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新技能 奔向幸福路
“老板,來碗牛肉飯。”
寒冬的洛隆縣馬利鎮布許村北風凜冽。客人迅速鑽進次巴飯館,抖了抖身上的寒氣,搓著手點了一份飯。
“好嘞,馬上就來。”飯店老板娘澤巴卓瑪一邊熱情地招呼著客人,一邊迅速地開火、切肉、煮飯。不多會(hui) 兒(er) ,一碗熱氣騰騰的牛肉飯便端上了桌。
因飯館飯菜味道好、分量足、價(jia) 格合適,客人總是絡繹不絕。澤巴卓瑪一個(ge) 人忙前忙後從(cong) 不覺得累。“能靠自己的雙手賺錢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以後的生活會(hui) 更好。”澤巴卓瑪樂(le) 嗬嗬地說。
曾經,“低保戶”“單親(qin) 母親(qin) ”是澤巴卓瑪的標簽。為(wei) 了供兩(liang) 個(ge) 孩子讀書(shu) ,她省吃儉(jian) 用,在餐廳當過服務員,在建築工地上打過零工。“那時候,無論如何我也想不到,我能自己當老板賺錢。”澤巴卓瑪告訴記者。而這一切的轉變,多虧(kui) 了縣委、縣政府和村幹部的幫助。
2017年6月,洛隆縣組織了轉移就業(ye) 技能培訓。縣扶貧幹部第一時間找到了澤巴卓瑪,鼓勵她通過學習(xi) 技能轉移就業(ye) 。
“我都四十多歲的人了,不相信自己能學會(hui) 一門技能。”澤巴卓瑪說,後來,扶貧幹部一遍又一遍地跟她講通過學習(xi) 技能轉移就業(ye) 的好處,她才參加了縣裏組織的廚師技能培訓。由於(yu) 澤巴卓瑪勤勞又聰明,很快,她便掌握了廚藝。
憑借在培訓中學到的手藝,2017年8月,澤巴卓瑪的小飯館——“次巴飯館”在布許村布許溝開業(ye) 。布許村是從(cong) 昌都市區進入洛隆縣城的第一村,也是該縣的一個(ge) 蟲草采挖點,毗鄰國道349線,加上飯館開業(ye) 時恰逢蟲草采挖季,較大的人流量讓勤勞能幹的澤巴卓瑪很快便賺到了“第一桶金”。
2018年,次巴飯館淨增收5萬(wan) 餘(yu) 元;2019年12月,僅(jin) 一個(ge) 月澤巴卓瑪就淨賺1.5萬(wan) 餘(yu) 元,加上護林員崗位補貼,澤巴卓瑪一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以前總想著填飽肚子,把兩(liang) 個(ge) 孩子拉扯大就好了,根本不敢有更多的奢望。現在覺得日子每天都是甜的,充滿了奔頭和希望。”澤巴卓瑪說。
如今,澤巴卓瑪的女兒(er) 其美桑姆考上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她時常教育女兒(er) 一定要報答黨(dang) 和政府的恩情。澤巴卓瑪的兒(er) 子現在在讀中學,在國家“三包”政策的支持下,上學的費用也不用發愁。“黨(dang) 的政策好,國家幹部好,求神拜佛都不如在黨(dang) 的好政策下自己動手加油幹。隻要不偷懶,日子隻會(hui) 越來越好!”對於(yu) 未來的生活,澤巴卓瑪充滿信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拉薩市農牧民群眾:有技能 好致富
近年來,拉薩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加大農牧民群眾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力度,切實提高農牧民群眾的就業能力和技能水平,讓群眾實現穩定脫貧、長期脫貧。[詳細] -
西藏大力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學會新技能 邁向新生活
近年來,西藏大力推動農牧民轉移就業,越來越多像普桑一樣的農牧民通過勞動技能培訓實現轉移就業。[詳細] -
讓技能成才引領新時代風尚
近日,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競賽規格最高、競賽項目最多、參賽規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大賽。[詳細] -
培養更多西藏急需技能人才
要抓好職業教育總體規劃,研究製定提升職業教育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整合公辦學校、政府部門和民間職業教育培訓的資金和力量,使其優勢互補,提高培訓成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