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嗬護漢字 傳承文明

王立軍 發布時間:2020-10-19 09:2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世界文字類型豐(feng) 富多樣,或古老,或年輕,或自源,或他源,其中漢字無疑是世界上最為(wei) 獨特的文字之一。漢字是幾大古老文字中唯一毫不間斷、一直沿用至今的文字,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跡。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實施古文字與(yu) 中華文明傳(chuan) 承發展工程,傳(chuan) 承弘揚以語言文字為(wei) 載體(ti) 的中華優(you) 秀文化,對於(yu) 增強文化自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載體(ti) 。漢字從(cong) 產(chan) 生的那一刻起,就擔負起承載中華文化的重任。幾千年來,漢字一直頑強地堅持自己獨特的表意性,始終沒有割斷同文化的聯係,與(yu) 中華文化相伴而行,共同譜寫(xie) 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漢字作為(wei) 文化載體(ti) 的重要社會(hui) 作用。早在東(dong) 漢時期,許慎在《說文解字·敘》裏就作出了“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的著名論斷。文字是一切經典文獻賴以存在的基礎,是社會(hui) 政治得以實施的首要憑借,是前人將知識和智慧傳(chuan) 給後人、後人了解和學習(xi) 古人的最重要的工具。有了文字,人類的文明才可能有效傳(chuan) 承,知識才可能逐層累積,社會(hui) 才可能加速發展。可見,漢字不僅(jin) 是中華文化的載體(ti) ,更重要的還是中華文明發展和傳(chuan) 播的助推器。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漢字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標誌著中華民族集體(ti) 的文化認同。盡管自古以來中國各地或因漢語方言分歧,或因民族語言差異,存在較為(wei) 嚴(yan) 重的“言語異聲”現象,但漢字一直是溝通和凝聚民族感情的紐帶。漢字以其表意文字的超方言特點,可以使不同方言區之間順暢地交流,有效約束了漢語的方言分化。漢字還為(wei) 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很多少數民族都曾不同程度地使用過漢字,有的直接借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有的則仿照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日益深度融合,漢字逐漸成為(wei) 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符號之一。2000年頒布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普通話和規範漢字作為(wei)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這是實現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重要舉(ju) 措。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使者。漢字不僅(jin) 有力助推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也為(wei) 亞(ya) 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使者,從(cong) 春秋戰國時期起,漢字就陸續傳(chuan) 入朝鮮、日本、越南等亞(ya) 洲國家,並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ei) 直接充當這些國家的官方文字,在這些國家的曆史發展進程中留下了閃亮的文明印記。至今仍有部分亞(ya) 洲國家將漢字作為(wei) 國家通用文字之一。漢字在這些國家的應用與(yu) 傳(chuan) 播,拉近了國家之間的感情,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成為(wei) 中國與(yu) 世界各國友誼的橋梁。隨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提出,中國加快推進全球化步伐,漢字伴隨著中華優(you) 秀文化走向更為(wei) 寬廣的世界舞台,更加受到世界矚目。

  漢字既古老又年輕,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一方麵取決(jue) 漢字與(yu) 漢語的高度適切性,另一方麵也得益於(yu) 曆代對漢字的整理和規範。作為(wei) 表意文字,漢字隻有不斷進行悉心嗬護,才能持續健康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格外重視語言文字工作,先後從(cong) 不同角度對漢字係統進行整理和優(you) 化,使得漢字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hui) 的發展。2013年,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又將漢字規範工作推向了新高度。2019年11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中強調,“希望廣大研究人員堅定文化自信,發揚老一輩學人的家國情懷和優(you) 良學風,深入研究甲骨文的曆史思想和文化價(jia) 值,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wei) 推動中華文明發展和人類社會(hui) 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既是對甲骨文研究者的殷切期望,也是對全體(ti) 語言文字工作者的諄諄囑托。研究漢字,嗬護漢字,是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者肩負的神聖職責與(yu) 光榮使命。作者:王立軍(jun)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