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全國省級層麵首提義務教育“項目化學習”

王燁捷 發布時間:2020-10-19 08:5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上海市和田路小學學生進行生活小調查探究學習(xi) 。上海市和田路小學供圖


上海市盧灣中學項目化學習(xi) 現場。盧灣中學供圖

  如果學校上課的黑板有彈幕,課堂將會(hui) 發生什麽(me) 變化?外星球高級文明想要把地球改造成立方體(ti) 星球,你能評估和預測這將對地球生命產(chan) 生怎樣的影響嗎?如何將蒼蠅的一生描述得蕩氣回腸?如何改造礦泉水瓶,讓手部殘疾人群可以輕鬆擰開蓋子?

  這些刁鑽而又有趣的話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將會(hui) 在未來3年裏成為(wei) 上海100所中小學校課堂上需要學生完成的“項目”。

  根據上海市教委日前出台的《義(yi) 務教育項目化學習(xi) 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一種以創造性問題解決(jue) 能力為(wei) 導向,以項目化學習(xi) 的實踐和研究為(wei) 著力點,以活動項目、學科項目、跨學科項目為(wei) 載體(ti) 的全新教學方式變革,將在100所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動申請的中小學校裏開展。

  “消滅小偷的,是數字支付;讓自行車修理工變少的,是共享單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告訴記者,在這個(ge) 崇尚創新、不斷發生顛覆變革的新時代,以培養(yang) 學生解決(jue) 真實問題能力為(wei) 主要目的的“項目化學習(xi) ”將會(hui) 成為(wei) 教育的“新常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上海是全國首個(ge) 在省級層麵提出全麵推進義(yi) 務教育階段“項目化”學習(xi) 的城市。

  花6周時間“設計大山”值不值

  項目化學習(xi) ,近來已經成為(wei) 一個(ge) “全球熱詞”。此前,芬蘭(lan) 赫爾辛基教育局下發通知稱,要在2020年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轉而采取項目化教學法,以生活中的實際場景為(wei) 主題進行教學。

  芬蘭(lan) 教育部長Marjo Kyllonen這樣解釋這場變革——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地理、曆史這樣的分科教育係統已經使用了快200年,我們(men) 現在需要更加適合21世紀的教育。

  記者注意到,這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上海也有。教育學者和校長們(men) 從(cong) 2016年開始已經默默探索起了項目化教學。

  上海市盧灣中學,是一所麵臨(lin) 著中考壓力但仍能擠出每周1個(ge) 集中課時、1個(ge) 分散課時進行探究性學習(xi) 的初級中學。這裏的八年級學生,曆經6周時間,完成了一項“設計大山”的任務。這一過程中,學生們(men) 要掌握生命科學領域的生物與(yu) 非生物環境關(guan) 係、珍稀植物基本特征、動植物種群分布、人體(ti) 激素分泌等知識點,還要掌握地理科學領域的植物分布區自然地理特征、分布地區的地理位置和環境特點、城市進化推進、氣溫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等。

  該校校長張怡告訴記者,這種指向“創造力”的學習(xi) 受到學生們(men) 的歡迎,項目結束時,還開展了師生共同參與(yu) 的課程評價(jia) 會(hui) ,“減少一些學科類的、記憶性的刷題,騰出時間讓學生做項目、多思考”。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員夏雪梅長期從(cong) 事“指向創造性問題解決(jue) 的項目化學習(xi) ”研究。她說,創造性問題不是為(wei) 了“怪”而“怪”,其背後有邏輯和知識能力的綜合深化內(nei) 涵。對這類問題的探究,能對學生知識學習(xi) 成就、知識深度、知識獲取速度、知識留存度等都帶來極大的好處,“項目化學習(xi) 對知識獲取的貢獻度非常高。”

  你沒見過的“神奇”小學課堂

  小學階段,被眾(zhong) 多教育學者認為(wei) 是最適合引入項目化教學的課堂。這個(ge) 年齡段,是孩子們(men) 的教學啟蒙階段,知識吸收快、學生好奇心強。上海市委書(shu) 記李強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上海要培養(yang) 具有紅色基因、國際視野、創新意識的孩子。而小學正是介入創新教育的最佳階段。

  在“項目化學習(xi) ”驅動下,上海的小學課堂呈現出一番“神奇”景象。不僅(jin) 是理工科教學,就連語文教學,也一樣可以具備“創造力”。

  上海浦東(dong) 新區浦師附小是一所以語文作文教學出名的小學。前不久,學校語文老師給三年級的孩子們(men) 列出一個(ge) “項目”——自己辦一個(ge) 出版社,出一份學生愛看的報紙。孩子們(men) 組成了不同的出版小組,他們(men) 自製問卷,抽樣調查全校學生喜歡什麽(me) 。又根據調查結果,分工協作,做出了一份份A3紙大小的報紙。

