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教育

那曲安多縣白瑪:技藝在手 致富不難

發布時間:2021-01-04 09:53:00來源: 西藏日報

  見到白瑪的時候,他正和裝卸隊的同事在安多縣城一個(ge) 倉(cang) 庫裏忙碌著:幾個(ge) 隊員在一輛卡車上扛起貨包往外遞送;車旁,幾個(ge) 隊友趕忙接過貨包,背到一邊的貨品存放點。不一會(hui) 兒(er) ,一卡車的貨就卸完了。接著,收工、領錢,我們(men) 的采訪也開始了。

  白瑪今年33歲,是土生土長的安多縣灘堆鄉(xiang) 人。2017年底,他和家人告別牧區30平方米的夯土房,搬到位於(yu) 縣城的卓格扶貧小區,在一個(ge) 80平方米的大房子裏安家,開始了新生活。

  搬到了縣城、住進了新房,自然是好事。可如何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擺脫貧困處境,成為(wei) 擺在搬遷群眾(zhong) 麵前的大難題。

  “雖然政府提供了一些崗位,但我們(men) 也不能什麽(me) 都依靠政府,那樣是不會(hui) 脫貧的。”考慮到安多縣是往來貨物的重要中轉地,白瑪與(yu) 扶貧小區裏的同鄉(xiang) 商量,組建了一支裝卸隊,工作穩定、收入可觀。

  其實就在幾年前,白瑪一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灘堆鄉(xiang) 地處安多縣東(dong) 部,這裏草場少,牲畜也不多。白瑪一家5口人守著14頭犛牛過活,生活拮據。

  2016年10月,安多縣和灘堆鄉(xiang) 組織貧困戶到那曲市參加技能培訓。白瑪第一個(ge) 報了名。

  “要是學到的技能用不上,放牧的事也給耽擱了。”妻子旦卓顧慮重重。

  “好歹也是個(ge) 出路,總比在家裏守著窮日子強。”白瑪信誓旦旦,收拾好行李就出發了。

  幾個(ge) 月後,白瑪通過了技能培訓的考試,並順利拿到挖掘鏟運和樁工機械五級技能合格證書(shu) 。湊巧的是,不久後安聶(安多縣到聶榮縣途經灘堆鄉(xiang) )公路開建,需要招募大量各類建築工。白瑪得知消息後,立即申請加入到灘堆鄉(xiang) “一鄉(xiang) 一社”運輸隊。每天天剛亮,白瑪就開著挖掘機在施工地忙前忙後,妻子則承擔了家裏放牧的任務。

  辛勤的勞動換來了豐(feng) 厚的回報。除了工資性收入外,2017年年底,白瑪還得到7000多元的分紅。

  “我也要去學技能!”看到丈夫憑借技能賺到了錢,旦卓高興(xing) 壞了,趕緊報名參加了那曲市組織的藏餐廚師培訓。目前,旦卓把放牧的“事業(ye) ”交給母親(qin) ,自己則在安多縣特困人員集中供養(yang) 中心找了份廚師的工作,每月可掙1740元。

  2018年藏曆新年期間,白瑪一家圍在一起算了筆賬:白瑪在裝卸隊工作,一年收入4.5萬(wan) 元;旦卓做廚師,一年收入近2.1萬(wan) 元;草場補貼收入2900元,家庭年總收入接近7萬(wan) 元。想到這幾年的變化,白瑪感歎道:“靠自己的雙手脫貧並不難!”

  脫貧後的白瑪,沒有忘記鄉(xiang) 親(qin) 們(men) 。作為(wei) 一名聯戶長,他不斷拓展裝卸隊的業(ye) 務範圍,為(wei) 聯戶成員增收致富找出路,阿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8歲的阿布,是小區裏的貧困戶,也是白瑪所轄聯戶成員之一。他們(men) 家7口人中,5個(ge) 孩子都在上學,沉重的負擔讓阿布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

  白瑪得知情況後,多次上門給他做思想工作。“你身上有力氣,應該多出去打打工。”說完,還把新接到的裝卸活兒(er) 介紹給他。如今,阿布也成為(wei) 裝卸隊的一員,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著家庭狀況。

  臨(lin) 別之際,白瑪告訴記者,今後打算把裝卸隊做大做強,帶領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