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花式”課間操走俏給學校體育帶來哪些思考

發布時間:2020-10-20 11: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近期,湖南婁底三中的“花式”課間操伴隨著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火爆網絡。動感的舞姿,青春的歌曲,讓體(ti) 育鍛煉變得趣味盎然。與(yu) 此類似,不少融入現代元素、民族舞蹈、地域文化的創新課間操近年來風行校園,備受青睞。

  課間操是學校體(ti) 育的一大載體(t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ti) 育領域專(zhuan) 家代表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ti) 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xi) 和體(ti) 育鍛煉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在體(ti) 育鍛煉中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鍛煉意誌。中辦、國辦近日印發的《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ti) 育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堅持整體(ti) 推進與(yu) 典型引領相結合,鼓勵特色發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ti) 育發展新局麵”。

  學生喜歡的課間操是什麽(me) 樣?學校體(ti) 育工作應該如何創新開展?光明智庫在網上發起問卷調查,並邀請師生和專(zhuan) 家談感受、講觀點,為(wei) 形成積極健康的校園體(ti) 育健身氛圍尋找答案。

   本期嘉賓

  北京體(ti) 育大學運動醫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正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ti) 衛藝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於(yu) 素梅

  首都體(ti) 育學院教授,原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ti) 操科研組組長 崔玉鵬

  光明智庫:近來,一些融合了民族舞、現代舞元素的“花式”課間操在網上走紅。調研發現,近九成參與(yu) 者對此表示支持。從(cong) 運動科學角度看,這類課間操能否達到健身效果?

   王正珍:“花式”課間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和參與(yu) 主動性,觀看者也賞心悅目。按照世界衛生組織關(guan) 於(yu) 身體(ti) 活動的推薦量,學齡兒(er) 童青少年每天至少應有1小時的鍛煉時間。因此,學生除了課間操外,還應有中等到較大強度的有氧運動,如跑步、遊泳等,每周有2至3次不同形式的力量練習(xi) ,如引體(ti) 向上、俯臥撐等,還應該有強壯骨骼的運動,如奔跑、跳躍等。要盡可能多在戶外鍛煉,接受陽光照射,有助於(yu) 骨骼健康和預防近視。另外,要利用課間10分鍾,盡可能離開課桌,打斷靜坐少動的狀態。

   崔玉鵬:這類“花式”課間操可以達到健身目的。例如街舞、集體(ti) 舞、蛙跳等,有些運動強度較高,在充分熱身後可以取得較好的健身效果。上午大課間大都在25到30分鍾,完全可以安排內(nei) 容豐(feng) 富的體(ti) 育運動,這對於(yu) 學生的力量、速度、柔韌等身體(ti) 素質有好處,是對心肺功能的良性刺激,對於(yu) 神經係統也是一種放鬆和休息。

   於(yu) 素梅:“花式”課間操與(yu) 傳(chuan) 統課間操相比,無論是組織形式、活動內(nei) 容、運動時間,還是鍛煉效果,都發生了很大轉變,既打破了陳舊的做操模式,又提高了學生參加體(ti) 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它在組織形式上更加新穎、活動內(nei) 容上更加豐(feng) 富、運動感受上更為(wei) 愉悅,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能夠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健身效果較為(wei) 突出。

  光明智庫:從(cong) 新中國成立至今,全國中小學生係列廣播體(ti) 操已經曆過多次更新換代,其具體(ti) 變化是什麽(me) ?從(cong) 問卷情況看,不少人“吐槽”傳(chuan) 統課間操陳舊老套、不夠時尚,您怎麽(me) 看?

   於(yu) 素梅:從(cong) 1951年新中國第一套廣播體(ti) 操頒布,迄今已先後頒布了九套廣播體(ti) 操。這些廣播體(ti) 操在消除疲勞、緩解壓力、補充精力、促進健康等方麵發揮了很大作用。但其動作設計比較單一,活動時間相對有限。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青少年體(ti) 育增強青少年體(ti) 質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全麵實行大課間體(ti) 育活動製度,每天上午統一安排25到30分鍾的大課間體(ti) 育活動,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廣播體(ti) 操、開展集體(ti) 體(ti) 育活動。”從(cong) 此,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入了街舞、自編韻律操、武術操、球類運動、花式跳繩等特色鮮明、不拘一格的新型體(ti) 育活動內(nei) 容,“花式”課間操也越來越受學生們(men) 喜愛。新穎的活動形式、積極向上的活動氛圍,展現著學校體(ti) 育陽光、快樂(le) 、健康的動人新景象。

