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18年青春接力聚螢成光

發布時間:2020-11-19 14:15: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決(jue) 勝全麵小康 決(jue) 戰脫貧攻堅 聚焦東(dong) 西部教育對口支援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yu) 管理學院本科畢業(ye) 生徐玥瑩來到雲(yun) 南省施甸縣支教已經三四個(ge) 月了,作為(wei) 第22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將在這裏度過一年的支教時光,用一年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

  2002年以來,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團已連續18年共派出162名優(you) 秀畢業(ye) 生前往雲(yun) 南施甸、西藏拉薩、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陝西平利等教育欠發達的西部貧困地區支教,直接服務學生逾萬(wan) 人。

  把理想和信念帶進來

  由於(yu) 年齡差距不大,這些支教團成員在服務學校被學生們(men) 親(qin) 切地稱作“哥哥老師”“姐姐老師”,他們(men) 一邊經受高原反應、草原風沙等生活環境的考驗,一邊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

  剛到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時,第20屆支教團成員強偉(wei) 高原反應較嚴(yan) 重,經常講完一節課要出去吐一通再回來,晚上頭疼得睡不著。看到許多藏族學生普通話不太流利,他就自學藏語和他們(men) 交流,手把手教學生改簡曆、操作電腦等,很快和學生打成一片。

  學校缺哪門科目的教師,支教團成員就結合自己專(zhuan) 業(ye) 主動“頂上”。17年來,支教團成員先後在服務學校承擔了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曆史、地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所帶班級在當地學科檢測中均取得較好成績。同時,支教團成員還發揮專(zhuan) 業(ye) 所長,開設了工程製圖、希臘神話英語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ye) 生涯規劃、能源與(yu) 人類文明等選修課。

  “把理想和信念帶進來,把夢想和力量送出去,就是我們(men) 來這裏的意義(yi) 。”支教團成員倪蒙說。雲(yun) 南施甸三中有兩(liang) 個(ge) “西安交大班”,支教團成員擔任班主任並負責主要課程,最大限度利用優(you) 勢資源、發揮團隊協作能力,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和帶動學生。

  為(wei) 幫助學生記住元素周期表,擔任化學教師的陳子璐用歌曲《青花瓷》的旋律為(wei) 《元素周期表之歌》填詞。發現施甸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弱,6名支教團成員在服務學校建起英語提高班。在西藏支教的忠憲增一年上了600餘(yu) 節課,熬夜備課是家常便飯,隻因“備課好不好直接決(jue) 定上課的質量”。

  點亮孩子們(men) 眼中的小星星

  創立航模隊、組建辯論隊、設立校園文化藝術節……教書(shu) 之餘(yu) ,支教團成員將大學豐(feng) 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移植”到服務學校,豐(feng) 富校園文化,開闊學生視野。

  支教團成員李經緯和王濤在施甸二中自發開展科技周課外知識講座,講解航模與(yu) 飛機原理,進行高科技機器人展示。支教團與(yu) 西安交大航模協會(hui) 合作,向東(dong) 勝六中捐贈了多種航模器材,為(wei) 該校組建航模隊打下基礎。此外,支教團先後邀請服務地30多名學生走進學校,開展科技實踐、體(ti) 驗大學生活……努力點亮孩子們(men) 眼中的“小星星”。

  支教地處於(yu) 西部欠發達地區,貧困學生較多,公益扶貧也是支教團成員的重要工作。魏曉東(dong) 在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支教期間,為(wei) 該院籌措到16萬(wan) 元的校園活動讚助費。武澤成發起的公益項目“一杯熱水的溫度”,在全國募集善款及物資折合人民幣20萬(wan) 元,解決(jue) 了西藏7所鄉(xiang) 鎮小學3000餘(yu) 名孩子的飲水問題……同時,西安交大還設立“騰飛獎學金”和“思源助學金”扶助支教地貧困生完成學業(ye) 。

  一連串的成績證明著支教團多年的努力付出。18年來,支教團曾先後榮獲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活力團支部”等稱號,支教團獲得省級以上表彰數十人次。

  接續的力量滴水穿石

  從(cong) 低矮的磚瓦房、土操場,到寬敞明亮的教學樓、標準塑膠跑道、現代化教學設施……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國家各項扶持政策的落實,支教地學校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屆屆的支教團成員見證著這些變遷,並在其間留下自己的青春印記。

  “壓力很大,必須辦得更出彩。”在東(dong) 勝六中籌辦一年一度的“金話筒主持人大賽”時,支教團成員周哲偉(wei) 和同伴不停地聯係學長“取經”,絞盡腦汁策劃方案、設計舞台、培訓小選手……幾乎每天淩晨三四點才休息。

  讓他們(men) 如此費心張羅的“金話筒主持人大賽”,由西安交大支教團2004年創辦,至今已舉(ju) 辦了16屆。

  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強偉(wei) 把西安交大“四個(ge) 100”育人活動化為(wei) “五個(ge) 30”引入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倡議學生在大學期間看30本書(shu) 、認識30個(ge) 老師、參加30場活動、聽30場報告、上台演講30次。他還發起組織“追夢大講堂”,邀請藏族青年名歌手,北大、清華支教團成員等分享成長故事,深受學生歡迎,活動延續至今。

  “一兩(liang) 個(ge) 人的力量或許改變不了什麽(me) ,但如果我們(men) 一批人持續努力地做下去,總能讓支教地發生一些變化。”支教經曆讓強偉(wei) 對基層工作的想法從(cong) 理想主義(yi) 變成了看清現實後的堅定。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