
(作者為(wei) 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兼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hui) 出國留學分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中國頂尖學科數量比拚:北大清華並駕齊驅
10月15日,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詳細] -
全國省級層麵首提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
如果學校上課的黑板有彈幕,課堂將會發生什麽變化?外星球高級文明想要把地球改造成立方體星球,你能評估和預測這將對地球生命產生怎樣的影響嗎?[詳細] -
社區裏的“知心小姐姐”
寧立靜和大學生誌願者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等困境兒童群體,經常重點輔導他們的作業,幫助他們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有空就去孩子家裏走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