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絲甘露潤 朵朵向陽開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寨下中心小學,學生們(men) 在花田邊玩耍(11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風鈴叮當,書(shu) 聲琅琅,寧靜的大山裏書(shu) 香縈繞。
世界兒(er) 童日到來之際,記者深入大江南北的偏遠山區學堂,在時代的景深中觸摸個(ge) 體(ti) 溫度。
昔日的山區學校,教師留不住、學生往外流,而隨著教育政策的紅利釋放,山區孩童物質生活改善、文化生活日漸豐(feng) 富。即便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教師精心備課,隔屏不隔愛,山區兒(er) 童停課不停學。
教育的清風越過山嵐,沁潤了山區孩子的心田。承載未來的幼苗茁壯成長,朵朵花兒(er) 向陽開。
花園更美,山間花兒(er) 茁壯成長
洗菜、生火、炒菜、裝盤……章站亮動作麻利,一氣嗬成。
章站亮是江西省鷹潭市餘(yu) 江區春濤鎮黃泥村黃泥小學的校長,全校隻有20多個(ge) 學生,大多是留守兒(er) 童。2018年,他剛到學校,看到孩子們(men) 都瘦瘦的,許多孩子因為(wei) 住得遠,隻能帶盒飯來學校吃,下課後有時飯都涼了。
於(yu) 是,章站亮決(jue) 定親(qin) 手為(wei) 孩子們(men) 做營養(yang) 餐。學校沒有廚房、食堂,他就在操場生火做飯。“最怕下雨天,別說做飯,生火都難。”他說。
2019年,章站亮和孩子們(men) 一直期待的廚房成為(wei) 現實。當地教育部門給學校劃撥了專(zhuan) 項經費用於(yu) 食堂建設,愛心企業(ye) 也捐贈了廚房用品。如今,這個(ge) 鄉(xiang) 村小學有了一個(ge) 設施齊備的廚房,燃氣灶、烤箱、抽油煙機一應俱全,閥門一擰自來水汩汩流出……
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中國教育經費總投入年增幅均超過8%。隨著農(nong) 村學校硬件設施的改善,越來越多的農(nong) 村孩子在學校食堂吃上營養(yang) 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聽課,在設施齊全的操場上奔跑運動……校園,成為(wei) 鄉(xiang) 村最美的風景。
今年9月,新學期伊始,雲(yun) 南省怒江州蘭(lan) 坪縣城區第三完全小學的學生們(men) 迎來了一堂特殊的“雲(yun) 端課堂”。
在三年級一間教室的大屏幕上,身在千裏之外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的老師,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為(wei) 學生們(men) 上了一堂民間藝術課。
上課鈴一響,學生們(men) 滿懷期待地看著大屏幕,共同唱起了地方特色歌曲,用特殊的方式向遠在北京的老師問好。一根網線,讓相隔幾千公裏的師生打破距離局限“共聚一堂”,教室裏不時響起陣陣歌聲、掌聲、歡笑聲……
“從(cong) 沒想過北京的老師也可以給我們(men) 上課。”聽完課後,三年級學生和淑潔興(xing) 奮地說。
怒江大峽穀裏的“雲(yun) 端課堂”是我國推行教育基礎設施信息化的一個(ge) 縮影。2019年,我國小學每百名學生擁有教學用計算機台數已達11.4台,小學建立校園網學校比例為(wei) 68.7%。隨著新基建的推進,借助5G高速網絡,大山裏的孩子們(men) 將享受到更多優(you) 質教育。
即使遠在異國他鄉(xiang) ,中國的愛心援建也幫助著世界兒(er) 童。
從(cong) 西非的科特迪瓦到東(dong) 非的肯尼亞(ya) ,中國援非的“萬(wan) 村通”衛星數字電視項目讓當地兒(er) 童足不出戶便能看到外麵的世界。在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中國援建的學校讓400多名學生不用半露天環境上課……一係列愛心援建讓多國兒(er) 童發出“感謝中國”的心聲。
臂彎更暖,不讓一個(ge) 孩子掉隊
截至2019年底,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3.4%,比上年提高1.7個(ge) 百分點,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4.8%。每一點細小數字的提升,都意味著有成千上萬(wan) 的孩子可以進入校園,而這背後凝聚著無數基層教育工作者的默默付出。
晨光熹微,國旗在操場上空高高飄揚,清風吹進窗明幾淨的教室。教師耿琴熟練地拿起消毒噴壺撒向教室每個(ge) 角落,檢查準備發給學生的口罩,之後打開上課課件。
耿琴所在的學校是新疆阿克蘇市喀拉塔勒鎮尤喀克博孜其小學,位於(yu) 天山山脈以南。和許多學校一樣,新冠肺炎疫情曾讓這所小學一度停課。開學複課後,每天消殺清掃便成了耿琴的工作日常。
“絕不讓一個(ge) 孩子因為(wei) 疫情輟學,更不能讓孩子在校園被病毒侵襲。”校長王樂(le) 說,開學前,全校老師逐一給學生打電話詢問健康防疫情況,做好每天健康登記;學校還準備了充足的防疫物資,確保學生安全。
而在一些偏遠地區,無法進行線上教學,教師則送課上門保障學生學業(ye) 。
位於(yu) 江西省萬(wan) 載縣高村鎮的新竹村尹家嶺村組,距縣城上百裏路。今年2月,在線教學開展後,由於(yu) 通信信號較弱,村裏幾個(ge) 學生線上學習(xi) 成為(wei) 難題。
