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網絡渠道應用多、資產配置意識強……年輕人漸成理財“主力軍”

發布時間:2020-10-21 10:2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財富增長以及金融知識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主動理財的意識。無論是傳(chuan) 統的銀行理財、券商理財產(chan) 品,還是以支付寶、理財通為(wei) 代表的線上理財平台,抑或是直接進行自主投資,理財的渠道、種類更加豐(feng) 富多元,選擇日益增多。

  目前理財主體(ti) 、理財渠道有哪些新變化?不同群體(ti) 理財偏好有哪些區別?

  理財人群日益年輕化

  尤迪是複旦大學一名在讀研究生。別看年紀不大,他已經是一位具有五年理財經驗的“老手”了。高中畢業(ye) 時,尤迪收到家裏親(qin) 戚給的幾萬(wan) 塊錢,便琢磨怎麽(me) 讓這些錢保值增值。於(yu) 是,他開始在網上自學相應的理財知識。

  大三時,尤迪看中了陸金所上的一款股票型基金。“與(yu) 固收類產(chan) 品相比,我覺得股票型基金收益更高一些、存取也比較靈活。所以投了試試。”尤迪表示,自己采用智能定投的方式,通過大數據分析參照基金曆史表現,然後決(jue) 定當期投入多少錢。每周平均定投1000元左右的資金,一年下來也能有不錯的收益。在尤迪看來,自己雖然還沒步入社會(hui) ,但提前培養(yang) 理財技能,將暫時用不到的錢拿來投資,不僅(jin) 可以防止自己亂(luan) 花錢,還可以為(wei) 將來的生活提早奠定基礎。

  家住江蘇鹽城的小夥(huo) 子鄧偉(wei) 今年28歲,在銀行工作的他對於(yu) 理財很感興(xing) 趣,但是也更加謹慎。鄧偉(wei) 告訴筆者,自己除了配置少部分錢在專(zhuan) 注醫藥、食品等行業(ye) 的股票型基金上,其餘(yu) 90%的錢都放在支付寶上一些銀行定期存款類產(chan) 品。

  “我剛結婚,不能把所有錢都拿來冒險嘛!在同等期限條件下,支付寶上銀行定期存款利息比線下銀行高些,一般能有4%左右的收益率,風險也相對較低。”鄧偉(wei) 說。

  8月10日,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中國人正告別單一儲(chu) 蓄的思維,近四成網上理財的用戶已經有了把短期開銷、保險保障和投資增值的錢做“三筆錢”配置的習(xi) 慣。從(cong) 支付寶提供的相關(guan) 數據來看,35歲以下用戶接近六成。報告發現,比起父母輩,“90後”更願意把雞蛋放進不同的籃子裏;同時,剛剛興(xing) 起的智能投顧用戶中,超一半是“90後”,且持倉(cang) 普遍較高。

  日益年輕化的理財人群在地域上、性別上也呈現出鮮明特點。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李峰介紹,如果將支付寶理財分按用戶的地域信息取平均值,上海、北京、江蘇、天津、浙江、湖北、四川、廣東(dong) 、山東(dong) 、重慶等地用戶理財觀念普遍較強,呈現既能消費也會(hui) 理財的特點。分性別來看,女性的平均“理財分”比男性高25分,意味著女性比男性更關(guan) 注理財。

  互聯網渠道吸引力增強

  理財客戶人群日益年輕化的同時,還伴隨著理財方式和手段的變化。

  不久前,騰訊理財通和國家金融與(yu) 發展實驗室課題組聯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理財市場:行為(wei) 、風險與(yu) 對策——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2019)》就對居民理財的最新特征進行了細致刻畫。

  研究人員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69.73%的人有過零錢通、餘(yu) 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chan) 品的投資經曆,有30.27%的投資者沒有互聯網理財產(chan) 品投資經曆。因此,總體(ti) 來看,當下市場對互聯網理財產(chan) 品認可度較高,互聯網理財產(chan) 品市場仍有開拓空間。

  騰訊理財通的這份報告還顯示,60%的投資者認為(wei) 投資互聯網理財產(chan) 品主要是為(wei) 了財富增值,52.2%的投資者認為(wei) 主要為(wei) 了財富保值,36.59%的投資者主要為(wei) 了流動性管理,29.27%的投資者認為(wei) 互聯網理財操作方便、簡單、快捷。在性別差異方麵,男性相對於(yu) 女性更看重財富的保值和增值;在資金規模上,投資規模分布較為(wei) 均勻,大部分金額均在3萬(wan) 元以下;在渠道偏好上,超過50%的人將“投資門檻符合投資需要”“產(chan) 品收益符合投資需要”“品牌值得信任”列為(wei) 選擇互聯網理財平台的主要理由。

