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別讓青少年受困於“信息繭房”

楊玉龍 發布時間:2020-10-21 10:3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網絡信息多樣、開放、共享,而一味迎合受眾(zhong) 的閱讀偏好,計算方法簡單,定向推送粗暴,讓讀者尤其是鑒別力、自控力不強的青少年越“好”越“偏”。原本能夠提供多樣化精神食糧的手機App,卻讓人有一種“我才夾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驚喜與(yu) 尷尬,在不知不覺中受困於(yu) “信息繭房”。(10月20日《半月談》)

  據專(zhuan) 家介紹,用戶愛看什麽(me) ,就把什麽(me) 送足喂飽,讓人停留在舒適圈,看似瀏覽了很多信息,實則信息非常單一,無法拓展知識麵,這在傳(chuan) 播學上被稱為(wei) “信息繭房”。如此,孩子深陷其中就很難豐(feng) 富知識結構,尤其一些平台的定向推送存在“泛娛樂(le) 化信息多,低俗內(nei) 容多,未經核實內(nei) 容多”的“三多”現象,更有可能給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防範青少年受困於(yu) “信息繭房”,一則,強化市場監管執法很有必要。一方麵應加強對技術的監管,如,完善現有防沉迷係統功能,找到監管盲區,堵住技術漏洞;另一方麵應強化對內(nei) 容的監管審核,網信部門當對App的算法推送進行更加精細化監管審核,如規定具體(ti) 類別信息的推送占比等,以規範互聯網企業(ye) 行為(wei) 及推送內(nei) 容。

  二則,互聯網企業(ye) 當強化守法自覺性。媒體(ti) 調查顯示,一些短視頻平台、社交媒體(ti) 、新聞客戶端的內(nei) 容管理問題,固然是以算法推薦為(wei) 核心的技術所致,但根源是業(ye) 務導向遵從(cong) 流量最大化的資本邏輯。對此,企業(ye) 當少些不良逐利思維,須自覺守法行事,更應擔負起社會(hui) 道義(yi) ,對不良內(nei) 容加強甄別和監測,並形成有效自查機製。

  三則,應在提升青少年互聯網媒介素養(yang) 上施力。應該認識到,新媒體(ti) 對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滲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強,健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教育體(ti) 係,提升青少年媒介素養(yang) ,需要政府、社會(hui) 、學校、家庭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也唯有青少年能夠正確使用網絡,擁有辨別良莠不齊信息的能力,他們(men) 才能少受到網絡傷(shang) 害。

  另外,家長也須盡到相關(guan) 責任。明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對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相關(guan) 責任進行了明確。家長應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督促孩子使用防沉迷係統,幫孩子提高甄別、屏蔽不良內(nei) 容的能力,這也有助於(yu) 他們(men) 的身心健康成長。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