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了?孩子越獨立心理越健康
近期,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各個(ge) 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ti) 檢內(nei) 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guan) 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院長司天梅教授認為(wei) ,關(guan) 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非常必要。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數據,我國心境障礙終身患病率是7.4%,主要包含了抑鬱症;焦慮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wei) 7.6%。三四十年前,醫學界曾認為(wei) 兒(er) 童青少年不會(hui) 發生抑鬱症,然而近些年研究表明,兒(er) 童青少年不僅(jin) 也會(hui) 發生抑鬱症,而且抑鬱症對兒(er) 童青少年影響更為(wei) 嚴(yan) 重。這與(yu) 兒(er) 童青少年心理發育特點相關(guan) ,高中、大學時期是一個(ge) 人身體(ti) 和心理成長變化最快的時期,也是情緒和行為(wei) 問題的好發時段。兒(er) 童青少年一旦發生抑鬱症,很多會(hui) 持續到成年。
與(yu) 成年抑鬱症一樣,青少年抑鬱症的病因及病理機製尚未確定,近年來的研究提示,可能與(yu) 遺傳(chuan) 素質、環境因素以及一些個(ge) 體(ti) 使用精神活性物質相關(guan) 。不容忽視的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產(chan) 生也與(yu) 個(ge) 體(ti) 對壓力的承受能力變差、應對壓力技巧不夠等有關(guan) 。青少年在高中和大學期間不僅(jin) 麵臨(lin) 學業(ye) 壓力,有時還要承受家庭關(guan) 係、師生關(guan) 係、同學關(guan) 係以及一些意外社會(hui) 應激等壓力,如果沒能及時有效舒緩壓力和引導以正確應對及排解這些應激,就有發生抑鬱症的風險。青少年有時無法適當表達他們(men) 的不良情緒,可能會(hui) 出現衝(chong) 動性行為(wei) ,甚至有自殘和自殺的風險,必須引起重視。
並不是所有的“抑鬱”都是抑鬱症
司天梅同時指出,出現抑鬱也不必過於(yu) 緊張,很多人隻是短暫地出現抑鬱情緒,並沒有達到抑鬱症的程度。司天梅舉(ju) 例說,有的孩子因為(wei) 考試沒考好,情緒低落,忽然對自己沒了信心,這就隻是抑鬱情緒。孩子出現抑鬱情緒後,家人、老師或專(zhuan) 業(ye) 心理谘詢人員及早給予幫助,引導孩子有規律地生活,調整學習(xi) 方法,鼓勵孩子樹立對自己的信心,幫助他走出目前的困境,找到下一個(ge) 努力的目標。隻要及早發現,及早進行心理支持,孩子的抑鬱情緒就可能被糾正過來。
司天梅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抑鬱症有嚴(yan) 格的診斷標準。抑鬱症是以抑鬱情緒、思維緩慢、行為(wei) 異常為(wei) 核心的一種精神障礙,並不是所有的抑鬱情緒都是抑鬱症。至少要符合5條症狀標準,症狀持續至少兩(liang) 周以上,並且影響到一個(ge) 人正常的生活和社會(hui) 功能,才能被診斷為(wei) 抑鬱症。抑鬱症的表現除了有抑鬱情緒,還有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自我評價(jia) 低、自責、感覺無助、悲觀、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愛忘事等,有些人還會(hui) 伴有軀體(ti) 反應,例如食欲減退、體(ti) 重減輕、疲乏易累、精力不足、頭暈、身體(ti) 疼痛等。
司天梅說,抑鬱篩查也不同於(yu) 抑鬱診斷。篩查問卷隻能篩查出一個(ge) 人可能存在抑鬱情緒,但並不能通過篩查就診斷一個(ge) 人是否患有抑鬱症。對於(yu) 篩查結果異常的學生,司天梅建議到專(zhuan) 科醫院進行診斷,看看是不是抑鬱症。
司天梅介紹說,臨(lin) 床實踐中,抑鬱症分為(wei) 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抑鬱症可以通過心理治療解決(jue) ,有很多針對兒(er) 童青少年的認知行為(wei) 治療,能夠幫助孩子減輕症狀,走出抑鬱。中重度抑鬱症則需要接受藥物治療。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生雖然無法預測,但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例如引導孩子規律生活和保證充足睡眠,培養(yang) 某種興(xing) 趣愛好,養(yang) 成運動習(xi) 慣,訓練孩子的自控能力,幫助孩子調整認知方式,培養(yang) 積極向上的心態等。
青少年心理問題折射出家庭溝通方式需要改善
司天梅在臨(lin) 床中發現,很多青少年的情緒問題來自與(yu) 父母溝通方式存在問題。很多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替孩子解決(jue) ”很多成長中需要孩子們(men) 自己思考、作抉擇或處理的問題,使孩子們(men) 在學習(xi) 生活或交往中,遇到問題自己沒有應對能力和處置經驗。也有一些父母對孩子期望值很高,經常在言語和行動中流露孩子做得不夠好,“怎麽(me) 就不如鄰居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怎麽(me) 那麽(me) 好”,這些也在無形中讓孩子心裏有很大壓力,從(cong) 而產(chan) 生不自信的心理。“這些孩子可能會(hui) 特別想要獲得外界的認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自信,不開朗,不會(hui) 敞開心扉跟同學交往,很敏感。或者遇到問題、挫折時,采取回避和逃避的行為(wei) 方式,比如對上學產(chan) 生抵觸情緒等。但是,家長往往也會(hui) 覺得很委屈,會(hui) 覺得‘我們(men) 為(wei) 了這個(ge) 孩子全身心付出,但是孩子卻不理解’,所以其中可能還有家庭溝通方式的問題。”司天梅說。
因此,對於(yu) 青少年抑鬱症,還是應該采取綜合幹預。司天梅說:“除了必要時的藥物治療,我們(men) 更願意聯合進行係統家庭心理治療,這樣家長們(men) 就能夠學習(xi) 到如何看待孩子的情緒和行為(wei) 問題,怎麽(me) 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為(wei) 了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司天梅建議家長要從(cong) 小培養(yang) 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鍛煉他與(yu) 同齡人交往的能力,引導孩子走出家門,認識社會(hui) 。還要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讓他學會(hui) 管理自己的時間,而不是一切替他安排好。“家長大包大攬會(hui) 讓孩子失去自我成長的機會(hui) 。不懂得自我管理的孩子,在製定學習(xi) 計劃、安排學習(xi) 時間、完成作業(ye) 等方麵都會(hui) 出現問題,也就會(hui) 麵臨(lin) 更大的學習(xi) 壓力,從(cong) 而導致情緒問題。”司天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家長擔心學校體育成為新的學業負擔
近期國家接連發布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相關文件,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也先後作出了體育要留家庭作業、體育中考分值要與語數外等主課看齊的表態。[詳細] -
打開“體教融合”的先行樣本
2012年,在綿陽市教體局指導下,綿陽奧林匹克學校進駐四川省綿陽外國語學校,把射擊這樣的傳統競技項目帶入校園。[詳細] -
不忘初心 讓夢想與熱愛並肩同行
今天,北京市召開高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重要回信精神的座談會。在京藝術院校的學生在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後,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負的使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