  隨著“80後”、“90後”成為(wei) 理財主體(ti) ,互聯網理財得到更多認同。在年輕人看來,互聯網理財極為(wei) 方便,隻需在手機上下載相關(guan) APP,就可以根據個(ge) 人的風險評級推薦不同的投資策略,投資顧問會(hui) 幫助選擇基金投資,還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調整。“我隻要把錢放進去就行了,其他的就交給專(zhuan) 業(ye) 人士。我也可以隨時查看收益情況,進行操作。”一位年輕客戶說。

  相比之下,年紀較大的人對傳(chuan) 統線下理財渠道更為(wei) 青睞。“銀行裏看得見、摸得著,有問題了可以找得到人,線上的理財總感覺不太放心!”在揚州一家酒店做客房服務工作的卞女士說,自己跟女兒(er) 學會(hui) 了使用手機APP理財,但目前,卞女士隻拿出了兩(liang) 三萬(wan) 元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理財,其餘(yu) “大頭兒(er) ”都還放在銀行。

  9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發布的《互聯網理財與(yu) 消費升級研究報告》顯示,互聯網理財平台培養(yang) 了下沉人群的理財習(xi) 慣。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和農(nong) 村的“小鎮青年”理財人數年增長14.13%,高於(yu) 城市青年3.34%的負增長。預計2022年,下沉人群的可投資金融資產(chan) 規模有望達到101.7萬(wan) 億(yi) 元,互聯網理財在下沉人群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萬(wan) 億(yi) 元。

  “相較於(yu) 傳(chuan) 統理財業(ye) 務,互聯網線上理財降低了門檻,讓不同地區和背景的人都能平等享受到金融服務,真正做到了金融的普惠。”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執行所長宋科說。

  理性風格正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理財人群與(yu) 理財渠道發生了悄然變化,人們(men) 的理財思路也逐漸向長期、穩健、理性的風格靠攏。

  在重慶一家航空公司工作的吳皓軒告訴筆者,自己理財知識不多,相比親(qin) 身參與(yu) 資本市場投資,自己更傾(qing) 向於(yu) 追求一個(ge) 可以預期的穩健收益。“說實話,網上的理財產(chan) 品很多,我也不知道買(mai) 哪個(ge) 。如果僅(jin) 僅(jin) 根據平台的推送和一些證券公司的推薦購買(mai) ,不太放心,經常關(guan) 注著收益,看到虧(kui) 了錢就會(hui) 趕快撤出。時間一長,我覺得還是把錢放在餘(yu) 額寶裏比較省心。”吳浩軒說。

  從(cong) 相關(guan) 數據中也能看出居民理財的偏好。據螞蟻集團財富事業(ye) 群總經理王珺介紹,支付寶平台上近四成基民的持倉(cang) 在一年以上,但也有三成基民買(mai) 入後不到一個(ge) 月就會(hui) 清倉(cang) 。不同風格群體(ti) 之間的收益差距較大:持倉(cang) 不滿一個(ge) 月的人隻有一半能賺到錢,但持倉(cang) 滿一年的近九成人都能賺到錢。定投1隻基金獲得的平均收益率是不定投的4倍。

  “很多人陷入追漲殺跌,一方麵是沒有相應的意識,但更大的問題還是在於(yu) 不知道買(mai) 什麽(me) 、怎麽(me) 買(mai) 、買(mai) 得對不對。今年,我們(men) 和行業(ye) 專(zhuan) 家一起打造支付寶理財智庫,為(wei) 消費者提供更加全流程的陪伴和全方位的溝通,並推出支付寶金選品牌。”王珺說,支付寶金選專(zhuan) 區已上線穩健類產(chan) 品,這次會(hui) 升級權益類基金,集合頂尖機構的績優(you) 產(chan) 品,讓人們(men) 能更省心地理財。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以往居民理財選擇仍較為(wei) 單一,比如有的人隻愛把錢存銀行、有的人隻炒股,這些都有點“走極端”。“不過,如今越來越多人開始有了‘科學資產(chan) 配置’的概念,新的全民理財時代到了。”在李一梅看來,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將會(hui) 比上一代更具有理財意識,也將更信任專(zhuan) 業(ye) 理財。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