  在這一過程中,他們(men) 要經受問卷設計、問卷發放、報紙內(nei) 容設計、版式設計、成本核算、定價(jia) 策略、報紙銷售、數字化收款等種種考驗。一份報紙做下來,孩子們(men) 的綜合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最近的消息是,孩子們(men) 經過討論,準備把賣報所得捐給上海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hui)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過程幾乎沒有占用多餘(yu) 的課時,全都利用語文課程教學節約出來的時間進行。

  在另一頭,上海市靜安區和田路小學校園裏,600多個(ge) 孩子組成了101個(ge) 項目小組,孩子們(men) 自己設計的項目包括“最美的手”“快遞怎樣送到我們(men) 手中”“不同職業(ye) 為(wei) 什麽(me) 有不同的帽子”等。有一個(ge) 項目小組,專(zhuan) 門探究了不同類型水龍頭在不同情況下的節水功效,還就此給學校出具了一份改造水龍頭的建議報告。

  “過去,我們(men) 是一個(ge) 學生有想法,多個(ge) 老師來幫忙實現。但這種做法不可持續。”上海市和田路小學校長張軍(jun) 瑾告訴記者,這所學校的學生曾經拿過全國發明創造大獎,但這隻是“個(ge) 例”,“新時代了,我們(men) 要培養(yang) 有創造力的孩子,不是說培養(yang) 一個(ge) 兩(liang) 個(ge) ,而是應該有一個(ge) 普遍性的教育模式。”

  記者注意到,這樣“神奇”的小學課堂,如今正如雨後春筍般在上海各所小學裏崛起。上海市徐匯區的高安路一小,最早開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問、質疑,現在又開設了跨學科課程;康健外國語小學,采取了“4+1”教學法,每周4天上學科課程,1天全天進行綜合主題式活動課。

  “我們(men) 的老師,要跳出舒適圈,來適應學生、學校的新變化。”徐匯區教育局副局長錢佩紅說。

  教學顛覆,教師受得了嗎

  師資力量,是“項目化學習(xi) ”政策製定者和實施者目前最關(guan) 心的一個(ge) 問題。誰都知道項目化學習(xi) 有效、有益,但一個(ge) 項目往往涉及多個(ge) 學科的交叉,老師們(men) 受得了這樣的顛覆嗎?

  “最需要改變的,是老師,而不是學生。低年級學生天生就是好奇驅動,關(guan) 鍵看老師會(hui) 不會(hui) 激發他們(men) 的好奇心。”張軍(jun) 瑾告訴記者,項目化學習(xi) 要求教師本身進行3個(ge) 方麵的“大變革”——一是提問能力,教師本身就應該是一個(ge) 愛提問、會(hui) 提問的人,“老師過去拿本書(shu) 照著往下教,這樣不行了”;二是教研形式變革,教師曆來是“師傅帶徒弟”式培訓,一些教師比較“短視”,隻看到眼前每節課的知識點,卻並未注意如何培養(yang) 人;三是整合學科教學的能力,教師未來可能不是隻能教一門學科的老師,而應成為(wei) 一個(ge) 具備多項交叉學科能力的人。

  這種對教師的要求,堪稱“史上最難”,但也絕非“不可實現”。

  上海浦東(dong) ,浦師附小的老師們(men) ,就利用暑假4周的時間,集中學習(xi) 了“如何進行項目化學習(xi) ”。16名以90後為(wei) 主的老師在網課平台上組成一個(ge) 學習(xi) 小組,由2名老師領讀、1名專(zhuan) 家點評,他們(men) 重點學習(xi) 了《項目化學習(xi) 設計:學習(xi) 素養(yang) 視角下的國際與(yu) 本土實踐》一書(shu) 。

  每個(ge) 章節,16名來自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le) 、美術等全部學科的青年教師都要發表觀點,並設計話題和教案。最終,教師們(men) 要各自完成一份與(yu) 自己學科相關(guan) 的項目作業(ye) 。而這項作業(ye) ,在開學後,則成為(wei) 校園裏的16個(ge) 項目化學習(xi) 課堂實踐。

  “交叉學科的項目,最終需要把老師們(men) 聚集在一起做課件、做方案,費時費力。但這是必經之路。”該校副校長孫靜全程主持了這次學習(xi) ,“老師們(men) 也都意識到,要改變了”。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介紹,針對項目化學習(xi) ,上海市級、區級教育科學院都組織專(zhuan) 門的在職在崗教師培訓,今後會(hui) 推出“種子教師”“種子學校”。此外,他也鼓勵學校納入專(zhuan) 家、家長、校外機構等力量,讓“教師隊伍”來自各行各業(ye) 。

  在評價(jia) 方麵,賈煒說,今後上海義(yi) 務教育階段的評價(jia) 改革也會(hui) 把項目化學習(xi) 納入考量。比如,在中考綜合評價(jia) 、高中自主錄取等環節中,適當增加“項目化學習(xi) ”的考量;在小學生成長手冊(ce) 中,也適當體(ti) 現“項目化學習(xi) ”。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