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打開就業新空間
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既要穩住存量也要做大增量。通過培育新職業(ye) 、拓展新崗位為(wei) 勞動者提供更豐(feng) 富的就業(ye) 選擇,正是做大增量可靠且重要的渠道。
數字化運營師、卡路裏規劃師……這些新職業(ye) 你聽說過嗎?日前,美團與(yu) 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疫情給生活服務業(ye) 帶來一定影響,但活力四射的新業(ye) 態仍在持續孕育著種類繁多的新職業(ye) 。
新職業(ye) 的不斷湧現,得益於(yu) 新業(ye) 態特別是新生活服務業(ye) 的蓬勃發展。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消費需求逐漸個(ge) 性化、多元化,適應新消費需求、帶來新服務體(ti) 驗的新業(ye) 態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這其中,既有電影酒店等新舊融合業(ye) 態,也有漂浮體(ti) 驗、跳傘(san) 體(ti) 驗、花藝培訓等體(ti) 驗類新業(ye) 態。這些新業(ye) 態的發展壯大,自然而然孕育了更多新職業(ye) 。除需求驅動之外,技術進步也推動了一批新業(ye) 態的誕生。隨著雲(yun) 計算、大數據、5G等新技術與(yu) 生活服務業(ye) 的加速融合,雲(yun) 健身、雲(yun) 旅行、無人配送等新業(ye) 態也衍生出一係列新職業(ye) 。
新職業(ye) 的誕生與(yu) 壯大,不僅(jin) 創造了大量的就業(ye) 崗位,也顯著提高了就業(ye) 質量。像數字化運營師,目前僅(jin) 美團平台上活躍商戶的需求總量就有數百萬(wan) 人,就業(ye) 空間十分廣闊。相關(guan) 研究顯示,有56.9%的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月收入高於(yu) 6000元,36.1%的從(cong) 業(ye) 者月收入高於(yu) 9000元,21.2%的從(cong) 業(ye) 者月收入超過1.2萬(wan) 元。總的看,不少新職業(ye) 工作時間靈活,收入也不錯。
新職業(ye) 的茁壯成長為(wei) 我們(men) 進一步做好保居民就業(ye) 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年以來,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我國堅持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保持了就業(ye) 形勢總體(ti) 穩定。下一步,我們(men) 要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既要穩住存量也要做大增量。通過培育新職業(ye) 、拓展新崗位為(wei) 勞動者提供更豐(feng) 富的就業(ye) 選擇,正是做大增量可靠且重要的渠道。
新職業(ye) 源於(yu) 新業(ye) 態,培育新職業(ye) ,要求我們(men) 持之以恒地對創新事物采取包容審慎的監管態度,為(wei) 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當監管給予新業(ye) 態、新模式更多合理空間,社會(hui) 給予其更多包容支持,新職業(ye) 的發展就會(hui) 更加順利,吸納就業(ye) 的能力就會(hui) 更強。
讓新職業(ye) 更快成長,也需要相關(guan) 配套政策的保駕護航。一方麵,有關(guan) 部門應加強就業(ye) 服務,及時將符合發展趨勢、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新職業(ye) 、新工種納入《職業(ye) 大典》目錄和公共就業(ye) 信息服務範圍,引導、鼓勵和支持更多勞動者接觸新職業(ye) 、進入新職業(ye) 。另一方麵,政府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院校和企業(ye) 應共同努力,完善新職業(ye) 培訓體(ti) 係,幫助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者提升技能和職業(ye) 認同感,拓展職業(ye) 成長空間。
推動新職業(ye) 發展壯大,既有利於(yu) 保持就業(ye) 大局穩定,也有助於(yu) 釋放內(nei) 需潛力、激發發展活力。期待有越來越多的新職業(ye) 走進我們(men) 的生活,不斷打開新的就業(ye) 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山南措美縣教育局組織職業教育廚師技能培訓
為提高農牧民群眾的勞動技能,拓寬就業渠道,日前,西藏山南措美縣教育局組織中小學校廚師、建檔立卡貧困戶50人,開展了為期5天的三區三州職業教育廚師技能培訓。[詳細] -
公共部門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280萬 就業壓力有所減輕
記者日前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紀檢監察組獲悉,人社部黨組和駐部紀檢監察組積極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有力推動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保證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詳細] -
疫情前後我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期待變化了嗎
疫情前後,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期待地、就業期待薪酬、就業期待單位性質、就業期待行業、就業期待職業類別是否發生了變化?[詳細] -
這五年,青年人才流動更通暢
據統計,成都自2017年7月推出人才新政12條以來,截至今年10月24日,全市累計落戶全日製本科及以上學曆青年人才、技能人才超過39萬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