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考定教 體育“主科地位”不能僅靠“中考100分”
體(ti) 育“主科地位”不能僅(jin) 靠“中考100分”
日前,教育部發布消息稱,將強化體(ti) 育、美育在學生評價(jia) 中的占比。學校的體(ti) 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
將中考體(ti) 育從(cong) 50分提升到100分,雲(yun) 南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吃螃蟹”的省份。在雲(yun) 南就《雲(yun) 南省初中學生體(ti) 育考試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舉(ju) 行聽證會(hui) 後,陝西省推出新的中考方案,同樣增加了體(ti) 育的比重。
這次落實到分數上的重視,是自2016年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全國範圍內(nei) 提出“體(ti) 育成為(wei) 中考必考項目”後,再一次對體(ti) 育“第四主科”麵貌的刻畫。
然而,提50分是否能真正實現體(ti) 育的“主科地位”?關(guan) 鍵在於(yu) 分數能否換來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對體(ti) 育重要程度的認知,從(cong) 而真正撬動學校體(ti) 育的天平,幫助學生由“被動應試”向“主動鍛煉”傾(qing) 斜。
警惕“以考定教”
根據《方案》,雲(yun) 南體(ti) 育中考的100分由初一20分、初二40分、初三40分三部分構成。每學年得分均由上學期得分、下學期得分和競賽加分組成;將考試由原來的“三年一考”變為(wei) “一年兩(liang) 考”,每學期均采用“隨時考”和“定時考”相結合的方式;考試內(nei) 容包括基礎體(ti) 能測試、專(zhuan) 項技能測試、體(ti) 質健康監測和競賽加分4個(ge) 部分。
“相比以往單一的以技能為(wei) 主或以身體(ti) 素質為(wei) 主的考試,這個(ge) 考試內(nei) 容更加全麵地反映了學生的體(ti) 質健康和上體(ti) 育課後的狀態。”首都體(ti) 育學院校長鍾秉樞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考試時間的調整也給了學生在3年過程中成長的機會(hui) ,考試將更加注重過程性,避免一考定成績。
但鍾秉樞也注意到,在考試內(nei) 容中有部分學生體(ti) 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已經涵蓋的內(nei) 容,重複測試或許會(hui) 加重學生的考試負擔,他建議,可以直接引用體(ti) 質健康標準測試的結果,把精力更多用於(yu) 改革和強化專(zhuan) 項運動技能的測試,“專(zhuan) 項技能需要真正和‘掌握一兩(liang) 門運動技能’聯係起來,而不是把運動技能割裂成運動動作。”
以足球考試內(nei) 容為(wei) 例,七年級為(wei) 顛球、1分鍾正麵擋板傳(chuan) 接球、運球繞杆射門;八年級為(wei) 顛球、定點踢遠、擋板傳(chuan) 接球轉身運球繞杆射門;九年級為(wei) 1分鍾正反擋板連續傳(chuan) 球、定點踢準、兩(liang) 側(ce) 擋板傳(chuan) 球接運球繞杆射門。若延續以往“以考定教”的情況,這樣的專(zhuan) 項技能測試很容易造成學生學習(xi) 運動技能環節的割裂。
“如何做好專(zhuan) 項技能測試特別需要技巧,否則就會(hui) 出現不同年級學不同的考試內(nei) 容,幾年下來學生什麽(me) 技巧都考了,足球考試分數很高,但依然不具備上場能力。”鍾秉樞表示,“教改強調學科的教學需在情景中完成,因此,運動技能的考試如何把真實情景跟這些環節有效結合十分關(guan) 鍵”。
“我們(men) 的好多體(ti) 育課是不出汗的,大多數學生學了12年,甚至14年的體(ti) 育課,一項運動都不會(hui) 。”國家中小學體(ti) 育與(yu) 健康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季瀏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不少地方對單個(ge) 技術和組合技術的考察,遠遠達不到正常體(ti) 育比賽的基本要求,“考試除了考學生單個(ge) 技術外,更應該考察學生的比賽能力,體(ti) 育運動如果缺乏對抗和比賽,學生不僅(jin) 無法完整掌握運動技能,也完全感受不到運動帶來的體(ti) 育精神和人格培養(yang) 的鍛煉。”
“考試考什麽(me) 學校教什麽(me) 就是真正的‘應試體(ti) 育’。”季瀏強調,在實施體(ti) 育提分政策,形成整體(ti) 趨勢前,要警惕“以考定教”帶來的弊端,“如果不將思想轉變為(wei) ‘以教定考’,‘100分’或許會(hui) 加速學生對體(ti) 育課產(chan) 生負麵情緒、甚至對體(ti) 育項目喪(sang) 失興(xing) 趣,產(chan) 生與(yu) 體(ti) 育中考改革初衷背道而馳的結果。”
希望“雨點”盡快落下
2020年秋季入學的雲(yun) 南初一新生將成為(wei) 首批“體(ti) 育中考100分”的踐行者。這一消息對當值體(ti) 育老師而言“痛並快樂(le) 著”。
“這是體(ti) 育老師的高光時刻。”從(cong) 教近30年的體(ti) 育老師鍾偉(wei) (化名)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長期以來,體(ti) 育在升學評價(jia) 體(ti) 係中所占份額不高,正是各學校在增加課時、補齊師資、提升硬件設施等方麵缺乏直接動力不可忽視的原因,但作為(wei) 《方案》的執行者,這些需要時間清理的積弊也正成為(wei) 他跟上改革步調遇到的絆腳石,“開學已經兩(liang) 個(ge) 月,‘雷聲’讓我們(men) 很振奮,現在期待‘雨點’盡快落下。”
