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應堅守為國育才使命
“未來學校”是當前教育界討論的一個(ge) 熱點話題,一些地方正在編製的“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也把“未來學校”建設探索作為(wei) 重要舉(ju) 措。隨著以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未來社會(hui) 對人才培養(yang) 、學校變革等提出新的要求。重新設計學校以應對未來挑戰已成為(wei) 各國或地區推進教育發展的重要舉(ju) 措,並把信息技術作為(wei) 核心發力點。
但是新形勢下隨著國家對創新人才需求的緊迫性前所未有,以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未來學校建設的站位不能隻是站在信息技術的角度,而必須提高站位,立足為(wei) 國家培養(yang) 創新人才的高度。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機遇,探索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深度融合,是未來學校建設的重要理念之一,但並非全部內(nei) 涵,更不是本質所在。未來學校建設,要堅守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使命,成為(wei) 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
從(cong) 我國創新人才早期培養(yang) 的角度來劃分,未來學校發展的類型既應包括科技人才培養(yang) 類的未來學校,也需要涵蓋醫學健康人才培養(yang) 類、外語人才培養(yang) 類和藝體(ti) 人才培養(yang) 類的未來學校等,也就是說未來學校發展類型應具有探索的彈性空間。把未來學校的探討與(yu) 建設狹義(yi) 地定義(yi) 為(wei) 科技人才培養(yang) ,是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影響,對於(yu) 我國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教育發展應對世界大變局,除了包括新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化的變局之外,還應考慮國際形勢變化、新冠疫情帶來的新變局。適應全球治理的外語外交人才、應對公共衛生問題解決(jue) 的醫學健康領域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yang) ,都是未來學校發展的重要類型。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ti) 育強國、健康中國的目標,這為(wei) 指向於(yu) 藝術體(ti) 育領域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未來學校提出了需求。因此,科學把握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未來學校”建設與(yu) 發展要對接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改革、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
一是對接我國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改革,培養(yang) 各類外語人才,同時著力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服務自由貿易試驗領域創新人才的未來學校,發揮“雙一流”高校優(you) 勢,加強全球外交人才、國際組織人才的早期培養(yang) ,更好滿足提升在國際組織的任職層次和話語權以及講好中國故事對人才的戰略需求。
二是對接我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求,在北京、上海、大灣區等區域建設科技特色的未來學校,為(wei) 在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具有創新潛能的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創新創造教育,探索科技類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yang) ,為(wei) 我國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尤其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關(guan) 鍵領域發展,驅動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
三是對接我國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體(ti) 育強國、健康中國目標,在紅色教育資源、藝術和體(ti) 育資源、醫學資源充足且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建設傳(chuan) 承紅色基因、開展藝體(ti) 優(you) 秀人才和醫學人才早期培養(yang) 的未來學校,為(wei) 文化強國、體(ti) 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提供人才培養(yang) 支撐。
係統思考和推進未來學校建設布局,需要充分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you) 勢,聯合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行業(ye) 企業(ye) 資源,努力推進未來學校積極探索育人方式轉變,尤其是增加學生情境探究性、體(ti) 驗式、項目化、問題化等學習(xi) 方式,提高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創造性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
(作者係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深化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係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正處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曆史性意義的重要會議。[詳細] -
教育部:“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實現
12月1日,教育部召開了首場“教育2020‘收官’係列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情況。[詳細] -
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京召開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部署做好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詳細] -
全麵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