   崔玉鵬:廣播體(ti) 操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體(ti) 育運動方式,適合多人集體(ti) 健身。在其發生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曆史局限性——盡管經曆多次更新換代,也有動作和方式的變化,但總體(ti) 上變化是有限的:從(cong) 動作設計上看,主要是圍繞四肢、軀幹和頭頸部各肌群進行拉伸和伸展運動;從(cong) 運動效果上看,主要是有氧代謝係統供能,運動強度偏低。

   王正珍:為(wei) 了符合運動的科學性,課間操的動作路線呈現“從(cong) 簡單到複雜再到簡單”的變化趨勢,動作涉及頭頸、肩關(guan) 節、腰部、髖關(guan) 節、膝關(guan) 節以及腕關(guan) 節,總體(ti) 呈現“從(cong) 幅度小到幅度大再到幅度略小”的規律。融入民族舞、現代舞等元素的課間操,也應遵循科學運動規律,運動中兼顧身體(ti) 不同部位,從(cong) 小強度開始,逐漸使運動強度保持在中等至較大強度範圍,結束前數分鍾強度逐漸下降。

  光明智庫:在網絡調查中,超過90%的人期待課間操有更多創新。您心目中理想的課間操模式是怎樣的,這為(wei) 創新學校體(ti) 育工作帶來哪些啟發?

   崔玉鵬:對課間操模式進行適當改革勢在必行。可以結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特點,將學生喜聞樂(le) 見的一些運動形式進行設計和規範,形成模塊化變速運動庫。庫中包括許多運動模塊,每個(ge) 運動模塊持續時間不長,例如3至5分鍾,運動方式、強度也各不相同,進而將不同運動模塊靈活組合,形成豐(feng) 富多變的課間操模式,以一定周期持續更新。這樣,在有限時間內(nei) 盡可能豐(feng) 富運動形式,讓同學們(men) 愉悅身心,達到健身目的。

  於(yu) 素梅:在堅持德智體(ti) 美勞“五育”並舉(ju) 的當下,科學地組織“花式”課間操或更多更新穎的大課間活動尤為(wei) 重要。尤其是在深化體(ti) 育課程一體(ti) 化改革的進程中,創建新穎模式、提升活動質量已成為(wei) 促進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guan) 鍵。要打破傳(chuan) 統課間操的單一模式,建立與(yu) 時代發展同步、與(yu) 課堂學習(xi) 關(guan) 聯、與(yu) 學生成長相伴的全員參與(yu) 的大課間模式。新穎的大課間要有完整的結構,至少有準備、基本動作與(yu) 結束三個(ge) 環節,不違背機體(ti) 運動規律;要有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運動興(xing) 趣,注重課堂學習(xi) 內(nei) 容延伸,依據學校場地器材條件,結合季節與(yu) 天氣情況合理把握活動內(nei) 容;還要避免為(wei) 創新而創新的形式化現象,華而不實的大課間並不可取。

  最近,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ti) 育工作的意見》,提出立足時代需求,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使學校體(ti) 育同教育事業(ye) 的改革發展要求相適應,同廣大學生對優(you) 質豐(feng) 富體(ti) 育資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構建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相匹配。由此可見,要使大課間活動更有成效,體(ti) 育教育工作就要有一體(ti) 化綜合育人觀念的新轉變,要有開拓創新能力的提升。

  王正珍:理想的課間操是讓每個(ge) 學生都動起來,獲得一定強度的運動量。學生的身體(ti) 素質不同,因此課間操的運動強度和動作難度應盡可能兼顧大多數學生,尤其是融入舞蹈元素後,動作有一定難度,要確保大多數學生能夠掌握。課間操的動作應靈活多變、自然舒展,手型、腳步、動作方向變化要多樣,動作力度要逐步加強。在動作編排上要靈活多樣,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並把握好音樂(le) 主題。課間操的設計應兼顧有氧運動、力量練習(xi) 、柔韌性練習(xi) 、平衡協調練習(xi) 等元素,也應考慮到不同年齡學生身體(ti) 發育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動作和節奏。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晉浩天、龍軍(jun) 、李曉東(dong) 、高平、張銳、王斯敏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青少年實踐基地周末興趣班開班

    10月17日上午,拉薩市教育局青少年實踐基地2020年周末興趣班舉行開班儀式,這標誌著拉薩市在探索素質教育新模式方麵邁出了重要一步。[詳細]
  • 職業教育準備好了嗎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發生變革。隨著我國製造業智能化的逐漸深入,人才匱乏無疑成為發展的巨大屏障,特別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發展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尤為突出。[詳細]
  • 製止校園浪費,學校的“手”伸向哪裏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育教學偏重學科教學和知識傳授,而對學生的生活教育方麵有所偏忽,致使對學生的生活教育有所偏失,校園浪費現象由此不可避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