為(wei) 了幫助學生學習(xi) ,當地教育部門安排人員連夜趕到村裏,送來了幾台電腦,新竹小學的校長羅長石則主動承擔起了每天為(wei) 孩子們(men) 遞送課件的任務。
羅長石每天早早趕到學校,把當天的線上教學課程邊播邊錄,然後拷貝到U盤裏,接著就騎上摩托車,沿著山路把課程送到學生手中。每天往返山路20多公裏,羅長石被大家親(qin) 切地稱為(wei) “騎手校長”。
在特殊之年,山區的教師停課不停教,守護學生身心健康。疫情並未中斷教學工作,全國各地保障學生“應學盡學”。
在國內(nei) 抗疫複學穩步推進的同時,中國也積極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今年5月,尼泊爾加德滿都穀地郊區民升學校的265位小學生收到了中國扶貧基金會(hui) 捐贈的糧食包,緩解了部分因疫情封鎖而收入減少家庭的生活困難。多國人士表示,中資企業(ye) 和華僑(qiao) 華人踴躍捐款捐物支持抗疫複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守望相助的大國道義(yi) 。
夢想更近,山間優(you) 化素質教育
位於(yu) 四川省廣元市連綿群山腳下的範家小學是一所典型的小規模學校,僅(jin) 有95名學生、15名老師。教室課表上除了國家規定課程外,多了鄉(xiang) 土課程和項目學習(xi) 。
每周三下午,在鄉(xiang) 土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到田野山間采風、種菜,調查收集民謠、村莊遺跡,了解村委會(hui) 如何為(wei) 村民服務等。
在調查、探尋中,學生的溝通協調、分析及解決(jue) 問題能力得到提升。
在範家小學校門外的一片農(nong) 田裏,一排排用塑料罐製作的“自動滴灌裝置”,便是鄉(xiang) 土課的成果。今年6月,學生在田園勞作發現天旱少雨,作物需要取水澆灌,於(yu) 是利用所學知識和身邊的材料,製作了自動澆灌裝置,既有效節約水資源,又減輕勞動強度。
在中國廣袤的農(nong) 村地區,素質教育與(yu) 鄉(xiang) 土氣息、當地實際相結合的學校越來越多,農(nong) 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讀好書(shu) ”。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寨下中心小學,昔日教學樓前遍布雜草和黃土的十幾畝(mu) 荒地上,已綻放出一片花海。
為(wei) 了更好守護這片綠,師生一起加入“護花使者”隊伍,扛著鋤頭拎著桶,鋤草、鬆土、澆水……“師生們(men) 共同的汗水澆灌了這片花田,因此大家都很愛護它。”寨下中心小學教師易夢晗說,種花能幫助學生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還能提高他們(men) 的動手能力。
“學校開設的美術、十字繡、足球等興(xing) 趣小組,組織學生到花田邊寫(xie) 生、采風、訓練。”寨下中心小學校長殷大福說,課外課堂為(wei) 每名學生敞開大門,提供了個(ge) 性發展的平台,讓孩子們(men) 在活動中體(ti) 驗、收獲、感悟,形成良好的品德情操。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鄉(xiang) 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通過提高工資待遇、暢通職業(ye) 發展通道、加強教師培訓等措施,為(wei) 鄉(xiang) 村教師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和更好的育人環境。2018年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實現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338個(ge) 縣,新補充教師共約22萬(wan) 人,其中,音樂(le) 、體(ti) 育、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約4萬(wan) 人。
素質教育有了更多辛勤的園丁,山區的花兒(er) 也綻放得格外絢麗(li) 。
(記者 姚子雲(yun) 龐明廣 郭傑文 高晗 吳曉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體育項目進校園”係列活動走進拉薩市實驗小學教育城分校
11月18日上午,由西藏區體育局、教育廳聯合主辦的2020年西藏自治區“體育項目進校園”係列活動之自行車項目在拉薩市實驗小學教育城分校正式啟動。[詳細] -
18年青春接力聚螢成光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本科畢業生徐玥瑩來到雲南省施甸縣支教已經三四個月了,作為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將在這裏度過一年的支教時光,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詳細] -
“阿佳講故事”走進日喀則拉孜縣熱薩鄉幼兒園
近日,西藏自治區圖書館走進日喀則市拉孜縣熱薩鄉幼兒園開展第120期“阿佳講故事”送文化下鄉活動。[詳細] -
昌都市實驗小學老師王擁喜:用心澆灌每一朵花
在2019年6月的小學升學考試中,昌都市實驗小學45名學生考上了內地西藏班,作為年級組長,王擁喜帶的六年級一班有11名學生考上了內地西藏班,六年的辛勞終於獲得了驕人的成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