基層體(ti) 育老師期待的“雨點”最先在於(yu) 課時。“《方案》中對於(yu) 學生的考核內(nei) 容不是特別難,但要保證學生能達到考核要求,還需在一周三節體(ti) 育課的基礎上增加1-2節課,如果課時難以增加,希望能擠出下午放學時間給體(ti) 育老師適當為(wei) 學生補課。”鍾偉(wei) 表示,從(cong) 教多年,他切身感受到學生體(ti) 質“一屆不如一屆”,他以長跑為(wei) 例表示,20年前女生800米滿分為(wei) 3分20秒,“現在已經調為(wei) 3分38秒,很多孩子仍難達到,不提新生,初二的孩子還有不少連4分20秒都達不到,男生的情況更糟糕。”在他看來,如果再加上對運動技術的強調,勢必需要學校給予學生更多運動時間的支持。
“提升課堂效率,分班上課也很重要。”體(ti) 育老師薛麗(li) 萍(化名)表示,她所在的學校一度實行男女生分開教學,但隨著體(ti) 育師資緊缺和場地條件老化等問題顯現,一位體(ti) 育老師麵對的學生數量陡增,教學效率明顯下降,“一節文化課,老師出道題,所有學生可以同時做,但體(ti) 育是室外教學,場地器材有限,老師還要逐一規範動作,這些特殊性需要學校給予更多關(guan) 注”。她表示,如果校領導、文化課老師及家長無法尊重體(ti) 育規律,仍按文化課的評價(jia) 體(ti) 係評價(jia) 體(ti) 育課,提高中考分數帶來的“壓力”也許會(hui) 先於(yu) “地位”讓體(ti) 育老師感受到。
但在季瀏看來,在等待政策“雨點”落下的過程裏,體(ti) 育老師可以先嚐試改變現有的課堂,“不少學校的體(ti) 育課是一種無運動量、無戰術、無比賽的‘三無課堂’,體(ti) 育課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安排離科學、有效還有不小差距”。
增加體(ti) 育中考分值,促進全社會(hui) 來重視體(ti) 育,從(cong) 而引導學生積極鍛煉,“既是無奈之舉(ju) ,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季瀏表示,“有質量的體(ti) 育課堂是讓體(ti) 育中考真正發揮指揮棒作用的基礎”。
體(ti) 育中考“考的是學校體(ti) 育”
“中考體(ti) 育絕不是像語文、數學、外語那樣專(zhuan) 注於(yu) 檢驗課程教學結果,還包括了學生體(ti) 質健康的部分。”鍾秉樞表示,既然要揮舞考試的“指揮棒”,就需要擴大對中考體(ti) 育的認識,“體(ti) 育中考不是體(ti) 育課的中考,而是涵蓋學生體(ti) 質健康標準加上體(ti) 育課教學效果的考試。”他進一步解釋,“實際上是對整個(ge) 學校教育工作的考核,對大體(ti) 育觀的考核”。
根據《方案》,體(ti) 育中考的體(ti) 質健康監測包括:體(ti) 重身高指數(BMI)、肺活量體(ti) 重指數、視力,這三項每學年監測一次。賦分方式是通過學生自身初一、初二、初三健康指數的縱向對比進行賦分。
“重視學生健康非常好,但一定要明確體(ti) 質健康不是單靠體(ti) 育課就能解決(jue) 的。”鍾偉(wei) 表示,希望“雨點”落下時,能對體(ti) 育老師的課程評價(jia) 加以明晰,“如果動作標準不達標是體(ti) 育老師的責任,但健康指數需要學校、家長、社會(hui) 和我們(men) 一起動起來。中考提分確實調動了體(ti) 育老師的積極性,但大家重新認識體(ti) 育才是我們(men) 最希望看到的。”
“現在很重要的問題是家校體(ti) 育工作做得不好,我們(men) 往前拉一下,家長往後拉兩(liang) 下,包括其他學科的老師也是一樣,需要給體(ti) 育更多發揮教育作用的空間。”全國學校體(ti) 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毛振明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體(ti) 育考試改革要考出體(ti) 育在學生全麵發展中應有的地位和功能,而且要有一定的強度和力度,才能把體(ti) 育考到家長、學生、校長以及其他教育同仁的心裏頭去,要認可,要重視。”
在鍾秉樞看來,此次提升的是中考體(ti) 育的分值,但需要隨之作出反應的不僅(jin) 是中學校園,例如,近視的預防、養(yang) 成體(ti) 育興(xing) 趣等需要從(cong) 小學甚至更早抓起,高校的體(ti) 育教育人才培養(yang) 也必須與(yu) 時俱進。“教師培養(yang) 單位必須關(guan) 注國家政策和實際要求的變化,在體(ti) 育教師的培養(yang) 中要有意識地增加相應的科學研究方法、技能測試方法、體(ti) 質監控方法等,讓我們(men) 未來的體(ti) 育教師能很快勝任這些工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讓體育助力孩子成長
把握體育規律、教育規律、成長規律,完善整體評價機製,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讓體育為每個孩子的成長添彩。[詳細] -
素質教育也能如此開展
每座城市都建有一定數量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文化館、體育場、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等,用以滿足群眾的文化體育活動需求。[詳細] -
西藏自治區“體育項目進校園”活動在拉薩啟動
11月4日下午,由西藏自治區體育局、西藏自治區教育廳舉辦的2020西藏自治區“體育項目進校園”活動在拉薩市實驗小學舉行啟動儀式。[詳細] -
教育部開展校園抗艾防艾行動 學校落實情況將納入教育評價考核
教育部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和完善青年學生感染艾滋病早檢測、早診斷、早援助、早治療機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